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上最著名的三問

史上最著名的三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8:58:36

史上最著名的三問?“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聆聽一曲新歌,神往一位古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史上最著名的三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史上最著名的三問(令問三問與唐代江華縣令瞿令問的隔空問教)1

史上最著名的三問

“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聆聽一曲新歌,神往一位古人。

去年七月,有幸到中唐江華縣令、書法家瞿令問主政地履職,蹚水拜谒瞿令問書丹的《陽華岩銘》,攀崖登臨瞿令問打造的寒亭,千年之後,掠過的溪風再不是中唐之風,爬過的山徑不再是中唐棧道,但傾慕之情驅使我迫切想要走近這位中年書者和從幕僚提攜的縣令,與他相擁來一次跨越千年的隔空對話。

不問生平問友道

“年齡幾何?家居何處?”是我第一個想問卻不願問的問題。遍查資料,您的生平——“瞿令問,一作令聞,生平無考,或以為望出博陵(今河南蠡縣),唐代宗時人。曆道州江華縣令,為元結道州刺史下屬。工書,尤工雜體篆及八分。”

“生平無考”“或以為望出博陵”着實讓我有點悲涼。我以為,能被曆史明載生平者大凡兩類人:一是大忠大奸為正史所載,二是後世顯赫為家史所載。作為唐代1557個縣“流水的縣令”之一,您的聲名地位可能還不夠入史;您瞿氏後人可能也不夠顯赫和人才輩出,以緻地方志和家譜未曾詳記生平。

“生卒由他,知者知之”,灑脫如您。

在您之前,吟哦“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唐初詩人張若虛孤篇壓全唐,其生卒無考;與您同代,問道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的唐代詩僧寒山生前寂寂無名,死後風靡海内外被人膜拜千年,其生卒無考;以唐篆名世、自稱“斯翁(李斯)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的李陽冰,同樣“生卒年不詳”。

知者知之。您的“知者”知交當屬元結。元結(719-772年),是您的同鄉、您的東家、您的直接上司。對于這位大器晚成的中唐進士、義烈剛勁的衛國義士、率性方直的靈魂寫手、縱情山水的摩崖隐士,他的生卒、他的履曆,您銘記于心。

天寶十二年(753年),中進士。乾元二年(759年),任右金吾兵曹參軍,在家鄉河南招募5000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之後,曾領兵鎮守九江。廣德元年(763年)出任道州刺史;大曆元年(766年)再任道州刺史。大曆三年(768年),調赴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大曆四年(769年),營居浯溪為母守制。大曆七年(772年)春丁憂結束奉诏入京,受代宗器重。四月,染病去世,歸葬河南魯山。元結去世後,您與其故吏大曆令劉衮,故将張滿、趙溫、張協、王進興等感念舊恩,送喪以終葬,竭資鬻石,願垂美以述誠。

我揣度,您是在抗擊史思明叛軍戰鬥中投奔元結作其軍事幕僚;在元結出任道州刺史後被推薦任江華縣令。一生追随,珠聯璧合。抗擊叛軍,您倆一呼一應;領兵守城,您倆一問一對;體恤民情,您倆一心一意;山水摩崖,您倆一文一書。

得友如此,何論生卒?今世有知音,後世知者知。如此,甚好!

不問篆籀問摩崖

您篆籀之長自是不必問。元結評價您“藝兼篆籀”;葉昌熾《語石》說,唐代篆書您與李陽冰、袁滋鼎足而三;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稱,“有唐一代懸針之篆,當推瞿氏為第一”。

對于篆籀之法,您娓娓道來:“篆書即掾書,亦即官書。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去繁就簡而成,是秦始皇實施‘書同文’采用的字體。漢代因為隸書興起,篆書多作為碑額、瓦當、印玺等典重場合的字體。三國魏晉時期,篆書的地位進一步沒落……”

唐篆因您與李陽冰的出現,以“極簡風”洗盡了篆書發展的千年頹勢。李陽冰篆法繼承了李斯小篆的筆法,并創造出“格峻”“力猛”“功備”鐵線篆風格,使篆書藝術在漢代以後出現了又一座高峰。您的篆書建立在秦人小篆基礎之上,自玉著篆引筆直下,細末纖直狀如懸針,将書寫性與裝飾性巧妙結合,别具新貌。

同治《江華縣志》稱您“善篆書,永道間金石銘識多其遺迹。”永泰至大曆年間,元結撰文、您書寫,銘刻于摩崖,開創了湘桂兩地摩崖石刻之風,留下了重要的石刻文化遺産。

元結在永州開發多處摩崖石刻,所作詩文多有上石者。曆經千年,現存九方,其中五方為您所書。

唐永泰元年(765年),元結于道州西山南建舜祠,邀您以隸書寫其撰寫的《舜祠表》,刻于石上以彰舜德,“大舜于生人,宜以類乎天地;生人奉大舜,宜萬世而不厭”。惜舜祠早已不存,碑石僅存數字可辨識。

唐永泰二年(766年),元結任道州刺史巡察屬縣江華,您引薦他參觀陽華岩。陽華岩無疑是江華的神岩,江華之名源于此岩。(公元621年析馮乘縣時,因縣治位于陽華岩之江南,而命名為“江華”。)

陽華岩山秀、泉清、岩異,令人心曠神怡。元結大為驚奇,寫下名篇《陽華岩銘有序》,稱道“九疑萬峰,不如陽華。”您仿照魏《正始三體石經》(241年)體例,以“古文、小篆、隸書”三體書寫。這一摩崖石刻名顯、文美、字特,人稱“三絕碑”。此後,勒石銘文者紛至沓來,時曆唐、宋、明、清諸朝,聚楷、行、草、隸、篆體于一岩,納詩、詞、圖、銘、記于一地,可辨析者41方,為江華石刻書法集大成者。因元結推崇“陽華巉巉,其下可家”,南宋朝議大夫、詩人李長庚(甯遠人)晚年定居于此,終老一生,逝世後落葬陽華岩附近。

餘興未了,您邀請元結移步城南您新近構建之山亭。您介紹說“縣南水石相映,望之可愛。相傳不可登臨。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棧險以通之,始得構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所以階檻憑空,下臨長江,軒楹雲端,上齊絕颠。若旦暮景氣,煙霭異色,蒼蒼石墉,含映水木。”求元結賜亭名。“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元結棄勝景和政績而言“天時”,将之命名為“寒亭”。事後您書丹刻之亭背,是為《寒亭記》碑。

同年十一月,您拜見元結,遊玩道州城東左湖小石山,元結以山颠“窳石”作文,您篆體書《窳尊銘》。清代金石家瞿仲溶評價“結體遒勁,所用古文,皆有住所,無一字杜撰,以此見公篆學之精深,實于唐宋諸儒中,卓然可稱者。”

第二年,您随元結造訪祁陽浯溪,元結撰《峿台銘》,您以懸針篆書之。銘文“誰厭朝市,羁牽局促。借君此台,壹縱心目。”給人無限啟迪。

千百年後,人去台空祠毀,唯文在、石在、摩崖在。

不問政績問寒亭

您的政績,《江華縣志·職官》載:“後人重其名,為祠之,冠邑名宦焉。”在江華,您所見美好。從縣史的點滴中,我也窺見一斑。

江華區劃為唐朝所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道州),分馮乘縣置江華縣,隸營州(道州)。684年,武則天因避其祖父武華諱,改江華為雲溪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複名江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永州複名零陵郡,道州改名江華郡,治營道。江華行政地位大為提高。

江華文風為唐時所盛。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登基之年江華始建文廟,規制高,面積達12000平方米,唐宋年間培養進士55人。這是永州曆史上五座文廟中始建時間最早、現存面積最大的文廟(道州文廟,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年,現基本損毀;甯遠文廟始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年,現占地面積約10300平方米;零陵文廟始建于宋喜定初年1208年,現占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新田文廟始建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現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

江華勝景為唐人所好。唐代詩文有不少詠唱江華之作。元結、柳宗元和有“大曆十才子”之稱的錢起、崔峒等人皆讴歌過江華名勝和風土人情。江華很生态,“江華勝事接湘濱,千裡湖山入興新。”江華很安甯,“海内厭兵革,騷騷二十年。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江華很富足,“乳水田肥宜稻梁,禾苗如油米粒長。米色如珈酒如玉。酒熟猶聞松節香。”……

這一切,為您所見亦有您之功。“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您銘記着元結“寒亭記”之告誡,永葆清涼清醒。不在乎身後百姓“祠之”的紀念,不在乎史志“冠邑名宦”的評判。主政江華,您求自己夢安,求一方平安。您的腳步,更多停駐在江華山水間,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洄溪壽域、秦岩深處、梧嶺南屏……這些有幽有峻的山水,是您——一個中原文人、書者心靈呐喊的出口。您用精美的書法刻石,千秋萬代為江華廣告——九疑萬峰,不如陽華!

(作者萬汝青 系江華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