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如何加強研學旅行的教育性

如何加強研學旅行的教育性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08 19:49:50

專 家 簡 介

李亦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學校咨詢研究所碩士生導師,科學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認知學習理論、創造力培養、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評價等。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9本,出版各類教材5套,研究成果“人類自适應産生式學習”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如何加強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從四種學習方式的對比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1

“編者按:下文系3月6日晚,李亦菲教授在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研學旅行工作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觀點主題直播系列節目中的講座文稿。”

今天與大家研讨和分享的主題是從四種學習方式的對比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結合當前這種新局面和發展形勢,探讨和分析開展研學旅行的新思路。更進一步的說是在疫情爆發的背景下,怎麼更有效的開展研學旅行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教育形式。

突然發生疫情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網絡教育都産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影響我從教育活動的空間和活動範圍來分析,顯然,家庭的活動空間最小,學生接觸的人數也是最少的;學校是一個更大的空間,學生接觸的人也會更多;之後是社會,活動空間就進一步擴大,接觸到的人就更多,研學旅行就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絡時代,我們有了一個更大的學習空間,而且是一個虛拟的、數字化的學習空間,即網絡教育,它也由此帶來了一種新的教育形式。

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網絡教育這四種教育形式及相應的四種學習方式開展比較,并通過比較,我們思考作為社會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以及在疫情發生的背景下,研學機構該如何應對。

為了對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分類,需要明确教育的組成要素。我們可以将教育的組成要素分為實體要素和非實體要素兩個方面。在實體要素中,主要包括教育主體、教育對象和教育場所。當前,教育的主體不僅有學校的老師,也包括家長,以及各種社會教育機構中的輔導員。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學生也會成為教育的主體。這樣在實體要素中,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育的主體,也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主體和對象是兩個最重要的實體要素,相比之下,教育場所就不那麼重要了。正如西南聯大期間,清華大學校長梅贻琦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現在有了網絡,實體教育場所的功能就更加弱化了,而網絡則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和學習場所。

在描述實體要素之間關系的示意圖中,我将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放在最中間,并以學生為中心,排列出三類場所及相應的教育主體,即學校裡的老師、家庭裡的家長、社會上的輔導員。三類主體從不同的角度都影響學生。此外,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數字化的網絡場所中。

教育的非實體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評價四個方面。四種非實體要素在邏輯上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環狀過程,并且可以疊加在實體要素中三類主體與學生的互動關系上。

對各種教育形式進行分類可以從不同教育要素的角度進行。例如,可以根據教育主體不同,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種類型,分别對應于學校教師、家長、社會機構的輔導員(包括研學導師)及學生四類教育主體。也可以根據教育場所不同,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網絡教育四種類型,分别對應于學校、家庭(及家庭所在的小區)、社會、網絡四類教育場所。基于場所的四種教育類型對應的學習方式分别是課堂學習、家庭學習、現場學習和網絡學習。

下面,對四種學習方式的含義分别展開說明。

課堂學習(classroom-based learning)是指在學校的各種教室中(包括普通教室、科學實驗室、創客空間、其他功能教室等),在教師的主導下,以班級為單位,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集中性學習活動。

家庭學習(home-based learning)是以家庭為場所(可以包含家庭所在的小區)的學習,是在父母的主導下,以一種親子互動或者孩子自主的方式進行的一種個别化的學習活動。

現場學習(Site-on learning)是指在真實的或模拟的場景中,在專業輔導人員的支持下,對與場景相關的知識或技能進行的即時性學習活動,主要以觀察和體驗的形式進行。需要說明的是,現場學習不是針對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學習,而是僅僅針對與現場有關的知識和技能。比如說你去學農,那就是學習農田和農場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去學軍,就是學習與軍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現場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都是場景化的、情景化的,所以叫即時性的學習活動,或者叫場景化的學習活動。此外,在現場學習中,還包括一種虛拟場景支持的場景學習(Scene learning),有現場直播、微課演示和移動互動三種形式。

網絡學習(E-learning)也稱“線上學習”,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一種多樣化的教與學活動,包括在線上課、網絡研讨、線上研學等形式。

網絡學習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首先是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其次是能讓我們共享豐富的數字化的、開放的學習資源;

第三是以個體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網絡學習在支持協作方面還做的還不充分。

對以上根據學習場所區分的四種學習方式的比較,可以從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評價四個非實體要素方面入手。

首先,從教育目标的角度看,課堂學習側重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同時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等發展和品格的培養;家庭學習側重于自主品格的養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現場學習側重于社會化品格的養成和創造力的激發;網絡學習為學生展現創造力提供廣闊的舞台,同時也能輔助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其次,從教育内容的角度看,課堂學習側重于學科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家庭學習側重于生活常識、生活和實踐的内容;現場學習側重于社會常識、社交技能和社會實踐方面的内容;網絡學習則側重于信息技能的内容,并對各類知識的學習,以及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的進行産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第三,從教育形式的角度看,課堂學習主要采用針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正規教育形式,以及針對興趣特長的非正規教育形式;家庭學習主要采用潛移默化的非正式教育形式;現場學習主要采用有組織的參觀、體驗、培訓等非正規教育形式,也包括同伴交往等非正式教育形式;網絡學習則主要采用遊戲、網絡社交等非正式教育形式,也以翻轉課堂等形式被納入學校的正規教育中。

第四,從教育評價的角度看,課堂學習重點關注總結性評價,也包括部分課堂表現、作業等過程性評價,除升學考試外,很少采用其他診斷性評價;家庭學習中開展的評價非常薄弱,通常隻是進行一些非正式的過程性評價;現場學習重點關注的也是過程性評價,也通過滿意度調查等方式開展一些總結性評價;網絡學習由于能采集到豐富的數據,因此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方面,都能進行得非常充分。

在對四種學習方式進行對比的基礎上,我來探讨研學旅行的主要特點和教育價值、研學旅行當前的實施模式存在哪些優點和不足、怎麼樣改進等。

先來看一下研學旅行的主要特點。

在教育場地方面,作為現場學習的一種形式,研學旅行為學生提供了非常開放的、多樣化的學習場地,包括自然景區,生産基地(農林牧漁、工業),國防/科研基地,科技館/博物館,曆史文化遺迹,革命教育基地,國情教育基地等。

在教育目标方面,研學旅行的主要目标是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廣義地說,是社會品格的養成。此外,研學旅行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鞏固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

在教育内容方面,研學旅行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機會,因此,實踐性内容是研學旅行教育内容的重點。研學旅行也能讓學生獲得與各類人員打交道的社交技能,并能擴展他們的眼界,使他們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

在教育形式方面,研學旅行主要采用有組織的參觀和體驗,屬于非正規教育的形式。此外,研學旅行也為學生提供了同伴互助、同伴交往的機會,以非正式教育的形式獲得社會知識和社交技能。

在教育評價方面,研學旅行特别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記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滿意度。為了系統的反映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的收獲,要對學生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行系統的設計。

基于以上對研學旅行特點的分析,我們看研學旅行的優點和不足。

在優點方面,研學旅行注重學生社會品格和創造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獲得社交技能、擴展社會知識的機會,有效彌補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顯然,這些優點就是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

當前的研學旅行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學生能夠走出去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研學旅行活動受到時間和地點的嚴重限制。而且,帶領學生走出去就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安全隐患。此外,在組織研學旅行活動的時候,對學生活動數據的采集并不充分,因而也很難對活動效果進行系統的、有深度的評價。

怎麼彌補這些不足呢?我想就要有一些改進的策略了。

我的基本想法就是把網絡學習和現場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在研學旅行中有機的結合起來,開展“混合式研學旅行”。

所謂“混合式研學旅行”,就是将網絡學習和現場學習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研學旅行方式。這樣的方式可以把現場學習的優點和網絡學習的優點很好的結合起來。

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就可以按照以下的流程來組織混合式研學旅行的活動:首先,研學機構發布相關的視頻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這些微視頻;在學生學習了微視頻之後,研學機構可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相關信息設計現場學習方案;然後,研學機構組織學生做好研學旅行的現場學習,并對學習過程做好動态的數據記錄;現場學習完成後,學生可以在網上去展示研學的成果,而研學機構可以利用展示的數據評估學生研學旅行的成效。

我認為,“混合式研學旅行”将研學旅行從單純的現場學習擴展到現場學習和網絡學習相結合的形态,為充分實現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讓我們共同努力,紮實推進“混合式研學旅行”的實踐,為我國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獲得社交技能、擴展社會知識的寶貴機會,有效促進學生社會品格和創造力的培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