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的世界中,那些行走江湖的俠客們往往都不是單打獨鬥,畢竟江湖中沒幾個人能夠像“劍魔”獨孤求敗那般以一人一劍之姿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未嘗一敗,多數人在這充斥着腥風血雨的江湖中還是選擇了報團取暖,即是拜入各種高人門下習武,有了門派就等于身後多了一個靠山,當然,這是對于故事中的人物而言拜師學藝的必要性。
(王重陽劇照)
若是在讀者的角度來看,咱們肯定會對一個角色師從何處産生好奇心,就好比咱們想要知道獨孤求敗的師從一樣,不過從書中的設定來看,獨孤求敗的武功應該都是自創的,而對于書中絕大多數的角色來說,他們是不具備自創武功的能力的,即便是金庸筆下所有的主角中也不過隻有楊過自創出黯然銷魂掌,所以金庸對于書中角色師從的描述也就顯出他的用心,比如為了解釋蕭峰死後降龍十八掌失傳的問題,照理說《射雕》時代的洪七公本來是無法學成降龍十八掌的,他便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中加了一段蕭峰傳功虛竹,再由虛竹傳功給丐幫少年英雄的橋段,圓過了這個漏洞,但百密一疏,書中還是有不少角色的師從問題成為了懸案,就比如《射雕英雄傳》中的王重陽和周伯通。
(周伯通劇照)
事實上周伯通和王重陽這兩個角色在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的,隻不過現實曆史中的王重陽仍是那個全真教掌教,所以他的武功即便是無師自通也說得過去,因為周伯通不是他的師弟了,周伯通真實的身份不過是一個曾經接濟過王重陽的善人而已,不過既然金庸筆下的王重陽與周伯通成了師兄弟的關系,那就會引出另一個問題,即是這兩人的師父究竟是誰?
事實上金庸并沒有交代過王重陽和周伯通的師從,一方面是因為他筆下的王重陽從來都不曾正式登場,都是借他人之口提到這位曾經的天下第一高手,也就是說他的故事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師父的故事自然也就更為久遠了,與正篇故事沒有太多的關聯,從這個角度來說,金庸不交代王重陽與周伯通的師父的故事是說得過去的,不過若你真了解王重陽這個人,便知道金庸不交代這事也許是因為另外一個原因,他不敢寫,也沒法寫。
書中隻說王重陽會先天功,而周伯通用的是空明拳和後來自創的左右互搏,其實單純從他們使用的武功來看,很難去猜測他們的師父究竟是誰,至少金庸筆下的人物中似乎是沒有與這些武功所匹配的高人的,逼近時代背景設定在《射雕英雄傳》之前的也就兩部作品,一部是《天龍八部》,另一部是《越女劍》,其中都沒有使用這些武功的人,所以他們的師父還得從真實曆史文獻中的記載來找,當然,主要是從王重陽着手,畢竟曆史上真實的周伯通是不存在什麼師從何處的問題的。
(呂洞賓劇照)
在《金蓮正宗記》、《終南山祖庭仙真内傳》、《七真年譜》等書中都有關于王重陽生平事迹的記載,他這人生于公元1113年,自幼愛讀書,後來考取了進士,并且還善于騎射,是名副其實的文武雙全,到了公元1137年,他中了武狀元,卻未得重用,而他人生的轉折點出現在公元1159年。
在這一年,他遇上了兩位兩位披發披氈,年齡樣貌都極為一緻之人,王重陽很是詫異,後拜這兩人為師,這兩人也傳道予他,這兩人據後人猜測就是那漢鐘離和呂洞賓,沒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八仙之二。
(漢鐘離劇照)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金庸老先生為何不在自己的作品中明确提及王重陽和周伯通的師父是誰了,事實上像能夠教出這樣兩位武功頂尖的徒弟,那師父一定是高人,隻可惜金庸的确是沒法明說,畢竟他寫的是武俠故事,其中固然有些誇張失實之處,卻也不至于太離譜,若是将漢鐘離、呂洞賓這些神仙角色引入,未免會讓故事顯得不倫不類,所以不去描述二人具體的師從反而是個明智之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