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感悟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23:37:46

一款好茶經曆萬千磨難方成大器, 溫壺,燙杯,裝茶,高沖,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工夫茶亦如此,每道流程必然有合适的器具相佐。而水方,在器具的所有光輝中,仿佛靜默的世家公子,是茶席中大氣卻不張揚的存在。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感悟(水方齊物論非彼無我)1

工夫茶的烹煎之法來源于陸羽的《茶經》,蘇轍有詩雲:“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可見烹煎出一壺好茶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而正統烹煎工夫茶,必備三個水方,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感悟(水方齊物論非彼無我)2

水方之由名,必須從古人的洗茶習慣講起,明人顧元慶的《茶譜》論“煎茶四要”,其中就含有‘洗茶”。馮可賓《芥茶箋》和文震亨《長物志》中說得更詳細:烹茶之前,“先用上品泉水滌烹器,務鮮務潔,次以熱水滌茶葉。”水方,正是承廷古人洗茶遺風的正宗工具。

水方的大度彰顯與此,與沸騰的水呈最完美的搭配,保證了其餘茶器的熠熠生輝,看似烹煎的每道步驟都不見它的身影,但它卻承載了茶席上的所有光鮮背後的暗淡。而它的形狀,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容的體現。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感悟(水方齊物論非彼無我)3

中國茶道的核心乃是一個“和”字,而儒、釋、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理想,而道家介導純自然之和,頗與水方相似。茶席前的細品慢斟、談笑生風,似都與水方無關,又息息相關,似被人忽略,卻又舉足輕重。由此想到莊子的《齊物論》,非彼無我 非我無所取。是茶席上的一切完善了水方?還是水方的存在成就了茶席上的一切?千年傳承孕育了如此靈秀的茶器,噫!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

水方,是茶席前的一味心事,水自流,方自用,兜兜轉轉,自成一味。

注釋

水方:又稱茶洗,水盂,茶盂,是茶席上用于盛接棄置茶水之物,形如大碗。深淺樣式很多。

非彼無我 非我無所取:出自莊子《齊物論》,大意為沒有我的對應面就沒有我本身,沒有我本身就沒法呈現我的對應面,本文中表現為水方與茶席中一應工具起呼應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