難忘的故鄉
李紅華
悠悠天地間,濃濃故鄉情。回首往事,真不知道是晃如昨日還是已經太遙遠,抑或雙重感覺都對?如夢如幻,記憶的春天總會重來,紅顔彈指老。
誰的記憶深處沒有一個夢繞魂萦的故鄉?有優美的田園風光,有親切的鄉親,民風淳樸,怡然自在,也許貧瘠,但溫暖。曾在這裡度過無憂的童年時光和多情的少年時代,這美好的記憶,生生不息地滋養着每個人的心靈,讓我們午夜夢回時,有牽念,有惆怅,更有歸依。
轉眼又至六月中旬,氣溫已三十多度,此時太陽也正當頂,可我們并未感到夏季的炎熱。我們表兄妹十人,陪着耄耋之年的父親,驅車故地重遊,放眼眺望,卻一片茫然,青翠的山,碧綠的水,熟悉的陌生,無奈的失落...…
沒有哪個夏天,比今年更讓我們五味雜陳了!2020年開年,生活就給我們一個大考驗一一新冠狀病毒。我們舉國之力,好不容易遏制住了“它"前進的步伐,可以上街浪的時候,我們的帝都疫情又“砸鍋”了!任誰也沒想到,嚴防死守的北京,一夜之間竟然出現了幾十人咽拭子檢測陽性案例,這下讓剛剛穩定下來的人又開始瑟瑟發抖!
回到這沒喧嚣,沒污染的淨土,雖見不着沉睡在庫底的祖屋,卻依然倍感親切!
踏上這熟悉的陌生路,縱使錯過了春暖花開,入眼的也是最美的風景。
微風梳理着我如煙似絮般飄蕩的思緒,将一縷一縷的過往溫潤成夢的詩行。
童年的記憶裡,雖談不上富裕,但簡單并快樂着。
老家門前曾經鋪滿蓮藕與荷花,有鴨子,有魚蝦,有戲水孩童和浣衣女的清澈池塘。
屋後是一座小山,采蘑菇、抓知了、撿松球都是常有的活。特别是蘑菇,又叫茅柴菌,那鮮味好多年不再有過。
小夥伴們的玩樂既多樣化,又不花錢。如躲迷藏、滾鐵環、抽陀螺、打卡片、抛格子、抓石子、跳繩、做泥人等等,這些都是就地取材,自娛自樂。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屋前不遠處的小沙港,水流緩慢,清澈透底。大人們空閑時用稻草紮帕,然後一邊站一人逆水拖帕,再集中往岸上使勁拉一把,小魚便趕上沙岸了,别小看這把戲,還挺有成效的。也常有孩子們用撮箕或設小堰捉魚。不過,我覺得更有趣的還是水邊的沙灘,小孩常打沙子仗,而大人時不時地堆着形态各異的沙包,然後灑下綠豆或黃豆,兩三天後長出嫩白的豆芽,先不說綠色食品,也還真是别緻的景觀。
時隔近四十載, 流年的回憶卻仍在凄婉迷蒙中回蕩,故鄉的模樣反反複複在記憶裡不停地播放……
如今,雖滿目風光,绮麗迷人,草木閑情,但時過境遷,再也找不到兒時熟悉的景象。全變了,小港河沒了,老家也沒了,不曾留下片瓦磚頭,我妹說我們是沒根的人了。我試想,假若哪天鐵山水庫坍塌了,我就在原址築一座小屋,修籬種菊,房前屋後種滿各式各樣适宜的果樹和花草,并種上喜歡的蔬菜……
可我的故鄉已是回不去的曾經,毛田已被建成了湘北最大的人工湖泊——鐵山水庫。它具有城市供水、養魚、灌溉、防洪、攔沙、發電、旅遊等綜合效益。鐵山能造福一方,不正是我們毛田人民的榮幸嗎?
當青春走到盡頭,蓦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也許不是别人,正是曾經年輕的自己。
生活原本就是完美與缺憾的交響,滄桑并不是無奈而是豁達的襟懷。
唯有祝願:保護好鐵山水資源!
2020年6月16日
作者 李紅華,喜歡閱讀,愛好運動,笑看花開,靜賞花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