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有一個現象,湘北地區的地市雖少,但強市很多。這是因為靠近湖北的緣故嗎?應該是因為靠近長江,港口運輸更加便利吧!
常德就是位于湘北地區的強市之一。2021年,常德市的GDP為4054億,排在全省第三位。
但是在2020年湖南确定的2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嶽陽和衡陽上榜,常德錯失。其實在曆史上,常德建市遠比嶽陽較早,而且還曾管轄過周邊的益陽市,範圍和人口都非常大。
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常德的區劃調整曆史,來看看這個湖南第三經濟強市曾經的輝煌。
1949年,常德各縣相繼解放之後,在南下途中就成立了常德專區,管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澧縣、臨澧、慈利、桃源,共9個縣。
1949年8月中旬,各縣相繼成立政府。就在同一個月,常德縣、津市縣,升格為縣級市,分别成立常德市、津市市。
而此時的湖南省,共轄10個專區、1個行政區、2個省轄市,6個區轄市。從建市的數量來看,全省範圍内也不是太多。
長沙和衡陽當時是省轄的地級市,縣級市有6個,其中常德就占了2個。這個時期的縣級市,一般選取的城鎮規模較大的、底子比較厚的縣升格的,說明此時常德的實力就很強。
而同時期的嶽陽是什麼情況呢?還是湘潭專區下屬的縣。
1952年,常德專區又迎來一個大事件。益陽專區撤銷,将其下屬各個縣市進行拆分,其中常德專區分到了5縣(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1市(益陽市),基本是益陽專區的主體。
1953年益陽市改為省轄市,不過依然隻是縣級市,接受省市的雙重領導。
常德專區管轄益陽的時間持續了10年。1962年,益陽專區恢複,轄1市、6縣。
自此之後至八十年代,常德的政區格局基本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外部政區範圍保持穩定,不過從專區更名為地區。
1988年,常德撤地設市,撤銷常德地區、常德市和常德縣,原常德市更名為武陵區,原常德縣更名為鼎城區。
現在的常德市常住人口523.8萬人,面積18200平方公裡,下轄2區、6縣、1市,共9個區縣,屬于體量稍大的地級市。
從常德的區劃調整曆史可以看出,其過程還是比較簡單,沒有太大的拆分史,政區保持相對穩定。隻有中間一段時間,短暫合并過益陽,不過時間不長,所以對兩地目前的格局沒有形成太大的影響。
從下轄區縣的數量來看,常德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人口總量還是排在全省靠前的位置。主要是因為常德大部分地處兩湖平原,人口密度比較高。
根據常德市七普人口數據,9個縣市區中,有6個超過50萬人,其中桃源縣以80.9萬人位居第一位。鼎城區和武陵區緊随其後,都在73萬人左右。
最少的是津市,隻有21.2萬人。不過津市當初是和常德一起升格的縣級市,說明這個市雖然不大,但是曾經經濟實力比較強。2021年津市的GDP為193.6億元,總量不是很高,不過人均數據比較可觀。
而且津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城區和澧縣基本挨着。湖南也有意将津澧融合,打造成中等城市,成為常德的副中心。
說完常德各縣市的情況,再來看看常德的整體情況從經濟上看,常德是湖南的第三經濟強市,又有人口優勢和區位優勢。而且在曆史上名氣也比較大,還管轄過湘北大部分區域。
常德在1949年就成立了地級政區以及縣級常德市。而嶽陽是1964年才從湘潭地區脫離出來,成立嶽陽專署。嶽陽市1960年成立,不過中間幾度撤銷又幾度恢複。
常德的建市曆史,比嶽陽早了十幾年,為何在副中心之争中會輸給嶽陽呢?一般副中心的數量基本集中在1-3個,設置2個為主流。
所以湖南也是明确為2個副中心,副中心的選取除了考慮綜合實力外,還要看區位。因為副中心是要帶動區域發展的,如果多個副中心集中在同一個區域,就失去了意義。
湘南地區,衡陽市無疑是核心,所以衡陽占去一個名額是沒有問題的。
湘北地區,常德和嶽陽是強有力的2個競争對手。嶽陽後來居上,實力超過常德,成為湖南經濟第二強市。但是嶽陽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距離長沙過近。不過又有一個優勢彌補了這個缺陷,就是嶽陽-長沙-衡陽處在一線,也是湖南的發展主軸。
所以嶽陽才會取代常德,成為湖南的2個副中心之一。
常德沒有競争到副中心的位置後,如今在幾件大事的争取上都處于不利的位置。比如常德很想加強與荊州的聯系,打通高鐵、港口等渠道,不過呼南高鐵還是采取了西線宜昌方案,為張家界成為湘北樞紐提供了便利。
而且嶽陽本來實力就強于常德,如今又有副中心的政策加持,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會高于常德。而兩市同處湘北地區,嶽陽也将對常德形成虹吸效應,你看好未來常德的發展前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