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6:57:40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1

在莊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聲中,6月5日,徽縣民兵應急連點驗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大會上,為民兵應急連授旗、宣讀了基幹民兵幹部任職命令和預建黨組織事宜、組織民兵應急連點名、全體民兵在領誓人帶領下共同重溫誓詞、新入隊民兵代表發言、奏唱《中國民兵之歌》,整個點驗大會紀律嚴明、莊重而有序。

PS:有人問了,啥是點驗?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2

點驗制度是對部隊編制、實力、戰備和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的清點和檢查的制度。

目的是了解部隊編制、裝備和戰備落實的情況,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内務條令》規定,團(旅)和相當于團(旅)的單位,每年要進行1~2點驗,師以上單位可根據情況進行點驗。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3

繼續說正題~~

會上,基幹民兵張傑第一次向記者展露了自己的心聲,作為一名轉業複員軍人,退伍以後,能夠再次以一個兵的身份站在點驗場上,感到無比的光榮與激動,作為一名民兵,他甘願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在現場觀摩中,記者從群衆口中了解到,以前,對于民兵并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民兵的作用在哪兒,但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徽縣的各要點上,車站、村莊、路口都能看到穿着迷彩服民兵的身影,奮戰在一線,守護着防疫的警戒線。現在在規模宏大、程序正規、儀式莊重的點驗場中,再次看到他們身披綠軍裝的身影,在百姓的心中,我們的民兵已和手握鋼槍的人民解放軍已無區别,“迷彩綠”就是“守護神”,看到他們,心就安了。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4

組織如此盛大的點驗活動,從整齊劃一的動作中,矯健的步伐中、莊嚴的宣誓中、朗朗的民兵之歌中,我們不僅聽到、看到,也切實感覺到,他們真正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兵,一個随時整裝待發的兵,對于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轉變,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5

受教于場内,行動見場外。走出點驗場,民兵們紛紛表示,要把這種身份認同、思想洗禮轉化為備戰打仗的使命擔當、要以甘于奉獻的精神動力,創造非凡的實際行動,争當新時代國防後備力量的排頭尖兵。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6

作者:陶輝祥、辛發發,來源:金台點兵,值班編輯:叢坤

是不是感覺裝備太一般了?别急,繼續往下看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7

 去年有報道,天長市舉行千名民兵集結拉動大點驗活動,現場集中展示了救災生命探測儀、聲呐水下攝像頭、智能水下機器人、多功能無人直升機等一批民兵新型裝備,為民兵遂行多樣化應急應戰任務能力提供了必要保障。曹基 攝

其實,随着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民兵連的器材庫越建越大,裡面的裝備器材數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民兵應急裝備“鳥槍換炮”

講述人:馬雲恒,整理人:中國國防報記者 王少亭

現任某民兵訓練基地管理員。1955年12月出生,1973年12月入伍,曆任戰士、助理員、技術檢查站站長、軍務股股長、副營長等職;1996年8月轉業到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武部工作,任民兵訓練基地教員、主任等職。

民兵能裝幾枚核彈頭(民兵應急連點驗)8

我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民兵訓練基地當教員、主任20多年,民兵換了一茬又一茬,親眼目睹了民兵應急裝備随着職能任務的拓展而不斷地更新換代。

上世紀60、70年代,民兵專業還沒有細分,更沒有非戰争行動的概念。一旦突發火災、汛情等應急任務,民兵扛起鎬鍬、掃把等農用工具就往上沖。當時人們喊的最多的是,人多力量大。

記得有一年發大水,全村民兵全員出動,附近村鎮民兵有的跑步、有的騎自行車、還有的趕着馬車,從四面八方趕了過來。那天夜裡,他們手提馬燈、肩扛人擡,幹了一個通宵,手掌磨出了泡、肩膀磨破了皮,結果還是眼睜睜看着洪水,沖毀了即将成熟的莊稼地。

1997年,民兵分隊實行分類建設,全國統一民兵應急分隊編制,實行單獨編組,隊員從基幹民兵中擇優選編,應急隊伍建設邁上新台階。

借此東風,民兵應急裝備配備也随之“鳥槍換炮”:通過向上申領、單位自購、政府配備等途徑,民兵分隊逐步有了制式的應急裝備,但更多的是頭盔、警棍、盾牌、鎬鍬之類的東西,雖然數量不少,但基本沒啥科技含量。

2012年,随着全國民兵工作會議的召開,不但開創了民兵工作新局面,也促進民兵應急裝備的新變化。就在這一年,省軍區為我們配備了沖鋒舟、橡皮艇、植樁機、發電機、升降式防爆探照燈、摩托鋸、裝配式圍井等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防汛器材。

近年來,随着民兵職能任務的拓展,配備的應急裝備也越來越多。去年,人武部遷址新建,我們騰出9間房子,設置了3個民兵應急裝備庫,除了防汛器材,還有無人機、擴張器、液壓鉗、生命探測儀、風力滅火機……這麼說吧,天上飛的、水中遊的、地上跑的、地下藏的等各種高、精、尖裝備幾乎應有盡有。

真是人巧不如家什妙!去年8月份,受台風“溫比亞”影響,我區三堡街道燕橋堤壩出現險情,人武部調集周邊9個鎮(街道)的水下偵察、水上救援、機械裝備等9支民兵分隊300餘人,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展開救援,先後救助28名被困群衆,加固50多米堤壩,有效控制了災情。這要是在以前,千八百人上去也不一定能完成任務。

今年“五一”期間,人武部接受軍分區戰備拉動,民兵應急排在30分鐘内攜裝集結,先進配套的應急裝備也給我們完成使命任務增添了底氣。

如今,我看着不斷更新換代的民兵應急裝備,就越發地感到對民兵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隻要軍政素質過硬,有一副好身闆就可勝任本職,現在可真得有“兩把刷子”,不但要有一技之長,而且還要“一專多能”“多專多能”,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