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與你有關的文章閱讀

與你有關的文章閱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5:24:18

與你有關的文章閱讀(不到200頁的哲學書)1

很薄又好讀的哲學書,6個字概括人生常态

今天想說一本書《我與你》,它是一本哲學書,為什麼想說這本書呢?因為作為一本哲學書,它不算晦澀難懂,它很薄隻有100多頁,不到200頁,第一次讀壓力不會太大,但韻味深長,經得起一讀再讀的書。

接下來,簡單說下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我與你》這本書談論的核心是“關系”。它用兩組關系:“我與它”,“我與你”,概括了人的生活常态。先來解釋,“我與它”這組關系。當“我”以功利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時,就出現了“它”,“我與它”的關系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這裡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我是主體,它是客體。“我與它”的關系産生的結果,是在時空序列的事物,是有限的。

再說,“我與你”這組關系。當“我”去掉了功利的心,與萬事萬物相遇,就出現了“你”。“我與你”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不存在主客體關系,“我”既是創造者也是被改變者,“你”也一樣。“我與你”的關系産生的結果,可以超越時空序列,是無限的。

說起來好像有點繞,來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在公園撿起一片樹葉,想着拿回家可以把它做成一副樹葉畫,挂在牆上。這時候這片樹葉與我的關系,就是“我與它”的關系,我利用樹葉的價值創造了一幅畫,畫是這種“我與它”的關系産生的結果。同樣的,“我與它”産生的結果,既可以是藝術的結果,如畫,也可以是科學的結果,如通過樹葉掌握了樹木的種屬特性等。這個結果是可以界定的,明确的,有限的。

但如果我拿起這片樹葉,不觀察它的屬性和用途,隻是望着它,好像它在告訴我秋天來了;隻是撫摸它,好像它在跟我說它的一生,從生長到凋落。這時候,樹葉這個它就變成了你,我與樹葉産生了“我與你”的關系,我與樹葉在“我與你”這組關系中都發生了改變。“我與你”的關系産生的結果是不明确的,無限的,無法界定的。“我與你”不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沒有主客體之分。

同理,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不是把孩子當做工具,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是“我與它”的關系(撫養和被撫養,贍養和被贍養),而要是建立一種“我與你”的關系,一起共同成長,相互影響的關系。

辜鴻銘和馬丁•布伯,跨越時空的遙相呼應

《我與你》的作者馬丁•布伯是宗教哲學家,他所闡釋的“我與你”的關系,不僅有哲學意義,還有宗教意味。前一陣子《覺醒年代》大火,看劇被辜鴻銘震撼。以前被辜鴻銘震撼是大學時聽老師講這個人的小八卦小癖好,現在看劇被震撼是因為他的演講《中國人的精神》。

看完劇以後,我去找了辜鴻銘的這本書來看。發現辜鴻銘關于人的理解與馬丁•布伯是相通的。他說,人類需要宗教、科學、藝術和哲學,其實出于同樣的原因,因為人類的靈魂不滿足于現狀,需要探索過去和未來。過去和未來的是世界的神秘感。因為世界的神秘是壓在人類身上的負擔,需要科學藝術宗教哲學來消除那些神秘的負擔。所以,辜鴻銘認為啊,我們中國人找到了儒學,我們中國人擁有同情心。

細想一下,擁有這種同情心的智慧,實際上也是建立馬丁布伯所說的“我與你”關系的智慧。因為擁有同情心這種智慧,才可以處理好“我與它”的關系,也就是同情心塑造了辜鴻銘所說的我們中國人的溫良的精神。因此,辜鴻銘說我們中國人是比歐洲人或美洲人更優秀更完美的人,因為我們既擁有成熟的頭腦又有孩童的精神。辜鴻銘的話真是令人贊歎,這是一種成熟的文化自信,這裡面有他對傳統文化烙印在骨髓裡的理解和認同。辜鴻銘對中國人精神的認識和馬丁•布伯推崇的“我與你”的觀點其實很相似,這可以看作兩位大師跨越時空的一次遙相呼應。

用《楓橋夜泊》來解釋,“我與你”的關系

《我與你》的作者馬丁•布伯,他倡導人要建立一種“我與你”的關系。為什麼他要倡導這種關系呢?我認為啊,“我與你”這種關系的建立,能夠帶來一種雙向改變的美好體驗。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好體驗呢?

在這裡我想拿一首古詩來舉個例子,也許理解得有點淺顯,但力有不逮,也隻能理解到什麼程度說到什麼程度。這首詩就是《楓橋夜泊》。我想重點說說“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

夜半鐘聲傳到了張繼耳朵裡,生成一種孤寂的體驗,與他的生命融為一體。這時候的鐘聲不是告訴詩人或提醒我們當時是幾點了,而是作為時空的信号傳導到詩人和我們的耳朵和心裡。最後出現了什麼結果呢?鐘聲和詩人的心境發生共振,鐘聲提醒此時是夜深人靜,詩人孤身一人又失落又孤獨。這種共振也就是“我與你”的相遇。

寒山寺的鐘聲不是提醒時間的工具,不是它,而是深入到了詩人當時的心境中,從“它”變成了“你”,并影響了“我”,建立了“我與你”的關系。這種美好的感覺被詩人捕捉到,然後記錄下來,又因為我們具有同情心,可以感同身受的去體會詩人的心境,所以這首詩裡傳達的孤寂感才能夠被我們體會到,一首詩才可以穿越千年依然動人心弦。

因此,能夠寫出千古流傳的好詩的人,是因為進入了“我與你”的關系當中。而閱讀好詩,同樣需要我們依靠共情力進入這種“我與你”的關系當中。以上就是建立馬丁布伯所說的“我與你”的關系,能夠帶來的美好體驗的一個具體例子。

*本文為加油鴨給孩子選書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童書推薦可關注今日頭條号@加油鴨給孩子選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