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
貴陽
地名作為社會發展的産物,它的命名以及演變都受後者的影響,表現之一就是地名的遷移現象,一個地名從最初的地方變成另一個地方的名字。這種情況在我國也有較多例子,原因之一就是始于東漢時的僑置郡縣,到東晉南北朝時明顯增加:比如松滋之名從今安徽宿松縣到了湖北松滋市;比如隋朝把中江縣改為内江縣,四百多年後的北宋又将玄武縣改為中江縣。地名遷移是獨特的文化現象,鶴眼覺得最為典型的例子要數貴州作為地名的遷移變化了,最早貴州位于今廣西境内而非指今天的貴州省,此後北宋開寶七年(974)炬州普貴入朝,宋廷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等語,貴州由此得名。宣和元年(1119)又将炬州改為貴州,而此時的貴州也僅指貴陽附近。
唐武德四年 (621)以隋朝郁林郡的郁平(郁林)、石南、馬度、嶺山、安成、桂平這7個縣為轄區改設南尹州,并在“析石南縣設興德縣、鬰林縣析置潮水縣、懷澤縣”之後達到詩歌轄縣;州治郁平縣位于今貴港市市區。
貞觀八年 (634) (另說635年)将南尹州改為貴州,因境内有宜貴山(今平天山,又名北山、龍頭山)得名,此時貴州仍設治于郁平縣,轄區約為今貴港市一代,領郁平縣(今貴港市貴城鎮)、懷澤縣(貴港市以南)、潮水縣(今貴港市西五十裡三裡鎮)、義山縣(馬度縣改名,今貴港市西北十八裡處)。鶴眼發現這也是貴州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作為地名的最早出現,她要比明永樂十一年才出現的貴州布政司(貴州省的前身)要早778年。
平天山
南尹州改為貴州後也偶有斷續、轄區也有較大變化,比如天寶元年(742)就被改為懷澤郡,同時将馬嶺縣改為義山縣,直到乾元元年(759)懷澤郡才複名貴州;比如北宋開寶五年(972)又把郁平縣、義山縣、潮水縣、懷澤縣合并為郁林縣,也就是說此時開始,貴州僅領有郁林1個縣;元大德九年 (1305)時郁林縣并入貴州後,貴州也成為不領縣的散州。
明洪武二年(1369)貴州改為貴縣,明郭子章 《郡縣釋名》 廣西卷: 貴縣以宜貴山名也,宜貴山在縣北,故又名北山;已經延續735年的貴州作為我國縣級以上政區的地名就暫别曆史的舞台了;為何說是暫别呢,因為在44年之後,貴州就以更高的身份(省級)回歸并沿用至今。
貴州布政司示意圖
永樂十一年 (1413) 由四川、湖廣、雲南這三個布政司析置貴州布政司,此為貴州省的前身,轄區約為今貴州省大部(不含遵義、威甯、荔波等地),治所貴州宣慰司在今貴陽市。此處将增設的布政司命名為貴州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清道光 《貴陽府志》中有“矩州治今貴陽府城,貴州為矩州之音轉”的記述,又說羅甸王之支屬有普貴者,北宋太祖初納款,土人訛矩為貴,太祖因就其所稱者為貴州之長,貴州之名始于此也;其二是說因境内有貴山(貴人峰)而得名。
貴州作為地名,到此時就完成了由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到今貴州省的時空轉換之旅,鶴眼以為,此後它們各自的發展似乎也印證了“同名不同命”這句話。
最早的貴州在變成貴縣之後,近現代經過改名為縣級貴港市、升級為地級貴港市等階段,取貴縣為廣西對外貿易的河港城市而命名。如今成為廣西中部一座光芒耀眼的新興城市,下轄港南區、港北區、覃塘區、桂平市、屏南縣,總面積10602平方公裡,七普常駐人口431.6萬;也算回到曆史上的高光時刻的同等地位了。其實貴港市也悠久的曆史,秦朝所設桂林郡,其治所布山縣就位于境内(今桂平市區西南),三國吳布山縣遷治今市區南江,隋大業二年(606)布山縣與龍山縣、武平縣、懷澤縣并稱郁林縣,作為曆代郡治、州治的時間長達1600多年之久。
貴港是國家森林城市之一,境内有南山寺、平天山、龍鳳石林、九淩湖、桂平西山、貴港東湖公園、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平南縣大安鎮與桂平市江口鎮也位列廣西四大古鎮;其中金田風雲之旅(含西山勝景)是廣西重點開發的國内稀有、世界罕見的十大旅遊精品之一。
貴州梵淨山
貴州布政司後來居上,清朝改為貴州省後沿襲至今,如今已是我國重要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7.6萬平方千米,七普常住人口3852萬,轄有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者9個地級行政區以及赤水市、仁懷市、龍裡縣等88個縣級行政區劃。
貴州省是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這裡擁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境内的鎮遠、遵義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有黃果樹瀑布、織金洞、紅楓湖、潕陽河、樟江、赤水河、梵淨山、萬峰林、龍宮、威甯草海等景點;有遵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舊址、紅軍四渡赤水舊址等紀念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轉載請必須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