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8:34:17

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作者:蘆千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把握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着力點)1

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蘆千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縣域經濟是與城市經濟空間銜接、相互支撐,又相對獨立運行的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目前,我國有1866個縣和縣級市,縣域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40%。

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發展縣域經濟,既是扭住擴大内需戰略基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的主要空間集中在縣域。目前,我國縣域城鎮化尚有巨大潛力,居民整體收入水平不高,消費的規模和層次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點在縣域。國民經濟循環表現為經濟要素的有序流動。縣域具有與城市産業分工協作、經濟功能互補等方面的作用,縣域經濟發展将吸引科技、資本、産業等加快向縣域流動。還要看到,縣城是鄉村與城市的交會點,也是鄉村與城市平等交換要素的中轉站。發展縣域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和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赢脫貧攻堅戰等過程中,縣域都是一個重要單元,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長期以來,許多縣域的經濟發展主要靠資源和要素的粗放投入,産業布局分散,工農銜接不暢,要素集聚、産業承載、人才吸引、創新驅動的内生需求不足。在新發展階段,繼續追加要素投入的邊際效益遞減,簡單擴大經濟規模的風險和挑戰日益顯現,縣域經濟亟需轉型發展、探索新路。

當前,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瓶頸制約。

一是就業承載空間有限。通過就近就地就業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回流勞動力,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數縣域産業體系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吸納就業的空間和能力不足。縣城産業結構與城市雷同,企業主體規模相對較小,技術水平落後、産業層次較低、競争力較弱;農業産業鍊、供應鍊還比較短,農産品就地加工轉化率低,鄉村特色産業和非農産業發展滞後,産業融合發展的進展也相對緩慢;縣城與鄉村産業缺乏互補和銜接,難以有效支撐和引領鄉村産業振興。這些都使縣域經濟以初級産品和低端産業為主,産業增值留在縣域的比例小,從業人員收入較低,産業成長性弱,對就業的吸引力和承載力也不足。

二是縣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縣城既是縣域行政中心,也是縣域經濟的要素集散中心。從總體上看,我國縣城規模偏小,面向鄉村的服務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縣城與鄉鎮、村的經濟聯系和服務聯結較弱。有些縣城發展園區經濟,但産業鍊兩頭在外,用地、耗能等卻留在當地,園區發展與鄉村産業的關聯度小。這些都使縣城對縣域經濟和鄉村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不足。

三是發展環境有待升級。與城市相比,我國縣域發展環境對人才等各類資源要素的吸引力較弱。基礎設施方面,一些地方對縣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導緻包括縣城在内的縣域道路、市政、産業、數字等基礎設施建設滞後、更新緩慢。公共服務方面,縣域與城市的公共服務質量差距逐步拉大,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文化等方面的服務體系以縣城為中心,對鄉村的延伸覆蓋不足,鄉村已有的公共服務在内容和質量上難以滿足需求。營商環境方面,就業創業的服務支持體系尚不健全,返鄉人才創業的成本較高、風險較大。

四是資源盤活需要破題。土地資源、生态環境資源是縣域相比于城市的優勢資源,但縣域卻缺乏就地盤活利用進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機制。比如,縣域在優美生态環境方面具有顯著資源優勢,但在實踐中卻難以将這一資源禀賦優勢轉化為縣域經濟發展優勢。依托生态環境資源優勢的休閑、旅遊、康養等産業依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旅遊景區周邊,綠色有機農業等領域的發展也缺乏長效機制保障。

需要看到,目前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瓶頸制約,歸根結底是因為縣域城鄉在資源、要素、産業、人才等方面尚未形成内生的循環機制,導緻縣域資源要素流失。縣域是要素齊備、功能完整、相對獨立的經濟單元,破解發展瓶頸的關鍵在于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盤活資源、彙集要素、吸引人才、升級功能,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增強内生發展動力。

一是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産業。立足縣域特色資源優勢,将集約、高效、綠色的産業作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同時重視勞動密集型産業提質增效。在推動已有工業産業和園區經濟升級的同時,加強對承接産業和招商引資企業的甄别,提高對縣域經濟尤其是鄉村産業的引領帶動能力。推動縣域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依托優勢農業、特色農業以及生态環境資源,發展現代農業産業鍊、供應鍊和電子商務、休閑旅遊、健康養生等新産業新業态,促進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留在縣域、下沉鄉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緻富機遇。

二是完善縣域綜合服務體系。加快補齊短闆、優化功能,建立縣域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以就業創業便民政務服務為重點,對接引入城市優質服務資源,整合優化各類服務平台,提升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合理布局鄉鎮區域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點。

三是着力改善縣域發展環境。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縣鄉村統籌,探索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用護路徑,推動公共資源在縣域内優化配置、普惠共享;科學把握縣域功能定位,順應縣城和村鎮發展規律,統籌推進縣域城鄉道路、市政、管網、數字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擴大互聯互通覆蓋面;強化縣域醫療衛生、教育資源、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供給,推動縣城公共服務體系向鄉村延伸覆蓋,并探索縣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多元化運營機制。

四是有序盤活縣域資源要素。堅持縣域經濟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一體設計、一并推進,推動空間布局、産業發展、資源利用、要素配置的縣域統籌,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實現縣域城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總結提煉可複制、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模式,開辟更多産業發展路徑和變現增收機制,把生态環境資源優勢轉化為縣域綠色發展優勢。

來源: 經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