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

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7:35:46

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在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去年我國經曆了一個冷冬眼下氣溫已逐步走低,不久後我們會迎來一個怎樣的冬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1

去除季節性影響因子預測值

在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去年我國經曆了一個冷冬。眼下氣溫已逐步走低,不久後我們會迎來一個怎樣的冬天?

在大衆印象中,拉尼娜通常與冷冬關聯,厄爾尼諾通常與暖冬關聯。

世界氣象組織在其最新《厄爾尼諾/拉尼娜最新通報》中稱,曠日持久的拉尼娜現象很可能至少持續到2022年底,成為本世紀首個“三峰”拉尼娜現象,連續跨越北半球的三個冬季。

持續三年的拉尼娜事件會帶來明顯寒潮天氣嗎?國家氣候中心近日對今冬我國氣溫進行了預測分析。

拉尼娜事件将持續至

2022/2023年冬季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海溫現狀及大氣對海溫的響應均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持續。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将持續至2022/2023年冬季。

世界氣象組織8月依據全球長期預報産品中心預測,當前拉尼娜事件将在未來六個月内持續,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為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漸下降至55%。

今年冬季是冷是暖?

今年秋季以來我國氣候總體呈現“暖幹”特征,全國平均氣溫16.7℃,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國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9%。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一般情況下,發生拉尼娜事件後的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華北北部、東北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北部、西北地區大部等地。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全國共發生139次冷空氣過程,其中34次達到寒潮級别。上世紀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發生141次冷空氣過程,其中27次達到寒潮級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氣最多,有23次。

拉尼娜事件發生年份中,2008年和2018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偏重年份,2011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正常偏輕年份,2001、2012和2021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偏輕年份。

2008年10月西藏遭遇有氣象資料以來範圍最廣、強度較強的降雪天氣。2018年10月黑龍江和新疆遭受低溫冷凍害和雪災;11月四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新疆、青海、黑龍江等多地遭遇暴雪。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與我國冬季氣候偏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但在全球變暖背景下,1986年以來暖冬出現頻率在增加,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

比如,本次拉尼娜事件從2020年秋季開始,但2020/2021年冬季為暖冬,2021/2022年冬季則為冷冬。

拉尼娜并非“冷暖冬”唯一影響因子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拉尼娜事件對華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區域氣候異常有重要影響。

比如,拉尼娜事件當年秋季後期(此處僅統計11月份),我國西南南部氣溫通常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

去年我國北方地區遭遇罕見秋汛,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夏秋連旱,都與拉尼娜事件有分不開的關系。

國家氣候中心表示,需要關注的是,拉尼娜事件隻是影響我國秋冬季氣候的下墊面強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素影響,同時大氣環流系統内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作用。

對于“冷暖冬”的最終判斷,中國氣象局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國家氣候中心将在10月下旬開展冬季氣候大會,屆時将提供最新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