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7 15:28:25

關于陽曆,小時候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全年中2月是28天,而7月和8月又都連續是31天?關于農曆,則有更多疑問,為什麼長輩們都喜歡按陰曆過生日?為什麼農曆中有那麼多複雜的元素:初一十五、二十四節氣、幹支甲子等等,它們都怎麼産生的呢?

公曆怎麼誕生的呢?

現行的公元紀年其實是西曆,它是源自西方社會的一種曆法,于1582年由時任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頒布實行的,叫做格裡曆,由于它是以耶稣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所以也稱“基督紀年”。格裡曆的前身是儒略曆,相比之下格裡曆隻是由于當時的宗教影響力非常大,所以把基督誕生年定為公元元年,其實它與儒略曆沒有實質改變,因此我們主要聊聊儒略曆的曆史。儒略曆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凱撒大帝,在征服希臘和埃及後,根據希臘天文學家在埃及陽曆基礎上,在公元前45年研究制定的新曆法,因為凱撒叫儒略·凱撒,所以命名為儒略曆。(在此之前,羅馬也是用的陰曆)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1

凱撒皇帝雕像

“儒略曆”是一部純陽曆,它把全年設置為12個月,由于凱撒大帝出生在7月,就根據他的要求把7月定為大月,并規定所有單數月為大月,長31天,雙數月為小月,長30天,這樣全年就有366日。當時的羅馬都統一在2月執行死刑,于是人們認為“2月不吉利”,凱撒就規定2月減少1天,平年為29天,閏年才是30天。這樣就形成了最初的陽曆,但什麼時候閏年卻是由神職人員說了算。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2

有人可能要問了,那為什麼現在的陽曆曆法中平年2月又是28天呢?這要從凱撒的繼任者屋大維·奧古斯都說起了,屋大維·奧古斯都參照凱撒的做法,不僅把自己出生月的8月定為了大月,也用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了8月(原名Sextilis 後改為August)。然後也從2月中再抽出1天補上,8月之後的月份也随之調整大小月。為了避免閏年的混亂,直接規定能被4整除的年份才閏年,這樣就形成了今天通用陽曆的雛形!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3

至此,介紹完公曆(西曆)的誕生曆史,也就明白了為什麼2月是28日,而7月和8月都是大月,有31天。原來竟然是羅馬帝國時期的獨裁者人為規定的!現在回過頭想想,其實凱撒當初以單數月為大月,雙數月為小月還更具對稱性美感一點!相比之下我們華夏文明所誕生的曆法完全遵循天象變化,直到今天仍然符合天文學規律!


農曆的誕生與意義

前面介紹的西曆屬于純陽曆,而我們的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它包括三大紀時系統:陰曆、二十四節氣(陽曆)、幹支甲子(陰陽合曆)。今天我們就通過陰曆與二十四節氣來看看我們的古代祖先是怎麼根據天象制定出農曆曆法的。

  • 陰曆

陰曆其實就是古人通過觀察月亮的朔望(圓缺)周期,而制定的計時系統。商周時期陰曆就已在使用,到漢初(公元前104年)正式頒布《太初曆》詳細的記載了一個朔望月為29又81分之43日!

《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詳細天文觀測記載: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餘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

這就是說月亮每日運行13又76分之26度,那麼29又940分之499日為一個月(約為29.53日),如果以十二月為一歲,這樣一歲就會多出10又940分之827日,将盡11天,故而19年7閏。這裡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這裡的“閏”是閏月,和閏年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是古代的“歲”和“年”不是一個概念,“歲”是陽曆的概念,它是指從冬至到下一年冬至,而“年”則是陰曆的概念,陰曆一年十二個月是354日,陽曆一歲365日,所以才會說“歲有餘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4

陰曆中的初一為朔月,這天月亮正好運行到太陽附近,所以肉眼是看不到月亮的,陰曆的十五為望月,月亮運行到太陽的對面,所以這天是月亮最亮最圓的時候。

那我們中國的傳統中,為什麼都以陰曆過生日呢?其實這背後還蘊含着對十月懷胎艱辛的一種生命敬畏,以及對天象規律的敬畏!因為從母親受孕懷胎那天,月亮所在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到孕期280天後(陰曆第十個月中時),生産那天,月亮又剛好回到當初受孕時所臨星宿的位置。所以古人所稱“宿命”,其實就是曆經陰曆十個月,又回到原本的星宿而誕生的生命!古人也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陰死而陽生” 的天象規律,并根據天象觀測,建立了一套陰曆日期對應星宿的命宿系統!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5

所以,陰曆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在于,它蘊含了古人對生命時間屬性的天象表達!古人為陰曆賦予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屬于是純陽曆,它是古人觀測太陽的視運動規律,根據一年四季正午時分日影長度,以及太陽在黃道面的運行度數,而得出的二十四個時間節點。夏商時期就有兩分、兩至,把一年分為四時,後面增加到八節,到《太初曆》時就明确記載了24個節氣。那古人是怎麼測定二十四節氣的呢?

主要有兩種觀測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根據正午時分日圭測影的日影長度定,日影最長的那天就是冬至日,日影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日;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6

《淮南子·天文訓》中同樣有記載: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脫毛,麋角解,鵲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黃澤,石精出,蟬始鳴,半夏生,蚊虻不食駒犢,鸷鳥不搏黃口,八尺之景,修徑尺五寸。

這就是說冬至日時,井水充足,羊會脫毛等等,八尺高的杆子,正午時分影子有一丈三尺長。到夏至日時,蟬開始鳴叫了,八尺高的杆子,正午時分影子有一尺五寸長。那根據觀測,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日影長度記錄下來,放在一個圓周内,則産生了太極圖最初的雛形!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7

第二種方法是觀察北鬥七星鬥柄旋轉的角度;

《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紫宮執鬥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歲。

這就是說紫微宮(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紫微垣)好像執掌着北鬥七星向左旋轉(逆時針旋轉),每天旋轉一度,一年旋轉一周天,從冬至指着峻狼山的位置,經過182又8分之5度的旋轉後,到夏至又指向牛首山。如此反複,旋轉365又4分之1度就過去一歲的時間!中國古代沒有小數概念,就用“連分數”,通過觀測北鬥旋轉角度,完美的計算出了一年的精确時間是365.25日,與今天實測365.2422日隻相差了11分鐘!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8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9

這是天文觀測軟件實景模拟的2019年夏至和冬至的天象圖,可以看出夏至時北鬥鬥柄指向南方,而冬至日時北鬥鬥柄經過逆時針旋轉182度,指向了北方!

公元前104年,由漢武帝頒布實行的《太初曆》,可謂農曆的最初版本,它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且有明确文字記載的曆法。它也首次将二十四節氣正式納入國家曆法,其春種秋收、夏忙冬閑的四季順序與農業耕種完全合拍,沿用至今仍然緊密吻合。

農曆存在的意義

對比西方曆法,不得不佩服華夏先祖的智慧。我們的農曆在整個制定過程完全沒有參雜人為因素,都是天文天象規律的客觀表達!

從科學的角度,農曆中的陰曆月,明确了太陽和月亮對地球引潮力合力周期,實質上反映了以月亮為主的引潮力帶來的大氣、海洋、地殼運動的周期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則直觀的反映了太陽輻射在一年中不同季節對地球氣候、農耕生産的影響規律!

從人文的角度,農曆的誕生不僅是華夏先祖對天文觀測研究的結果,“連分數”的精确日期表達,更體現我們華夏先祖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學究精神!我們的農曆不僅僅是時間度量的表達,同時蘊含着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陽曆和農曆為什麼不同(陽曆與農曆的區别是什麼)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