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8:14:33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1

畫芯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2

閻立本步辇圖卷 絹本設色 縱38.5cm 橫12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步辇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距今已有1300年,描述了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即現在的我國西藏地方)贊普松贊幹布的求婚使者祿東贊的生動場面。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3

局部

這幅畫的一側是唐太宗坐着“步辇”,六名宮女肩負着這個坐具,兩名宮女掌着扇,一名宮女持着紅色傘蓋;另一側是站在前面紅袍虬髯的可能是當時的典禮官員;中間一人穿着繡有動物花紋的民族服裝拱手緻敬的,當是吐蕃使者祿東贊;後面一白衣人,可能是譯員。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4

局部

《步辇圖》作者閻立本,是唐太宗的主爵郎中,曾為太宗畫過肖像,太宗遇有重大事件或遊晏,常召閻去畫畫。這幅畫人物生動,情景逼真,它為1300年前漢藏兩大民族的友好往來和至今還在西藏流傳的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結婚的美麗動人的故事做了有力的曆史見證。

松贊幹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是在唐貞觀十五年。使者名叫祿東贊(藏文史書中稱為“倫噶爾”),他從邏些(即今拉薩)出發,經過數千裡的草原,到了唐朝京城——長安(即今之西安),向唐太宗獻了黃金5000兩,還有其他許多珠寶為聘金。唐太宗以漢藏友好為重,答應了這門親事,以宗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特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入藏。松贊幹布也到河源親迎公主。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5

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 壁畫

文成公主是一個獻身漢藏兩大民族友好團結偉大事業的優秀女性,單從這一點來說,她也是值得歌頌的。因為過慣了宮廷豪華生活,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獻身精神的。但是,文成公主的成就還不隻如此,她還在那個時代,充當了溝通漢藏兩大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橋梁。她出嫁,從内地不僅帶去了大批的生活日用品,更重要的是帶去了大批的漢族各色工匠和谷物菜蔬的種子,以及醫藥曆算等書籍,從而使西藏人民的生産技術和生活方式都産生了顯著變化。

據新舊唐書記載,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結婚後,看到漢族的“服飾之美”,非常羨慕,他從自己做起,“自褫氈罽,襲纨绡,為華風”。在文成公主入藏以前,西藏人民“以氈帳而居,無有城郭屋舍”,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結婚以後,“自以先未有婚帝女者,乃為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遂立宮室以居”。據《衛藏通志》載:最初的布達拉宮,就是松贊幹布創建的。松贊幹布還修建了現在的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以供養文成公主從長安請去的釋迦牟尼佛像。文成公主自己又修建了小昭寺,這些事實也證明,文成公主當時從内地帶到西藏的大批漢族工匠中,包括建築工人和裁縫工人。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6

和平的使者 文成公主

松贊幹布對于漢族人民的先進文化,非常羨慕。為了向漢族人民學習,他派遣“酋豪子弟”到長安,“入國學習詩書”,并請漢族的文人學士到拉薩去,“典其表疏”。吐蕃貴族子弟在長安學習漢文的情況,唐時其他書籍中也有記載。

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以後,漢族的先進生産技術源源不斷地傳入青藏高原,如《舊唐書·吐蕃傳》中載稱,唐高宗時,松贊幹布派人到内地“因請蠶種及造酒、碾硙、紙、墨之匠,并許焉”就是一例。

可以肯定,自從文成公主到西藏以後,漢族地區的谷物種子、優良畜種和各色工匠,源源不斷地被送到青藏高原。這對當時西藏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給西藏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實際幸福,這就是西藏廣大人民到現在還懷念文成公主,并對她抱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7

文成公主廟遠觀

由于漢藏兩族在經濟文化方面産生了廣泛交流,這就必然導緻漢藏兩族在政治上的聯合。這是曆史發展的規律,事實也正是如此。自從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結婚以後,他不僅“以子婿禮”恭敬地對待江夏王李道宗,而且對唐太宗自稱為“臣”。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派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在途中遇到叛軍的劫掠,玄策派人去西藏向松贊幹布借兵,松贊幹布即發精兵1200人,又調泥婆羅(即今尼泊爾)兵7000人助之,平定叛亂,這對加強當時中印友好關系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松贊幹布派大臣到長安吊喪,“并獻金銀珠寶十五種,請置太宗靈座之前”,唐高宗封松贊幹布為“驸馬都尉”“西海郡王”,“賜物二千段”。松贊幹布緻書當時的唐朝宰相長孫無忌,信上說:“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願勒兵赴國共讨之。”這說明松贊幹布珍視漢藏友好,把保衛大唐帝國的安定作為人臣應盡的職責,因而唐高宗很“嘉許”他,并且由“西海郡王”又晉升其為“賓王”。松贊幹布向唐朝皇帝稱“臣”,以及接受唐朝皇帝的曆次封号等曆史事實證明,唐朝時期西藏地方已經和唐朝建立了親密的政治關系。

北京故宮所藏的唐代畫作百馬圖(傳世名畫步辇圖透露唐代怎樣的漢藏關系)8

拉薩《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

永徽元年(650年),松贊幹布逝世,其孫芒松芒贊繼為贊普。他遣使到長安報喪,唐高宗派右武衛将軍鮮于匡濟“赉玺書往吊祭吊”。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繼續緻力于漢藏兩大民族友好團結的偉大事業,和西藏廣大人民一起,又生活了30年,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才逝世。在這30年當中,雖然漢藏兩族的上層統治者之間,也曾發生了失和與戰争,但友好仍然是主流,而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唐文》獨孤及《敕與吐蕃贊普書》雲:“金玉绮繡,間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贊普甯忘之乎?”正是當時的友好往來的準确反映。

文字、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