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蘭,中國曆史上昙花一現繁華古都,因絲綢之路而繁華,因自然原因而消亡。如同古巴比倫一般,隻留了 存在痕迹,卻不知到底有多燦爛。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被荒漠所掩蓋!?編者帶你揭秘 。
一、樓蘭古國遺迹的發現
80多年前,一位來自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來到塔裡木盆地東部,在一片荒原上發現了一座被風沙吞沒的古城。在長寬各300多米近乎方形的城垣中間,殘垣斷壁比比皆是,有高大的佛塔和佛殿,有豪華的官邸和大量平民住宅,地下埋藏着大量珍貴的文物。有記載着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木簡和文書,圖案精美的絲綢,貴重精巧的金玉首飾,中原和西域的各種錢币等。
這裡氣候極端幹燥,幾年下不了一場雨,為保存這些文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然這也可能是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就連埋在墳墓裡的屍體也不腐爛,變成風幹的“木乃伊”。人們可以從這些幹屍研究中确定它們的民族、年齡、出身和死因。斯文赫定在挖掘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張紙片,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樓蘭”兩個漢宇。樓蘭遺迹終于被世人給發現了。
樓蘭古國的曾經的輝煌不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為何如此燦爛的文化,就這樣泯滅在荒漠之中。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是什麼?下面為大家解答。
二、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推測
推測一: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一場殘酷無比的掠奪戰争。強大而又殘暴的侵略者突然闖入城内,殺光了城裡的居民,搶走了他們的财物,或是把他們全部擄走,古樓蘭就這樣消失了。
推測二:一兩千年以來,亞洲中部的氣候正朝着越來越幹旱的方向發展。在樓蘭繁榮時期,那裡的降水量足以供給農作物正常生長。後來氣候開始幹旱,降水量減少,風沙災害頻繁,農作物顆粒無收,樓蘭居民隻好離鄉背井,向别處搬遷了。不久風沙就淹沒了古城,斷絕了人煙。
推測三: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推測四: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幸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推測五: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蝼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為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隻得棄城而去。
推測七:由于中亞遊牧民族侵入, 導緻本土文化被毀滅,當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樓蘭随後就走向了衰亡。
這些都是世人整理之後的一些推斷,但是有很多都站不住腳跟,下面還有更有力的說法。
三、人類過度開發加速羅布泊消亡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幹涸的影響,在晚近期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遊三角洲,這裡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産生負作用。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争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環境進一步惡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隻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羅布泊的最終幹涸,則與我們解放後在塔裡木河上遊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我們在塔裡木河上遊大量引水後,緻使塔裡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遊出現斷流。這一點從近年來的黃河斷流就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于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
四、樓蘭古城消失成為“曠世之憾”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雇傭的驢工兼向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随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迹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迹地面上,散布着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币。
古樓蘭複原圖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隻好返回。經過一年的準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迹,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将此遺迹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赢得了極大的榮譽。随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緻,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盡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迹已經有了1800年的曆史,經曆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制品和古錢币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
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制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并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别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tansuodanga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