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什麼時候可以抓人

什麼時候可以抓人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6 09:06:06

什麼時候可以抓人?—給走上高考之路的學生和家長們參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什麼時候可以抓人?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麼時候可以抓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抓起)1

什麼時候可以抓人

—給走上高考之路的學生和家長們參考

7月16日,兒子接到了央美的錄取通知書。他順利地完成了12年學玩兒性價比超好的基礎學習,被第一志願第一專業錄取了。作為一個媽媽,我覺得他收獲的不僅是一張錄取通知,更是12年以來,他通過不斷尋找、發現、體會,最後自己選擇的、未來的大門。衷心地祝賀他,不僅僅是拿到了他心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更是祝賀他經過12年的努力,找到了他喜歡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啟了人生的成人階段。

經曆了高考、出分、報志願、錄取、拿通知書這幾個讓人心跳和激動的環節後,作為一個過來的家長,我想趁着還有熱乎勁兒,和那些要走上高考路的學子和家長們說說我對于報志願的體會和經驗。當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價值觀、身心健康程度、經濟條件等),我說這些也隻是我個人的體會,僅供大家參考而已。

早下手!早下手!早下手!

說起報志願這個事,讓我想起在學習管理課程的時候講到的那個“冰山”,看着海面上隻是一個小山尖尖,其實海面下藏着巨大的山體。映射到報志願這件事上,就是:看似幾個簡單的志願,但它卻是你整個教育過程的綜合體現。

這裡我最想表達的一個觀點,就是高考報志願一定要早下手!有些内容最好要從上高中就開始,比如在網絡上看看各個大學的網頁,對相關的專業課程設置、學校的師資情況、所在城市自然環境條件等等進行一定的了解,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假期旅遊的機會去校園走走,現場體會一下學校和所在城市的風貌、人文氣息。但有些内容最好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比如它究竟喜歡什麼、适合什麼,擅長什麼,因為這些東西不是用短短1~2周的時間就可以想或是感覺出來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不斷的實踐中體會和總結。所以千萬不要等到分數出來了,拿着招生目錄了才開始想,那不是選,而是“賭”。

在我和我的家庭的價值觀和經濟條件的的基礎上,作為家長,我所做的是幫助孩子盡量把各種嘗試、選擇的做在他成人的前面,讓他從小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喜歡什麼,然後因為喜歡而進一步學習,做更深入地探究,“積攢”自己選擇和确定的能力,最後在18歲的時候由他自己去選擇未來,從根本上提高他生命的“有效性”,而不是在報志願的時候才開始匆匆忙忙地研究選哪個學校,選哪個專業,然後花4年的時間去學習一個自己不了解、無感甚至是父母喜歡的專業,在自己成人以後才去開始嘗試自己到底喜歡學什麼做什麼。

以我兒子為例子吧!從他上小學開始,我就引導着他去發現自己的喜好,在嘗試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試着感覺自己、認識和了解自己。為此,我們一起做了很多事,比如,體育方面,我們一起學習過擊劍,一起遊泳,一起打羽毛球、一起滑冰,最後他哪個也沒選,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喜歡體育運動,也不擅長,一直到高三畢業,他的體育都是一個比數學還頭疼的科目;樂器方面,我們一起彈吉他、學鋼琴、吹葫蘆絲、吹黑管,最後他選擇了黑管,并且在初一的時候就考完了10級,現在還會經常吹上幾曲,自娛自樂;閱讀方面,我們一起每周“蹲”各個圖書大廈、圖書館,看各種書,漫畫的,文字的,童話故事的,曆史的,名人傳記的,手工的,畫畫的,音樂的,汽車的、武器裝備的,美食的等等,然後他就喜歡上了漫畫和曆史;娛樂方面,我們一起玩遊戲,在遊戲裡發洩情緒、學習知識、欣賞畫面和音樂,他曾經一度上網搜索了幾個遊戲公司,作為他未來工作的目标公司;此外,我們還一起旅行,自駕或乘飛機、動車高鐵,甚至是萬噸遊輪去看山川河海,去吃東南亞美食,去領略異國風情,最後他選擇了自己想去留學的國家……

除了一起去嘗試外,每做一樣不同的事情,我都會把與“事情”相關的專業知識甚至職業信息以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輸入給他,然後每年過新年的時候都會和他一起比較正式地坐下來想想,我們這一年都做了什麼,哪些是他最喜歡的,為什麼;與去年相比,自己的喜好和理想是否有變化,為什麼等等。在這樣的引導下,他慢慢地習慣了去審視自己,了解自己,并且自己去做出選擇。高二的時候,他就基本确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專業選擇(藝術)史學、文博類和語言類,未來擇業,最好能在博物館或者做研究,或者将來從事一些小語種的文化交流的翻譯工作也可以。這個範圍一劃,高考報志願就真正成了“海面上的冰山小尖尖”。因為方向清晰,各個他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以及課程等我們都做了很多“了解”的功課,所以,在整個報考過程中,我們也沒有任何争吵和不愉快,成績出來的那天,我們的志願就确定了,30幾個可填志願欄中,加上提前批次的,我們總共就報了8個志願,每個都是他了解且喜歡的。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們現在都上高中了,沒時間再這麼做了。其實,就算是新高三的孩子,也還是有一年的時間來考慮。最起碼父母可以幫孩子做很多工作,比如尋找、梳理相關信息給孩子,讓他了解、思考并做決定。早一個月着手,就比晚一個月強。

用好最有用的官方網站

上了高三,你會發現有很多獲得信息的途徑,各種小APP,查往屆成績的,查錄取線的,提供高招信息的,各種講座,各種咨詢,總之信息滿天飛,甚至都拿到錄取通知書後,還有人給你發複讀的招生信息,真真假假的,生生把高考升級成了“高考經濟”。這裡,我想給的建議是:用好最有用的官方網站就足夠足夠的了。

就拿北京為例,我在幫兒子做最初的篩選的時候,就用了好幾個APP,但是後來才發現,我隻需要找到“北京教育考試院”的官網就行,所有的數字、信息都是從它這裡來的,其它的那些都可以不用。這個網站最有用的幾個功能:

1. 報名、查詢成績、查詢錄取等必須的功能;

2. 高招辦發布的所有關于高考的最官方的通知;

3. 關于往屆高招錄取所有最準确的信息,比如錄取院校和專業人數和最低分數、高考的一分一段等;你需要有耐心地往前翻找,一個一個找,或者點開看。最好平時找好,直接下載或保存好鍊接;

4. 北京各所大學官方網址的鍊接,你可以通過這個鍊接去到各大院校的官網查看各個學校關于高招的發布,尤其是那些需要校考的專業和學校。

不知道其它省市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網站,我個人感覺應該有,可以試着去找找看。

圖片來源于網絡,入涉及版權,可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