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

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4:12:08

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西子湖畔,萬松嶺麓800多年前,曾創造中國繪畫高峰的南宋畫院坐落于此,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一個文化地标驚豔世人的背後)1

浙江美術館地理位置圖高清

西子湖畔,萬松嶺麓。800多年前,曾創造中國繪畫高峰的南宋畫院坐落于此。

這塊文脈相承的風水寶地,承載起了一個美麗的期盼。

80多年前,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立藝術院毗鄰而建。蔡元培提議在西子湖畔建美術館。林風眠提出要在西湖大力建設美術館。潘天壽、劉開渠等呼籲杭州應有大的美術館……在一代代有識之士的呼籲努力下,美術夢想開始照進現實。

14年前的那個除夕夜,成了一錘定音的曆史瞬間。

2003年1月31日,農曆馬年的最後一天。同志冒雨在杭州南山路138号現場踏勘,并在柳莺賓館召開調研會。會上,同志拍闆浙江美術館建在西子湖畔。

至此,幾代藝術家接力數十年的共同夙願美夢成真,浙江美術館建設終于正式開啟。

2005年,同志親自參加浙江美術館奠基儀式,并按下開工按鈕。這是當時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标志性項目,工程建設投資3億元。

2009年開館至今,浙江美術館已跻身全國重點美術館,這一地标性建築也成了浙江文化建設闊步發展的象征。

西湖邊這滴“水墨”

宜藏不宜露

在西湖山水間,浙江美術館猶如一抹隐約可見的“水墨”生長其中。

這一“水墨”風格的由來,在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的文學情緣》裡能追溯到源頭——

“浙江美術館就建在西湖邊上。2003年除夕,當時我還在浙江,美術館建設有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建在錢江新城,一個是建在西湖邊上。有些同志認為應該建在錢江新城,我認為還是建在西湖邊上好。要把西湖的自然景緻與美術館的人文韻味和諧地融為一體,這才是具有時代氣息、中國氣質的美。記得當時,我還跟許江同志說,浙江美術館的建築風格,就要跟你許江同志現在穿的這件中式衣服一樣,要有中國風格。”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對那一幕記憶猶新。“他多次提到當時我身上穿的中式服裝,說一看就是中國的。他還具體談了‘宜藏不宜露’的原則,要讓美術館和西湖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

在明晰的路徑指引下,行動如箭矢,浙江美術館項目迅速展開。

一輪招标,一輪邀标,幾十個方案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甚至,奧運會“鳥巢”設計師、瑞士建築師德梅隆也親臨杭州,誠摯地希望能夠有機會把浙江美術館打造成如夢似幻的“霧氣”,以缭繞西子湖的“空山新雨”。

浙江美術館副館長、副書記杜群回憶,通過兩次專家評審、一次深化設計評審以及兩千多位杭州市民的投票,中國設計師程泰甯憑借三張充滿水墨質感的鉛筆畫設計位居第一,“從中國傳統建築中吸取有益的元素表達現代建築理念……建築形态與西湖環境基本協調,功能設計基本體現美術館運行要求……”在一緻認可中,設計方案塵埃落定,“中國風格”勝出。

2009年8月9日,浙江美術館開館。遠遠眺望,輪廓線從東邊玉皇山逐層向西面降低,“仿佛從山上滾下的一塊石頭”,與西湖渾然一體。

為了讓美術館的屋頂有江南傳統坡頂的感覺,程泰甯頗費了一番心思。“粉牆黛瓦,坡頂穿插,黑白構成,江南流韻”,這是基調。用鋼、玻璃、石材的材質對比,方錐與水平體塊的相互穿插,使建築具有強烈的雕塑感。屋頂的每一塊玻璃,都搭配一張設計圖紙,以求裝置嚴絲合縫。

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由衷贊歎:“如果還有像浙江美術館一樣的建築設計,請一定允許我參與。”德梅隆也對設計贊不絕口,并向程泰甯表達了熱烈的祝賀。

在這座建築前,仿佛所有自然景觀與建築物之間的矛盾元素都被“收編”了,有的隻是“和諧”。

遵循“宜藏不宜露”的原則,美術館的外表很低調克制,内在設施卻是一流的。

“美術館有恒溫恒濕展廳6個,配置的都是國際一流美術館的設備。”浙江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章偉梁自豪地說。

美術館的藏品庫房有側闆和頂闆保護,設置了四道門,其中最裡面的一道按金庫的标準設計制造。獨立的消毒間,可用氮氣消毒畫作,以防作品發黴損壞。

由于建在西湖邊,專家們經過兩個多月的反複研究,在美術館地面的混凝土底闆上加了防水層,再加厚60厘米,解決了地下庫房的防潮問題。

裝入萬卷書畫

給藝術品一個家園

得西子之靈秀,集玉皇之雄渾。建成後的浙江美術館與相鄰的中國美院、唐雲藝術館、潘天壽紀念館等文化名迹一同,串珠成鍊。

“當時浙江有一批專業的小美術館,但缺少龍頭。習書記的意思是浙江美術館要成為這個龍頭。”時任省文化廳廳長的楊建新是浙江美術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說,“浙江美術館一直是按照習書記‘做成精品’的要求去努力的。”

早在2004年,浙江美術館的藏品征集就與場館建設同步啟動。那年,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作為“七藝節”的重頭戲在浙江舉辦。經畫家同意,從全國應征而來的547件展品中的107件優秀作品,成為浙江美術館的首批館藏。

開館不到半年,著名畫家吳冠中就有意向浙江美術館捐贈一批作品和藏品。2009年12月3日,浙江美術館典藏部主任陳緯,受命前往吳冠中北京家中接收捐贈。

那是吳冠中晚年創作的56件彩墨、水墨、書法作品,還有16件林風眠、陳之佛等師友的作品。

“為了保證藏品安全,美術館向省武警總隊求助,落實運輸車輛和人員。”陳緯回憶說,“那時正好有條新聞,說一張吳冠中作品拍得慈善款2700餘萬元。從吳冠中家出來,小區的老大娘見擡走的是吳冠中的畫,個個啧啧不已,說‘吳先生的畫,一小張就可以換這幢樓嘞’。”

經過一路小心護送,作品于2009年12月5日淩晨抵達浙江美術館,安全入庫。這批捐贈,一下子提升了浙江美術館藏品的檔次。

2010年春,浙江美術館開始籌劃吳冠中藝術大展。同年冬,“東西貫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展”開幕,由于觀衆過多,考慮到展品安全和參觀秩序,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

那時,吳冠中先生已離世。從中國美院到浙江美術館一路的展覽宣傳标語上印着的是他親筆寫的一句話——“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畫吧”。

吳冠中先生的兒子吳可雨對美術館藏品“捐後服務”很滿意,“很多人對我父親不了解,大家隻知道他的畫價很高。”吳可雨希望,這個展覽可以告訴大家,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怎麼樣的藝術家。

“我們推出的藏品捐後服務,是指藝術家捐贈作品後,美術館将為藝術家本人或捐贈者在展覽、出版、研究等多方面提供優質服務,這樣的服務在美術館并不多見。”浙江美術館副館長餘良峰說,“這麼做,就是希望美術館能成為藝術家真正的家園。”

浙江美術館建館以來,以鄉情為紐帶,吸引藝術精品紛紛“回流”故裡。

當遠在美國的著名畫家傅狷夫的家屬獲悉家鄉的浙江美術館開館,毅然決定将原本捐獻給美國一家收藏機構的331件作品無償捐贈給浙江美術館。

浙派人物畫重要代表之一周滄米決定将三批2672件作品以及詩文等文獻無償捐贈給美術館,彌留之際接過收藏證書時,他安心了:“這是我藝術人生中最後的輝煌。”

另一位浙派人物畫創始人之一李震堅的家屬,将其畫作及素描、畫稿等合計4028件作品捐贈給美術館,創下了美術館開館以來接受數量最多的一宗捐贈。

通過捐贈、征集、組織創作、寄存代管等藏品來源方式,短短幾年内,浙江美術館從“零藏品”起步,發展到擁有23000餘件不同種類的美術藏品,躍居為全國擁有藏品數量最多的美術館之一。

打開殿堂之門

擔起美育的責任

在2014年10月舉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關切地詢問許江:浙江美術館現在怎麼樣了?

許江答:“這個館現在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美術館,引領浙江的展覽和創作。”

說“引領”,名副其實。從浙江美術館開館的這天起,一個永遠沒有閉幕式的藝術節就上演了。

浙江人免費看展的“特權”,在浙江美術館誕生之日即享有,比全國實施免費開放早了兩年多。

開館以來,浙江美術館每年舉辦各類展覽50餘個,在國内外産生廣泛影響,去美術館看展覽,成了很多浙江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國家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巡回展上,曆時近4年、集結了全國127位優秀藝術家的百餘幅作品,讓觀衆通過藝術重新觸摸到了曆史。“有了這麼好的美術館,會激發我們藝術家更大的創作欲望。”參展書法家王冬齡這樣感慨。

在浙江美術館獨立策展的“湖山勝概——西湖水印版畫主題展”上,以西湖人文、山水的曆史為脈絡,通過文獻展示、圖像展示和現代化的多媒體裝置等手段,展現不同時代的西湖之美。

項目策展人、浙江美術館主持副館長應金飛說:“美術館不僅建築要體現中國氣派,展覽内容也在彰顯中國氣韻。助推中華文化融入當下、走向世界,這也是美術館弘揚先進文化的努力。”

這裡,是藝術的殿堂,也是美育的課堂。10000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務區域中,設有國際學術報告廳、美術文獻中心、兒童美術天地等空間,為美育提供了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

“身負教育推廣責任,浙江美術館正在把觸角不斷向外延伸。”美術館教育推廣部主任李雯說,“我們發現鄉村是教育的薄弱環節。特别開出了‘藝遊鄉裡’項目,到農村開鄉村藝術公開課。”

僅2015年,鄉村藝術公開課就走進全省50多個村落,在20個文化禮堂舉辦鄉村藝術公開課,邀請當地青少年免費參與。2016年,“藝遊鄉裡——鄉村兒童美育計劃”被文化部評選為年度基層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典型。

浙江美術館開館至今,還招募了志願者1300多名,參與志願服務項目1100餘個,直接服務觀衆近10萬人次,平均每年組織藝術推廣活動200餘次。

丹青不渝,美美與共。以藝術之名化人化心,浙江美術館在不斷探索中正茁壯成長。(浙江在線記者 周天曉 王婷 嚴粒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