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九):平台召對,年輕的崇祯皇帝寄厚望,袁崇煥浪言埋禍根
袁崇煥(之十)
八月,袁崇煥離京趕往前線。這期間,甯遠前線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兵變。
兵變的起因是欠饷。
在甯遠的守軍當中,有一部分是四川、湖廣征調而來的士兵,連續缺饷四個月,最早起來鼓噪鬧事,其他十幾營的士兵群起響應。士兵們控制了巡撫畢自肅、總兵官硃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等官員,關押到谯樓之上,對他們施以暴力,“捶擊交下”。過程當中,巡撫畢自肅身受重傷。
事态嚴峻,兵備副使郭廣急忙拿出用于撫賞的兩萬兩銀子,先給士兵們發饷,又從民間借貸五萬兩銀子補充,總算讓形勢緩和下來。
(袁崇煥)
至此,趙率教、祖大壽、何可剛三人成為袁崇煥在軍事上倚重的三員幹将。袁崇煥再一次向崇祯皇帝放出豪言:“臣自期五年,專藉此三人,當與臣相終始。屆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歸死于司敗。”
“臣手戮三人”這句話最能說明袁崇煥的性格,就是浪言而不守規矩。三個人都是總兵官級别的武官,就算犯下必死的過錯,你一位督師也不能逮過來揮刀斬殺,像對待小雞小狗一樣。
這番話說得夠狠,沒給自己留一點餘地,也因此,對于他的種種建議,崇祯皇帝全部采納。
袁崇煥很有識人的眼力,他倚重的這三位,個個堪當重任。祖大壽自不必說,趙率教是陝西人,身為武将,廉潔勇武,對待下屬溫厚有情,勤身奉公,勞而不懈,在錦州保衛戰中立過大功。後來的崇祯二年冬天,後金軍隊由大安口南下,趙率教從山海關帶兵馳援,晝夜行軍,十一月四日在遵化遇敵,中箭而亡,全軍盡殁。
(祖大壽牌坊)
何可綱是遼東人,廉潔勇武,善于溝通。他算是袁崇煥一手提拔起來的,做過袁崇煥的中軍,在甯遠守衛戰當中大力輔佐袁崇煥。以後升為參将、副将,袁崇煥二度出山,仍然由他擔任中軍,是袁崇煥的心腹愛将。袁崇煥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可綱)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謀,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豎,實可綱力。”
以後何可剛進為右都督。袁崇煥出事以後,何可綱一直跟随祖大壽進退,因功加為太子太保、左都督。到了崇祯四年,明軍在大淩河修築城池,祖大壽、何可綱率兵守衛,被十萬八旗軍圍困城中。明軍堅守,城中糧盡援絕。祖大壽等人主張投降,隻有何可綱一人堅決反對,祖大壽下令把他押出城外處死。過程當中,何可綱“顔色不變,亦不發一言,含笑而死。”
●未完待續
于左 撰 人物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