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泰坦尼克号》的讀者可能會很清楚,在中大型海船失事即将沉船的時候,往往隻有少部分人能夠坐上救生艇活下來,而大部分人就隻能呆在甲闆上等待救援或者等待死亡。
那麼,跳海都會遇到哪些危險?為什麼這些人甯願在船裡等死,也不願意跳海求得一線生機呢?
跳海求生會遇到哪些危險?
現在假設你正身處一艘大船之上,突然船身傳來劇烈的撞擊,船頭底部的鉚釘被海裡的暗礁撞開,防水隔闆也有部分開裂,船頭源源不斷地湧進海水。大船有些失衡,随着海上的風浪開始劇烈地颠簸和搖晃。
廣播裡傳來船長焦急而不容反抗的命令:所有船員和旅客請到甲闆上集合!你跌跌撞撞地來到甲闆上,無數慌張的旅客聚集在這裡,還有更多人從你身後趕來開始等待救援,船員們被命令到各處檢查,所有人的臉上都浮現出焦急的神色。
5分鐘後,一名船員驚慌地前來通報“船艙裡已經積滿了海水”,船長和大副眉頭緊皺,低聲商量着什麼,随即他們宣布:“女人和孩子出列,準備登上救生艇,男人都留在甲闆上。”
訓練有素的船員們一聽就知道發生了什麼,這是沉船之前的緊急措施。他們朝着你所在的人群裡張望,周圍有男人憤怒地吼叫,更多的是女人和孩子的哭聲,還有無數男人沉默着,用空洞無神的眼光看向陰沉的海面。
不一會兒,海水淹沒了大部分船體,大船的颠簸越發劇烈。甲闆上的人群被突然甩到船邊,發出一陣恐懼的驚呼。眼看着已經等不到救援,有人開始顫抖着站起身來,趴在船身邊上。隻聽到“砰嗵”一聲,那個人跳下去了。更多的人開始聚到船邊觀察,希望從第一個跳海的人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他們并不敢跳下去,這艘大船大概有11層樓高,即使已經漏水下沉,仍然有一半浮在水面上,望着藍得發黑的海水,裡面仿佛藏着一個深淵,沒人會覺得跳海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除了害怕以外,第一個跳水者濺起的水花和巨大的聲響,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對于沒有跳水經驗的人來說,尤其是缺乏運動的現代都市人,這樣的跳水高度将是緻命的。有資料表示,如果跳水的高度距離水面超過5米,缺乏跳水技巧的人貿然墜下,水面也會像玻璃一樣刺痛身體,堅硬地水面瞬間擊打在頭部和肚子上,造成大腦地短暫眩暈和内髒的震痛。
第一個跳海的人大概是位遊泳教練,在經曆了陣痛和眩暈後,他就從海面下冒出頭來大口呼吸。
此時,船上的人看到了希望,不乏有大膽的人嘗試下水。然而在入水以後,人體還會随着重力下墜到10米左右的海水中。大部分人不是很擅長遊泳,其中就有人永遠地留在了海面以下。
你站在船上看着海面猶豫不定。然而,船體再次劇烈搖晃,把你從思考中拉回現實,船尾已經高高翹起,船身由于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有一部分開始解體有人因此被吸入水中。
然而更大危機開始到來,随着泡在水裡的時間不斷延長,人體的熱量開始大量流失。有人因為失溫,四肢逐漸僵硬,也有人因為撲騰地太久四肢失去了力氣。
在另一邊,船體的劇烈碰撞招來了海裡的獵食者——鲨魚,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家都被鲨魚盯上,開始紛紛逃離狀态,可是人哪有鲨魚遊得快?注定有人将落入它的胃中,成為盤中餐。
最危險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船體重心完全偏移,船身急速沉沒,在海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人們在漩渦中毫無還手之力,你不需要再糾結和思考了,好在和先下水的人相比,你保存了更多的體力和熱量。甲闆在海浪的沖擊下迅速解體,你幸運地抓住了一塊破碎的木闆,也躲過了鲨魚的圍攻。
但是在漩渦中,有一口海水被你嗆進了嗓子,肺部傳來一陣劇痛,心髒似乎也受到了影響。好在海面重新恢複了平靜,周圍沒有一個人,他們不知道是沉入了海底,還是被席卷到了海的另一邊。
太陽即将落山,海面的溫度正在下降,你感到更加寒冷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到天黑。低垂的眼皮告訴你,饑餓和寒冷正在吞噬你的意識。或許隻能祈禱自己在昏迷以後能夠漂到某個安全的小島上了。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不能貿然跳船了吧,因為隻要船還沒有沉沒,隻要救援船能夠及時趕到,你就能避免被寒冷的海水或者兇惡的鲨魚吞噬。即使救援船無法迅速到達,我們也能夠保持最好的狀态迎接海洋的考驗。
自救小技巧在這個時候,哪怕有一絲希望都不要放棄,甚至憑借下面的自救技巧,活下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那麼,當我們在海上遇險時,應如何自救才能提高存活率呢?
1、調整心态,保持冷靜
人們在緊急時,出于本能都會經曆從被吓懵、心理崩潰到身體應激反應最大化,開始自救的這一心理過程。因此平時事先學習自救,參與自救演練非常重要,在遇險時就能心裡有底,縮短驚慌時間,拉長自救時間,提升存活概率。
例如“日本渡輪觸礁,52名小學生自救逃生”,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保持冷靜理智,并相互鼓勵求生,對成年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群年僅10歲左右的孩子竟然做到了,簡直就是一次教科書般的奇迹自救。
2、正确使用救生衣
在跳水前應該盡量找到救生衣,跳水時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時嗆水。眼睛望向前方,雙腿并攏伸直,腳先下水。不要向下望,否則身體會向前撲摔進水裡,容易使人受傷。如果跳法正确,并深屏一口氣,救生衣會使人在幾秒鐘之内浮出水面,如果救生衣上有防濺兜帽,應該解開套在頭上。
另外,國際上還有一個自救和互救的入水姿勢,具體方式是:三人一組,肩搭肩,圍成圈,每個人都蜷縮雙腿雙腳,讓雙膝貼近腹部,以減少體溫擴散,互助互惠,保存體力,讓身體浮于水面等待救援。入水者都可以采用這個自救姿勢來保存體能,争取時間,等待救援隊到達。
3、無救生衣自救
沒有救生衣的人可以脫掉衣服充當浮袋,具體方法為:要在踩水的狀态下,進行如下活動,用皮帶、領帶或手帕将衣服的兩個手腕部分或褲子的褲腳部分緊緊紮住,然後将衣服從後往前猛地一甩,使其充氣。為了不讓空氣漏掉,應用手抓住衣服下方,或者用腿夾住,然後将它連接在皮帶上,使它朝上漂浮。如果用褲子做浮袋,将身子卧在浮袋上,采用蛙泳是比較省力的。
海上求救方式
在海上,船舶一旦發生碰撞、觸礁、擱淺、漂流、失火等海難事故或遇人員落水、突發疾病需要救助,就可撥打12395向海上搜救中心報警。在救生艇趕到前,可以用反射鏡不停照射或發射信号彈、燃燒衣物、向海中投放燃料進行自救。
遇險後的飲食解決方式
如果在海上漂流時間較長,不要喝海水,可收集雨水喝。如果在熱帶海洋上遇險,雨水往往是補充淡水的主要來源;如果在極地遇險,海冰也是淡水的來源之一。
此外,如果真的漂到了海島上,确保食物和水源至關重要。海洋生物中如魚的眼珠、脊髓中也有豐富的淡水,魚肉中也有一部分水分。如果在海上漂流時間較長,食物不足時可捕捉海魚、海鳥,采集海藻充饑。但那種渾身是刺或者光滑無鱗、色彩鮮豔的海魚,多數有毒,盡量不要食用。
沒有什麼會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學習一些急救、逃生知識,做好安全準備,希望大家永遠都不會用上這些知識,能夠平平安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