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這一天要幹嘛?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把茱萸稱為“避邪翁”,菊花喚作“延壽客”,這兩種江南常見的植物都有很好的寓意它們同時出現,往往和重陽節有關,那天人們會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以消災祈福茱萸、菊花都有藥用價值,“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和“醫聖”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曾記錄它們的祛病功效想來,古時醫療水平不高,小病痛都有可能傷及性命,易得的中草藥成為人們延壽的希望和所有的中藥一樣,這兩種植物不僅能緩解人們身體上的病痛,還能帶來心理的安慰這一點,從“避邪翁”和“延壽客”的稱呼就能看出“避邪翁”和“延壽客”雙雙出席,一定是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那正是暮秋和初冬換季的時刻,天地之間寒氣驟增,祛除寒邪之氣,請出“避邪翁”和“延壽客”就很好理解了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氣味濃烈,茱萸的葉片和果實都可以用藥,中醫認為有驅蟲祛濕,治寒熱的功效古書《風土記》記錄,重陽日,折茱萸插頭,可驅邪禦寒禦寒是茱萸的藥性,驅邪隻是一種民間傳說,“避邪翁”始終籠罩着一種神秘色彩南朝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有個故事,講了“辟邪翁”的驅邪效果傳說,桓景和費長房學習道法費長房告訴他,九月初九,家中會災禍,要讓家人胳膊戴上裝了茱萸的布袋,外出去登高、喝菊花酒,才能保平安桓景連忙照做,果然一家老小都免于禍事随後,世人效法,形成重陽節的民間習俗茱萸和重陽節連在一起以後,漸成文化符号,和節日團聚、思鄉聯系到一起唐代,湧現很多關于茱萸的詩詞,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正可配,折取寄情親”“那得更将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延壽客”菊花曆來被國人喜歡,據說國人種植菊花有3000多年的曆史菊花可入詩畫,還能入馔入酒《本草綱目》:“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西湖邊寶石山上有葛嶺,傳說是因東晉醫藥專家、化學家、道學家葛洪在此煉丹得名葛洪修煉養生之道,也編寫了《抱樸子》《肘後方》等養生延年、修道煉丹的書他在書中說,飲菊花酒、飲菊花水能令人長壽人們也一直認為,“延壽客”釀酒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代,高濂收集了很多醫藥偏方編寫了《遵生八箋》,記錄菊花酒是一種盛行的健身飲料“桓景避災”中,登高望遠也是重要一環古時,人們崇拜神靈自然,認為高山、高的建築離天更近,更能靠近神仙,重陽登高也隻是希望得到神靈庇佑,遠離災禍秋高氣爽,草木蕭瑟的時節,杜牧在重陽節登高望遠時,寫下了“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秋季登高,雖難免感懷身世,興發人生多憂、世事無常的悲涼,但頭戴菊花縱情痛飲,乘興而歸,也不失為一種放曠豁達的人生态度重陽節雖在暮秋,萬物蕭然頹靡,卻是唐宋時期熱鬧的節日那一天,作為法定假期,官員和百姓也都會登高望遠,外出過節就連皇宮也不例外,唐代的皇帝喜歡和官員們一起射箭、宴飲;宋代皇帝會為官員們賜宴簪花,官員們都頭戴花朵既然是節日,就不能不提吃食,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糕”和高同音,吃重陽糕也是一種祝願,登高吃糕,未來的日子才能步步走高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重陽糕的做法,面粉蒸糕上裝飾了小彩旗,還摻雜了石榴子、栗子、銀杏等幹果,也會捏出獅子的形狀吃法也很有儀式感,九月九日一早,以片糕搭孩子頭額,口中念念禱告,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重陽節傳統延綿了數千年,從辟邪消災、娛心健體到現在敬老祈福,文化底蘊深厚可惜的是,現代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不放假的節日不算是個好節日”,但放慢腳步,你就能品味到歲時變化的況味,這種變化可以是季節,也可以是人生假如你不想登山聚會,可以送份禮物給父母,表達一下尊老敬老的心意,或者隻是回家看看,他們一定會很高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重陽節這一天要幹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把茱萸稱為“避邪翁”,菊花喚作“延壽客”,這兩種江南常見的植物都有很好的寓意。它們同時出現,往往和重陽節有關,那天人們會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以消災祈福。茱萸、菊花都有藥用價值,“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和“醫聖”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曾記錄它們的祛病功效。想來,古時醫療水平不高,小病痛都有可能傷及性命,易得的中草藥成為人們延壽的希望。和所有的中藥一樣,這兩種植物不僅能緩解人們身體上的病痛,還能帶來心理的安慰。這一點,從“避邪翁”和“延壽客”的稱呼就能看出。“避邪翁”和“延壽客”雙雙出席,一定是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那正是暮秋和初冬換季的時刻,天地之間寒氣驟增,祛除寒邪之氣,請出“避邪翁”和“延壽客”就很好理解了。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氣味濃烈,茱萸的葉片和果實都可以用藥,中醫認為有驅蟲祛濕,治寒熱的功效。古書《風土記》記錄,重陽日,折茱萸插頭,可驅邪禦寒。禦寒是茱萸的藥性,驅邪隻是一種民間傳說,“避邪翁”始終籠罩着一種神秘色彩。南朝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有個故事,講了“辟邪翁”的驅邪效果。傳說,桓景和費長房學習道法。費長房告訴他,九月初九,家中會災禍,要讓家人胳膊戴上裝了茱萸的布袋,外出去登高、喝菊花酒,才能保平安。桓景連忙照做,果然一家老小都免于禍事。随後,世人效法,形成重陽節的民間習俗。茱萸和重陽節連在一起以後,漸成文化符号,和節日團聚、思鄉聯系到一起。唐代,湧現很多關于茱萸的詩詞,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正可配,折取寄情親”“那得更将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延壽客”菊花曆來被國人喜歡,據說國人種植菊花有3000多年的曆史。菊花可入詩畫,還能入馔入酒。《本草綱目》:“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西湖邊寶石山上有葛嶺,傳說是因東晉醫藥專家、化學家、道學家葛洪在此煉丹得名。葛洪修煉養生之道,也編寫了《抱樸子》《肘後方》等養生延年、修道煉丹的書。他在書中說,飲菊花酒、飲菊花水能令人長壽。人們也一直認為,“延壽客”釀酒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代,高濂收集了很多醫藥偏方編寫了《遵生八箋》,記錄菊花酒是一種盛行的健身飲料。“桓景避災”中,登高望遠也是重要一環。古時,人們崇拜神靈自然,認為高山、高的建築離天更近,更能靠近神仙,重陽登高也隻是希望得到神靈庇佑,遠離災禍。秋高氣爽,草木蕭瑟的時節,杜牧在重陽節登高望遠時,寫下了“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秋季登高,雖難免感懷身世,興發人生多憂、世事無常的悲涼,但頭戴菊花縱情痛飲,乘興而歸,也不失為一種放曠豁達的人生态度。重陽節雖在暮秋,萬物蕭然頹靡,卻是唐宋時期熱鬧的節日。那一天,作為法定假期,官員和百姓也都會登高望遠,外出過節。就連皇宮也不例外,唐代的皇帝喜歡和官員們一起射箭、宴飲;宋代皇帝會為官員們賜宴簪花,官員們都頭戴花朵。既然是節日,就不能不提吃食,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糕”和高同音,吃重陽糕也是一種祝願,登高吃糕,未來的日子才能步步走高。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重陽糕的做法,面粉蒸糕上裝飾了小彩旗,還摻雜了石榴子、栗子、銀杏等幹果,也會捏出獅子的形狀。吃法也很有儀式感,九月九日一早,以片糕搭孩子頭額,口中念念禱告,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重陽節傳統延綿了數千年,從辟邪消災、娛心健體到現在敬老祈福,文化底蘊深厚。可惜的是,現代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不放假的節日不算是個好節日”,但放慢腳步,你就能品味到歲時變化的況味,這種變化可以是季節,也可以是人生。假如你不想登山聚會,可以送份禮物給父母,表達一下尊老敬老的心意,或者隻是回家看看,他們一定會很高興。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肖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