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最新講話《敞開胸懷,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優秀人才》。據悉,這是任正非在“2022年優秀人才&‘高鼻子’獲取工作彙報會”上的講話。任正非表示,“在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國際競賽等過程中,發現了優秀‘高鼻子’,就和‘高鼻子’建立感情,把他們吸引過來。我們還要專門去找‘高鼻子’,尤其是在美國歐洲留學或工作過的各國優秀人才,吸引來中國工作。”
主動擁抱不同國别、不同種族的優秀人才,這是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的重要理念,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就應該不拘一格降人才。這當然不同于“唯老外論”或者“崇洋媚外”,而是人才荟萃。從企業角度說,敞開胸懷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是人力資源國際化戰略,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而言,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擇天下英才而育之,則是為我國從全世界範圍獲得優秀人才的關鍵所在。
有報道稱,美國僅一個矽谷,就吸引了兩萬北大清華畢業生。而他們是通過出國留學留在美國的。近年來,出國留學歸國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1978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但是,還有不少高端人才選擇留在美國發展事業。
我國已經成為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是,對于留學生的生源質量,國内輿論一直不滿。進而出現一些反對招收海外留學生的聲音。這是不理性的。我國大學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發展留學生事業,但招收留學生,不能追求規模、好看的國際生比例,而必須重視質量。這需要提高我國大學的辦學質量,吸引全世界一流的生源選擇中國大學留學。
客觀而言,近年來我國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越來越高,但是,不斷提升的大學排名,并沒有轉化為與之對應的生源吸引力。比如,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US News)世界大學工科排名中,清華大學位居世界第一位,超過麻省理工,其中,通信工程學科高居世界第一,有4個學科入圍世界前十位。然而,清華大學的國際生招生質量,與麻省理工的國際生招生質量還難以相提并論。
這是因為,我國大學的排名提升,主要得益于重視學術研究,尤其是以論文發表為核心的學術研究,而非一流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國際生在選擇大學時,不會隻盯着排名,而會考察學校的具體辦學情況,尤其是高等教育回報率。即完成學業後,能否獲得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總體看來,歐美國家選擇我國大學留學的學生,占我國大學留學生的比例并不高,選擇攻讀理工科專業學位的則更少。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來華留學生按洲别統計,2018年歐洲學生占14.96%;美洲學生占7.26%。其中還有一半左右是學語言,而非接受學曆教育攻讀學位。
我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用國際視野面向全世界選才,或許在部分人看來,國内名校畢業生的就業已經很難,這會影響國内名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這是很狹隘的。提高研發水平,就要招聘、使用第一流的人才。而且,人才隻有在充分競争中,才會“你追我幹”。當然,在招聘“高鼻子”人才,海外名校畢業生時,必須杜絕盲目的“洋學曆”崇拜,而應該完全基于能力進行評價、選擇,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
我國高校在使用人才時,就存在片面的“唯洋學曆”論,這反而影響自己舉辦的學曆教育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如招聘新教師,均要求有海外名校學曆,那麼,本校和國内其他名校的博士畢業生,就很難獲聘,他們也就隻有選擇出國留學。與之對應,“高鼻子”人才,也隻有獲得海外名校的文憑,才能得到國内高校、科研機構認可,他們怎麼會選擇到國内大學攻讀學位呢?重身份、學曆,而不重視能力,就隻是把人才當花瓶,而不是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推進創新發展。
本文原載:熊丙奇企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