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民在上課
金羊網記者 付怡
廣東省羅定市城區向西48公裡的山區,有一座人口隻有一萬多人的小鎮——都門鎮,這裡号稱羅定的“西伯利亞”。都門中學就坐落在都門鎮上的半山腰,是整個羅定市海拔最高的學校。十八年來,這座“最高學府”見證了都門由鎮變區,見證了小鎮居民向城區、外市的遷移,見證了學校由1000多學生到如今的200多人,更見證了鄉村教師陳勇民紮根山區十八年,從一名普通物理老師到副校長的耕耘與付出。陳勇民護送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如今,從前的學生有的成了他的同事;有的有了孩子又在他的班上。陳勇民說,就算隻剩一個學生在學校,他都會繼續教下去。
一百六十八級台階上的教師夢
都門鎮鎮中心是一條100米左右的路,有小商店、五金店、銀行等,人很少,多數是老人和孩子。陳勇民和記者一起走在街上,他說,都門鎮十幾年前合并到隔壁的泗綸鎮成為都門區,居民也開始漸漸往外遷。“人越來越少,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學生也從1000多人減少到200多人。”
沿着盤旋的山路往上走,會經過一段老舊的石階,爬過石階後,才能達到都門中學。陳勇民邊往上走邊告訴記者:“我剛來學校時,這裡的山路還沒修好,要爬過168級台階,這個數字我記得清清楚楚。”
爬上那168級台階,是陳勇民實現教師夢的地方。“我從中學時就喜歡物理,也崇拜教師這個職業。那時候覺得老師能輕易做出我們做不出的題目,好厲害啊。”高考後,他報考了肇慶教育學院。18年前,剛畢業的陳勇民被分配到都門中學教物理,從教第一年就做初三班主任。他還記得來報到的那天,早早就起了床,拎着鋪蓋坐上早上7時的中巴車,一路颠簸來到學校,是當年13名新老師中最早報到的。
陳勇民住進了彼時還是紅磚樓的教師宿舍,有衛生間卻沒有供水。每天,陳勇民要到學校的另一頭拎水回去用。“其他老師後來都走了,這十八年來,我是待得最久的。”陳勇民有些自豪。
從沒想過離開這裡嗎?陳勇民坦言,有那麼一次差點就走了。“在這教了兩年之後,附近有個挺好的學校請我過去當老師,我都已經去報到了,但是我一走都門中學就缺物理老師了,就又回來了。此後再好的機會都沒想過走。”
是學生的可愛和淳樸留住了陳勇民。都門中學是初中學校,學生都來自附近村鎮,為了表達對陳老師的喜歡,學生們常常把家裡收成的花生、番薯和玉米帶給他。而更讓陳勇民感動的,是山區學生對上學讀書的堅持。“山裡的路難走,有的學生住得很遠,十幾公裡,每周走路上學,要花兩三個小時,我坐車回家也才一個半小時,他們都能堅持,我有什麼不行的?”
為學生付出太多,多到不記得
陳勇民也為這些淳樸的孩子付出了最大的關心和愛護。他說,班主任的工作不僅是普通教師的兩倍,在上課之外有更多的責任,要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愛是教育的基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他還記得,到校第一年的重陽節是個周末,班上一個男孩子突發奇想組織同學們去山裡登高。在宿舍的陳勇民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擔心,立刻跑了出去,到山上去找學生。天氣還有些熱,着急出門的陳勇民什麼也沒帶,他隻能沿路問老鄉有沒有看到一群孩子,滴水未進的他在山中找了五六個小時,還好遇到另一個老師帶學生登高,才讨了口水喝。找到學生時,看到他們平安無事,陳勇民沒有發脾氣,一顆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十八年來,陳勇民為學生做了太多事,許多他自己都不記得,卻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2015年,陳勇民帶過的一屆學生組織了一場聚會,一名同學講起了當年自己深夜肚子痛,陳勇民帶他去醫院的故事。陳勇民笑着說:“其實我都不記得了。我們是寄宿學校,學生父母不在身邊,我帶他去醫院很正常嘛。”
如今在校的285名學生中,有170名是留守兒童。為了彌補學生缺失的家庭溫暖,陳勇民常常找他們談心,隻要發現有學生近來上課不夠專心、成績有所下滑或情緒有波動,陳勇民就會主動關心他們。“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我都是私下裡找他們聊天,不會當着其他同學或其他老師的面批評他們。”
而面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陳勇民則盡量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發揮優勢。前些年,陳勇民發現一名男生經常上課睡覺,便找到他了解情況,原來,他因為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想要放棄升學。陳勇民知道這孩子有籃球的特長,便幫助他加入校籃球隊,參加術科考試,成為體育特長生,最終考進了羅定市重點高中羅定實驗中學。
隻有一個學生,也要教下去
即使做了多年的教師,讓陳勇民說起自己的故事,仍有些腼腆,隻是在提起學生和課堂時,才打開了話匣子。
為了上好物理課,他想了許多辦法。“物理是一門跟生活聯系很密切的學科,注重探究,所以提起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在教授歐姆定律時,他就根據交警查酒駕的情景做了個PPT。“我問學生:為什麼司機吹一下,交警就知道他有沒有喝酒、喝了多少?這樣學生的興趣立刻就被提起來,我再來講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讓他們慢慢地理解這個情景,到最後再告訴他們為什麼。學生就能一直保持着好奇心聽下去”。
陳勇民作為學校管理教學的副校長,還着力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定期組織他們參與教研活動、互相聽課、集體備課。都門中學近年來考上羅定市重點高中的人數越來越多,今年84人參加中考,其中43人考入羅定市的重點高中。
近年來,政府對鄉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校園環境好了起來,教師待遇也提高了。陳勇民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塑膠跑道、食堂、宿舍樓、科學樓等新建和翻新設施,他很欣慰地說:“今年是都門中學第一年沒有教師調動,因為條件好了,能留得住老師,政府給我們山區教師的補貼也很不錯。”
時光荏苒,陳勇民把一批又一批學生送出大山,他們有在外經商的,做公務員的,做教師的,各行各業都有陳勇民的學生。他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有的人的孩子如今也在他的班上;也有人回到了山區,和他成為同事。2010年從師範學校畢業的黃潔梅是陳勇民帶的2004屆初三生,如今是都門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黃潔梅教學成績優異,今年參與了羅定市名班主任的培訓,說起這件事,陳勇民像提起自己的孩子一樣驕傲。
陳勇民說,如今都門居民不是外遷就是出去打工,學生肯定會越來越少。“但就算隻剩一個學生,我也要教下去。”
師德心語
做好教師有三點:第一,要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學生,用真誠的心跟學生交往;第二,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以學生為主,站在他們的角度去引導;第三,教師也要保持學習,提升水平完善自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