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遊、銅駝暮雨——提及洛陽“八大景”,洛陽人總能閑侃一二,而其中頗具浪漫色彩的銅駝暮雨,正緣起隋唐洛陽城——銅駝坊。銅駝坊坐擁曆史,見證絲綢之路厚載盛唐繁華;銅駝坊蘊藏故事,吸引文人墨客留下千古佳作。 今天洛洛就帶你走進銅駝坊,瞧瞧這千百年前洛陽的“網紅打卡地”,究竟是何般模樣~
唐貞觀九年(635年)之前隋唐裡坊圖
銅駝坊——位于洛水之北漕渠之南自西向東第三坊,東城之南,南襟洛水,遺址大緻在今瀍河區西南角瀍河與洛河交彙的東北部,坊内以銅駝陌最為盛名。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的駱駝
銅駝,本意為銅鑄的駱駝,寓意平安和富貴,古時人們用以避邪、招财納寶。
我國最早的都城軸線大街,正以“銅駝”為名——漢魏洛陽城銅駝大街。《太平禦覽》裡曾引陸機的《洛陽記》雲:“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彼時,一對巨大的漢武銅駝被魏明帝安放在銅駝大街兩側,成為皇權的象征,後面依次排放着銅馬、銅龍、麒麟等,見證着洛陽城榮耀時的歡歌。
隋唐時期,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的京杭大運河通航,銅駝被放置于北市附近的銅駝坊。在距銅駝坊不遠的貨運碼頭,船舶把來自江南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運至洛陽,西北的駝隊再把貨物運往西域諸國或經西域運往西亞和中東,聞名曆史的“絲綢之路”由此而生。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
洛陽,正是“絲綢之路”名副其實的東方起點。而銅駝坊,不僅是唐人的“網紅打卡地”,也承載着洛陽城厚重的文化,詠歎着洛陽城古今曆史華章。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
銅駝坊有銅駝陌,銅駝陌即銅駝街。隋唐時期,和北邊隔一個裡坊的北市相比,銅駝陌同樣人煙稠密,且因鮮雲朱景流芳百世。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
早在西晉時期,詩人陸機就在《洛陽記》一作中,以“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形容銅駝陌的熱鬧景象。
如果說,漢魏洛陽城的銅駝大街以都城軸線之姿,承都城繁華之貌,那麼隋唐時期的銅駝陌,便憑借與四季共舞的千嬌百态,引當代及後代詩人賞歎——
唐·劉禹錫:
“金谷園中莺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
群莺飛舞,春風吹拂
洛陽城内名士雅集,楊柳長助風情
唐·白居易:
“獻歲晴和風景新,銅駝街郭暖無塵。”
歲首早春雪後,景新日晴
銅駝街不着塵埃,令人心境開闊
宋·司馬光:
“銅駝陌上桃花紅,洛陽無處無春風。”
桃花點點争豔
少年春風得意,策馬揚鞭而去
……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
“銅駝暮雨”作為洛陽“八大景”之一,誕生地正是隋唐洛陽城銅駝坊,描繪了一幅暮色茫茫、炊煙袅袅如煙雨的詩意景象。
如今,“銅駝暮雨”搖身一變成為嶄新的文化街區,廊橋、房檐、街巷銅鈴聲回蕩,景觀小品、文化牆相映成趣,絲路文化、美食、旅遊等元素有機融合,再現昔日絲路風情與盛唐繁華,
為隋唐洛陽城大遺址增添着亮麗的光彩。
銅駝暮雨文化街區
擴散出去
讓更多人看到吧!
///
#潮起潮洛
為落實洛陽市委市政府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要求,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洛陽網啟動“洛陽文旅城市煥新計劃”,開設“潮起潮洛”欄目。歡迎各界潮人積極投稿。(詳情點擊☛超600萬次!洛陽又火了!) —END—
文字來源: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謝钰旸
圖片來源:洛報集團
統 籌:白銀龍
主 編:李鵬鵬 責 編:劉寶文
校 審:李赟哲 編 輯:焦小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