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阗
雞,對于中國人而言自古以來就有着許多非凡的意義,作為家禽,或許我們對于雞的印象僅止于公雞打鳴、母雞下蛋,然而事實上,在傳統文化中,雞身上賦予了許許多多高貴的品格,這些高貴的品格也正是其能夠作為一種紋飾,随着陶瓷作品千年流傳。
《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白居易《池鶴八絕句·雞贈鶴》:「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古謂雞有五德,曰“文、武、勇、仁、信”,孔子曾雲「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又雲「仁智勇,君子道者三,天下之達德也」,雞因其特征而被賦予了最樸素、最傳統的君子之德,作為紋飾可以說是極具内涵了。
作為最古老的家禽之一,雞很早就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在曆史上也不乏和雞有關的典故,如孟嘗君“雞鳴狗盜”、曹操“雞肋”的故事都可謂是婦孺皆知的趣事了。
雞鳴狗盜典故
而雞在瓷器上作為紋飾同樣也是由來已久的,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雞缸杯”了。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朝成化皇帝的禦用酒杯,整體撇口卧足,以鬥彩工藝繪制而成,曆經兩次入窯燒制,該杯于《神宗實錄》中已有記載,相傳為成化皇帝欣賞宋人畫《子母雞圖》時心有所感,這才下令燒制的。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神宗實錄》「神宗時尚食,禦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
《野獲編》「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蘇富比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了2917萬元港币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最高記錄。
宋·子母雞圖
相比于龍鳳麒麟等紋飾,雞因與人們生活貼近,故而能給人以真實的幸福感,此外又因“雞”諧音“吉”,故而又有“吉祥”、“吉慶”等意,表達了人們對生活最樸素的祝福和祈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