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工作至退休,遵義一位老人30多年來一直從事戰鬥機及其他飛機修理、檢測。10月9日,這位老人不幸離世,并再次作出令人起敬之舉:按照生前遺願,在遵義市紅十字會的見證下,他将自己的遺體捐給醫學事業。
彙川區上海路一棟老舊的房子,是這位老人程俊良生前的家。家中擺設十分簡陋、陳舊,但收拾得很幹淨。妻子詹道平拿出一堆證件、榮譽證書,思緒又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82歲的程俊良老人,原籍四川巴縣。1956年,程俊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技師學校飛機裝備鉗工專業畢業,并到渤海之濱的大連,從事航空器械維修。
老人的畢業證書。
1960年,根據國家建設需要,程俊良來到遵義,在解放軍第5707工廠,繼續從事飛機維修。有不少從昆明軍區過來的戰鬥機,都是由他修理的。詹道平說,包括飛機的發動機,也是由他檢修。
和程俊良一起工作過的同事說,程俊良的技術非常棒,每架飛機經過修理準備出廠前,都要由他檢測性能是否過關,确認萬無一失後方可出廠。
雖然掌握着娴熟的技術,但生活中的程俊良說話非常和氣,為人也低調平和,從不與人争功。198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工程部給他頒發從事空軍航空修理30年的證書,以肯定他30年來的付出。1998年,老人退休。
空軍航空修理30年證書。
程俊良的婚姻,卻不如人意。70年代末,他與前妻離異,一個人帶着兩歲大的孩子既要上班又要管娃,十分辛苦。
1980年,經人介紹後,程俊良與比他小10多歲的詹道平,重新組成家庭,但二人并未生育。幾年前,已成家的兒子又因突發腦溢血緻殘,讓老人再受精神上的打擊。
2012年,程俊良、詹道平夫婦,萌生了捐獻器官遺體的想法。我身體不好,又在醫院工作過,父親是從事佛學研究的,對生死比較看得開。詹道平說,當年,夫婦二人成為遵義市首批遺體捐獻志願者。
去年,身體一向健康的程俊良,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并轉移至骨髓。感覺時日無多,二人再次想到了當初登記捐獻遺體的承諾,并與遵義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系,他決定仍遵守當初的承諾,去世後捐獻遺體。詹道平說。
10月9日晚,程俊良老人安詳地離世。次日,妻子按他的遺願,将遺體捐獻給遵義醫科大學,做醫學研究。他要求不開展任何形式的追悼活動。詹道平說。
10月12日,遵義市紅十字會相關人士來到老人家中,看望慰問。程俊良生前所在單位的老同事、離退休辦的相關工作人員,來到他家中,向其作最後的告别。
據遵義市紅十字會相關人士介紹,遵義市自2012年開始遺體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全市注冊登記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達9000餘人,成功實現器官捐獻165例,捐獻器官486枚、眼角膜38隻、遺體捐獻31例(包含程俊良老人所捐遺體),挽救了486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讓38名眼疾患者重現光明。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寶華)
編輯:田娟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