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商隐 七夕

李商隐 七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2:31:34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隐所寫的一首極其有名的情詩,句句感人肺腑,遙想當年,在那個春心悸動的年紀,僅僅讀了數遍便已銘記在心。

誰都年少過,誰都輕狂過,隻是在若幹年後才恍悟,愛情中的美好,在時間的洗禮下,終究會歸于平淡,隻有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簡單,才是愛情最最樸實無華的模樣。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1

對于李商隐來說,想必也是如此。

在他的筆下,愛情是千變萬化的,因為他留給了後人無數首感人至深的情詩。

在盛唐那個詩人層出不窮的時代,李商隐也因此憑借情詩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稱其為當時無可争議的情詩小王子也不為過。

或許很多人會說,李商隐比起李白來說,終究是低了一頭,畢竟一個大,一個小,高下立判。

其實李商隐相比李白來說,并不見得差了很多,就拿唐詩三百詩中收錄的詩數來說,李商隐就以32首的篇幅,力壓了27首的李白

至于為何李商隐被成為了小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出生的時間要比李白晚,不過透過二李的生平來看,他們其實都是可憐人罷了。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2

滿腹才華一心出仕,卻郁郁不得志,困頓中隻能以寫詩自我安慰,雖失去了人生,卻留下了美名,這或許也是一種成功吧。

李白畢竟要比李商隐豪放,這也就導緻了他們寫詩的風格不同,李白不為兒女情長所困,李商隐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李白沒有為妻子寫過詩作,李商隐卻将對妻子的愛寫成了一篇又一篇情詩。

而他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時,便情不自已寫下一首情詩,時至今日依然令人想入非非,我們一起來看。

美好年紀裡沒有愛情

相比較一般人來說,李商隐的出身還算不錯,父親也是一個官員,這也就讓李商隐有了成為知識分子的基礎。

在李商隐三歲那年,他們一家人跟随父親從河南去了浙江,或許是受了江南小情調的影響,李商隐亦有些多愁善感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3

在李商隐還不到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作為家中的長子,李商隐頓時感覺到了來自生活的壓力。

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商隐隻得跟随母親還鄉,并肩負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擔。

回到家鄉之後,李商隐便想方設法來賺外快以補貼家用,而他能做的就是替别人抄書,就像現在有些孩子為别人抄作業那般……

李商隐學習非常刻苦,極其擅長撰寫古文,尤其是對于詩文的造詣,更是超出常人,這或許就是一個窮苦孩子的奮發向上吧。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4

學而優則仕,李商隐也不例外,他拼命讀書,也是為了日後中舉而光宗耀祖,隻可惜在科舉這條路上,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落第,也正是因為科舉上的屢次失敗,讓他開始寫詩,而散文則寫的越來越少了。

就現在來說,20來歲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隻是李商隐體覺不到這種美好,更沒有愛情來豐富生活。

壯志難酬時收獲愛情

經過很多年不放棄的努力,李商隐終于考中了進士,這條路他走過了近十年的光景。

他的一首詩曾這般寫道:

鸾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5

這就是說李商隐多次落第之後,已經對當時的社會産生了嚴重的不滿,在他看來,那些權貴相互提攜的亂象,早已經污濁不堪。

好在,苦心不負有心人,他還是高中了進士,在他看來,他總算叩開了榮華富貴的大門。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仕途的黑暗遠不是他一個讀書人可以想象的,他先是任職秘書省校書郎,後來又升遷為弘農縣尉。

李商隐本以為這芝麻大的官隻是起點,沒想到,卻成為了他很難邁過去的坎,好在這時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王晏媄。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6

王氏是一個官二代,他的父親王茂元是泾原的節度使,李商隐與王氏的結合,自然是李商隐高攀了,不過這卻不能否認他們之間的愛情。

王茂元非常欣賞李商隐的才華,便誠心邀請李商隐做他的幕僚,既然有這種好事,李商隐自然也不能錯過,而他與王氏也逐漸走向了婚姻的墳墓,哦,不,是婚姻的神聖殿堂。

孤苦伶仃時追憶愛情

洞房花燭夜是一件刻骨銘心的事情,對于李商隐自然也是如此,他欣賞着嬌妻紅潤的面龐,心滿意足,不知不覺中癡迷了,情不自已的他,提筆寫下一首情詩: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乍一看,這首詩隻是在寫花,前四句詩用荷花來與其它花相比,更加突出了荷花花葉相配的特殊美,實際上他是在寫與王氏兩人的感情,意在表明他與嬌妻的結合,實際上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7

詩的最後兩句,李商隐又借荷花荷葉來抒情,不僅寫出了自己的期望,也寫出了内心的憂愁,他害怕總有那麼一天,會與妻子訣别,這将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聽到李商隐如此深情告白,頗懂詩文的王氏自然能讀懂,良辰美景,洞房花燭,才子佳人,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怎麼弄不令人想入非非?

其實,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其它的說法,即在與王氏結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戀人,兩人十分恩愛。

在他進京趕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過最後的時光,這段悲劇給他造成很大的打擊,所以這首《贈荷花》也可以看成是李商隐對舊情的眷戀。

隻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史料來支撐,是後人以這首詩來猜測的罷了。

人有悲歡離合,令李商隐悲痛的是,他洞房花燭夜所作的那首詩的後兩句不幸言中了日後的分别,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王晏媄在春夏之間病逝,李商隐悲痛欲絕。

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在新婚之夜欣賞嬌妻)8

後來他離家去蜀地,愈發想念妻子,提筆又寫下了另外一首情詩: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隻不過,斯人已逝,剩下的也隻是回憶罷了,可是對妻子的思念,卻成為了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姹紫嫣紅。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隐高唱着世間最美的情話,愈走愈遠,直至沒了蹤迹。

參考文獻:《舊唐書》、《中國文學叙事傳統研究》、《中國文學史》等。

(圖網,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