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18 02:08:05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

  攀枝花市區全景圖(攝影:王東)

  攀枝花,一座陽光之城,全年日照2300—2700小時。

  攀枝花,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一年四季鮮花盛開。

  攀枝花,瓜果飄香,芒果、枇杷、火龍果……香甜得讓人合不攏嘴。

  攀枝花,“三線建設”、“百裡鋼城”鑄就了城市的曆史,拼搏進取的創業氣質和熱情包容的性格鑄就攀枝花的人文底色。

  “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經過五十四年的開發建設,今天的攀枝花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新興工業城市和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這座城市的記憶耐人尋味,未來會更讓人驚喜。

  城市記憶:三線建設與“百裡鋼城”

  攀枝花市因三線建設而興起,上世紀六十年代幾十萬人響應三線建設的号召,來到攀枝花建設鋼鐵廠,他們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建成一座百裡鋼城,改寫了中國鋼鐵業的格局,也給攀枝花留下了許多精神記憶。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2)

  三線精神已經融入攀枝花人的血液。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壩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後,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樹,遂稱“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見諸地圖,是民國二十九(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邊政資料輯要》中的《甯屬各縣(鹽邊縣)概況資料輯要》。

  攀枝花建市還要從該地蘊藏的釩钛磁鐵礦和“三線建設”說起。攀枝花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鐵礦石之都,鐵礦資源豐富,另外,這裡的釩儲量有1020萬噸,居世界第三,钛儲量4.39億噸,居世界第一。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3)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2015年開館,該館全面展示了當年涉及三線建設的建設過程、建設成就及曆史意義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蘇聯、印度等國家與中國關系緊張,摩擦不斷。為了備戰,毛澤東提出了“三線建設”的概念,把中國國土分為三部分,四川、雲南、貴州、甘肅等内陸省份被劃分為第三線。政府陸續把一些工業、國防和科技企業、研究機構搬遷到三線地區,并從全國各地抽調人員搞建設。攀枝花鋼鐵廠就是三線建設中的重點工程之一。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4月22日,為了便于保密,國務院下發《關于攀枝花特區更名問題的批複》,同意将攀枝花特區改名為“渡口市”。3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冶金部部長呂東、攀枝花特區總指揮徐馳呈送的《加強攀枝花工業區建設的報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這一天定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紀念日。

  在三線建設的感召下,全國的人才不斷來到攀枝花并投身生産建設,幾年時間就聚集了幾十萬人。在當時,攀鋼鋼鐵廠是國家重點工程,毛澤東曾在文件批示中寫到:“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覺。”在領導人的關注和建設者的拼搏下,攀枝花鋼鐵廠在一片空白上拔地而起。從煉出第一塊鋼,到把鋼材不斷運往全國,攀枝花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鋼鐵生産基地。此後,攀枝花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也不斷增加。

  1987年1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城市故事:一杯水半杯泥,艱苦奮鬥建鋼城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4)

  全國超過70%的高鐵鋼軌來自攀鋼(攝影:王東)

  71歲的薛啟奎曾是攀枝花鋼鐵廠運輸部主任。自1969年從遼甯鞍山來到攀鋼,他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直到退休。即便在攀枝花生活大半輩子,薛啟奎依然有着濃重的東北口音。他是攀鋼的第一代建設者,每當談起攀鋼,他總是很激動。據他講,1969年鞍山鋼鐵廠的領導和他談話,告知要調他到攀枝花工作。薛啟奎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簡單的準備後便告别妻子和孩子,遠赴千裡之外的大西南。與他一同來的還有鞍山鋼鐵廠4000多名工人。當時攀鋼的建設剛剛開始,生産生活條件極差。薛啟奎說:“剛來時這裡沒有一座樓。我們隻能住在棚子裡。沒有自來水,隻能喝金沙江的水,一杯水半杯的泥沙。許多同事水土不服,發燒、腹瀉經常發生。”但是,艱苦的條件并沒有磨滅建設者的熱情,“先生産後生活”是當時的口号。一批批攀鋼人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建成了攀鋼。攀鋼的建成改寫了中國鋼鐵業的布局,支持了中國經濟建設。薛啟奎說:“我們把一生奉獻給了攀鋼,我們始終感到很光榮,攀鋼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寶貴财富,希望年輕人能夠傳承下去。”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5)

  原攀枝花鋼鐵廠運輸部主任薛啟奎。

  改革開放後,攀鋼也經曆了多次市場的波動。在當下,攀鋼又抓住了發展契機,利用當地優質鐵礦和釩、钛資源充分開發新産品。該廠生産的鋼軌在高鐵建設上廣泛應用,并出口美國、澳大利亞、斯裡蘭卡等地。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6)

  來自斯裡蘭卡的客商在攀鋼軌梁廠參觀。

  在攀枝花,薛啟奎這樣的人被稱為“攀一代”,他們的子女被稱為“攀二代”。當年到攀枝花的建設者們來自全國各地,操着不同的方言,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這也形成了攀枝花開放和包容的特點。不論你來自中國哪裡,在這裡都能找到“老鄉”。地處四川省,但全國各地的餐飲風味這裡幾乎都有,開放多元是攀枝花這座移民城市的特色。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7)

  二灘水電站。(攝影:蘇波)

  城市禀賦:養身、養心、養智

  進入冬季,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一派天寒地凍景象,而位于中國大西南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卻是溫暖宜人,充足的日照讓這裡宛如一個溫室,豐富的綠色植物煥發着勃勃生機。

  攀枝花是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也是這裡的市花。攀枝花又名木棉,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每年1、2月,大朵大朵的紅色花朵盛開,滿城一片紅色的海洋。不僅僅是攀枝花,這裡還有三葉梅、刺桐、月季、炮仗花……無論任何季節在攀枝花市穿行,随處可見色彩斑斓的花朵。

  一年四季鮮花盛開,得益于攀枝花的地理位置和獨特氣候。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最南端,緊鄰雲南,北面與成都相望,南邊與昆明相距300餘公裡,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從此經過,它也是中國内陸通往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

  攀枝花所處位置屬于中國橫斷山脈範圍。橫斷山脈是中國西部一條南北走向的大山脈,高山、深谷、大河是這裡的顯著特征。當地海拔最高處4000多米,最低處僅有900多米。攀枝花屬于南亞熱帶氣候基礎,但海拔落差極大的高山深谷地形又讓這裡具有了立體氣候特征。海拔從下到上同一時期氣溫差别很大。攀枝花市區所處的位置平均海拔在1100米,最适合人生活居住。由于所處緯度較低,日照充足,這裡全年日照2300——2700小時,年平均溫度達到20度左右,終年無冬,可謂四季常溫,冬暖夏涼。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8)

  攀枝花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

  宜人的氣候是自然賦予攀枝花的獨特禀賦,也吸引了旅遊者的關注。近些年,康養旅遊熱潮興起,來攀枝花度假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據統計,近幾年來攀枝花旅遊人數呈快速增長趨勢,2018年達到了2200萬人次,全市旅遊收入比2017年增長了20%。此外,許多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中老年人還在攀枝花購置房産,每年像候鳥一樣到攀枝花居住和生活。來自成都的曾克莉(65歲)和家人每年都會來攀枝花過冬。曾克莉說:“成都冬季濕冷,年紀一大就感到很不适應。攀枝花這裡溫度适宜,光照好,生活很舒服。”據曾克莉講,全家當初選擇在哪買房時,也曾考察過海南三亞等城市,但經過一番比較他們還是選擇了攀枝花。

  康養旅遊的熱潮也催生了城市和産業的發展。如今攀枝花市正在大力推進康養旅遊産業,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快速修建,與北京、成都、昆明、西安等城市的交通越來越快捷,從全國各地來攀枝花也越來越方便。此外,攀枝花市的醫療、養老機構的數量越來越多,康養設施日益完善。在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聚集了五家三級甲等醫院(中國醫療機構的最高等級),人均醫療資源在中國居于前列。

  城市名片:熱帶水果王國

  有米(米易縣)有鹽(鹽邊縣)有東(東區)西(西區),天時地利仁和(仁和區),一句話,濃縮了攀枝花的區劃與特色。現在,這句話應該再加上一條:“有水果”。

  立體氣候和充足的日照,為處于亞熱帶緯度的攀枝花的水果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攀枝花盛産熱帶水果,芒果、火龍果、石榴、枇杷……這座城市如今已經是熱帶水果王國。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9)

  攀枝花芒果。(攝影:王東)

  芒果是攀枝花種植面積最大的熱帶水果,全市有51萬畝,如今已經是中國三大芒果産區之一。與另外兩個産區海南三亞和廣西百色相比,攀枝花的芒果具有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三大特點。特别是攀枝花芒果甜度高,纖維細膩。甜度指數(即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的百分比)為17%,而其他地區的芒果甜度一般為12—15%,這裡的芒果口感極佳。

  攀枝花的芒果甜得益于地貌和氣候。這裡的芒果花期無梅雨,果期無台風,且光照強熱量足,晝夜溫差大,果實在澱粉的積累和糖分的轉化上很充分。另外,芒果主要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攀枝花一帶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布,地形地貌複雜多樣,這給芒果帶來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所以這裡的芒果又大又甜。

  攀枝花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是一個芒果種植村。站在混撒拉村的山頂向下看,滿山遍野都是芒果樹。混撒拉村原黨支部書記李德介紹,混撒拉村全村有421戶1400多人,芒果種植近2萬畝。該村芒果種植始于1988年,之前該村還是以糧食種植為主,農民收入很低。現在該村通過種植芒果,每家收入一年不低于10萬元。攀枝花的芒果成熟期晚,品質好,每年芒果未成熟時就已經被商家預訂一空。近些年中國電商發展迅速,李德還帶領全村人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商貿公司,開通電商渠道,把當地的芒果賣到全國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除了芒果,火龍果、枇杷、牛油果等熱帶水果也紛紛在攀枝花廣泛種植。這裡的火龍果汁多味美,品質一流,在中國也享有極高聲譽。攀枝花的熱帶水果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攀枝花僅芒果出口就突破2.3萬噸。熱帶水果已經成為攀枝花一張甜甜的名片。

  城市色彩:迤沙拉村與苴卻硯

  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地域,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少數民族多。中國民族學家費孝通曾經把橫斷山脈稱為“藏彜走廊”。他認為在曆史的演變中,橫斷山脈把中國的藏族和漢族兩大文明分隔,使得這兩個文明沒有更多融合,而是保持各自特色發展。而那些由于戰争和自然變遷,從北方遷徙進橫斷山區的遊牧民族們由于當地山高谷深的原因,也沒有被漢文化和藏文化所同化,從而保持了各自的民族特色。在橫斷山區彜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等少數民族衆多,很多民族還保持着原生态的風格。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0)

  遠望迤沙拉村,紅牆灰瓦一目了然。

  攀枝花市仁和鄉平地鎮的迤沙拉村是一個彜族古村落。該村有604戶、2225人,其中97%是彜族。據村主任毛建桦介紹,有史料記載,迤沙拉村的曆史有600多年,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迤沙拉”是彜語,意為水落下去的地方,這個名字說明了迤沙拉地下多溶洞,很難存留住水。雖然村民絕大多數是彜族,但迤沙拉也是一個彜漢高度融合的村落。村民中有四個大姓——起、毛、納、張,漢族姓氏的特點明顯。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1)

  迤沙拉村毛光祿(彜族)和張友蘭(彜族)夫婦經常參加村裡的演出

  走進迤沙拉村,一棟棟紅牆灰瓦的房屋馬上映入眼簾。仔細一看,屋檐、牆角等處的樣式是中國徽派建築的風格。據毛建桦介紹,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平定西南時,曾經帶兵打到這裡。平定後随軍而來的許多人就留在這裡生活,其中有許多來自安徽的能工巧匠,他們在這裡修建房屋。白牆青瓦是中國的徽派建築的典型風格,但是在迤沙拉當地找不到白灰,工匠們就用這裡的紅土粘貼在牆上,于是就形成了紅牆灰瓦的風格。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2)

  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中心小學學生們在表演“談經古樂”,該校常年緻力于在學生中傳承民族文化傳統。

  幾百年來,迤沙拉的彜族村民世代生活在這裡,至今他們還保留着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節慶風俗。如果有客人來,迤沙拉村的彜族人會表演談經古樂,這是一種具有中國道教風格的古老民樂。樂器中有道教儀式中常見的木魚、钹、磬等器物,樂隊演奏聲音清遠,古韻濃郁。另外,迤沙拉的彜族村民還會表演羊皮鼓舞。這是彜族人的一種祭祀舞蹈,舞者手持羊皮鼓,不停跳躍和說唱,以祈求全村風調雨順、祥和泰平。2005年,迤沙拉村被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村。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3)

  苴卻硯大師羅先明先生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4)

  羅先明先生的作品

  攀枝花還有一件珍品——“苴卻硯”。該硯石料取自仁和區平地鎮和大龍潭鄉的山谷中。人們形容此地石料“手扶之如嬰兒肌膚,扣之其聲如瓦似金。”制作成硯後具有磨墨無纖響,發墨如油,下墨不損毫的特性。另外,由于這裡的石料具有豐富的色彩以及獨特的眼、膘、線等石品花紋,因此,苴卻硯一直被譽為“硯中珍品”。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時任苴卻巡檢的宋光樞曾拿三方苴卻硯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參展,一舉獲選,名震中外。苴卻硯之名至此被廣為傳播。

  随着生活方式的變化,硯台的應用日益減少,但其作為藝術品的價值愈加突出。現在,攀枝花有很多藝術家投身于苴卻硯的文化發掘與藝術創作,讓苴卻硯呈現了勃發之态。許多來訪的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的遊客對苴卻硯非常喜愛,他們把苴卻硯帶回國,同時也把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

  攀枝花的康養産業發展得怎麼樣了(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15)

  中國苴卻硯博物館(攝影:王東)

  (文:王浩、圖:馬耕平)

  注:此文屬于光明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