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03:04:28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8月30日和31日,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迹報告會先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和省會河北會堂舉行報告團成員用樸實無華又飽含深情的話語,多角度、多層次地講述了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讓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感人故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迹報告會)1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

8月30日和31日,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迹報告會先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和省會河北會堂舉行。報告團成員用樸實無華又飽含深情的話語,多角度、多層次地講述了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讓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感人故事。

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報告會由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和河北省委聯合舉辦,在省會的報告會由省委省政府舉辦,報告團成員分别來自省林業廳、塞罕壩機械林場和河北日報、承德市林業局等單位。

為全力做好塞罕壩精神宣傳工作,省委宣傳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并于8月初組建報告團隊,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迹重新挖掘,組織報告文稿撰寫和報告團成員的培訓等工作。從8月2日團隊組建,至8月30日到北京作報告,其間隻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整個團隊發揚塞罕壩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圓滿地完成了報告任務。

“塞罕壩的這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塞罕壩是精神高地,更是信念高地。”“這裡的森林生态系統,每年能産生上百億元的生态服務價值,每年釋放的氧氣可以供200萬人呼吸一年。”“如果我能重新回到19歲,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大家——選擇塞罕壩,我無怨無悔!”……

一個又一個深情的講述,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故事,一句又一句激昂的話語,深深打動了聽衆。在兩場報告會的現場,每場都響起數十次雷鳴般的掌聲。

一次次打磨,一次次修改,報告文稿共進行了大大小小16次統一修改,大到整體結構,小到一個用詞,都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戴長江說,經過精心打磨、認真完善,報告團成員的報告稿既獨立成章又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合起來就是一本闡釋塞罕壩精神的書籍,催人奮進。

每次合練結束後都是深夜了,文稿随即要進行整體修改。第二天,報告團成員馬上又要按照新的稿件練習。這期間,大家都進入到了癡迷狀态,不管走到哪兒,稿子都随身攜帶,甚至在去吃飯的路上,都在背稿子。

報告團成員中,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一代務林人代表陳彥娴已經73歲了。像年輕時在壩上造林一樣,老人身上仍透着“比着勁兒地幹”的精氣神,每天早晨5時多,她就帶着報告稿出門晨練,邊走路邊背稿子。她說:“這次有幸給大家作報告,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我代表的是林場第一代務林人群體。我一定要用我的真誠,把我們‘林一代’的故事講好,吃這點苦算什麼!”

楊麗是“林三代”的代表,也是林場目前唯一的女博士生。她的老家行唐縣距離塞罕壩有800多公裡,平時很少回家鄉。這次在石家莊學習,雖然離老家很近,但她非常珍惜排練時間,沒有回過一次老家。

在報告稿起草過程中,大家本着科學求實的态度,對稿件中每個數字、每個故事細節都反複核實,力求最大程度再現真實的曆史,給觀衆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

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的報告稿中,提到了林場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的故事。王尚海去世已将近30年,為讓塵封的故事更加真實,陳彥娴給遠在山東的老同事打電話,一起回憶當年和老書記共事時難忘的細節。老人還通過電話“遙控”發動林場的許多老職工幫助回憶老書記的故事,終于挖掘出了“老書記兩次當衆落淚”等許多感人的細節。

整個報告團就是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無論是上台演講的報告人,還是台下服務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賈敬剛表示,報告團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本身就是踐行塞罕壩精神的一次體現,大家是在用這種方式向塞罕壩三代務林人英雄群體緻敬。

在報告會的籌備過程中,報告團成員自己的思想也在升華。通過作報告,他們對塞罕壩精神的認識更加深刻。

對于的重要指示,劉海瑩在備感自豪的同時,已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他表示,塞罕壩人隻有繼續努力,學習國内外生态文明建設先進經驗,才能了解前沿,走在前沿,才能更加深入持久地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省林業廳廳長周金中表示,當前,河北林業改革發展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必須以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引領,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河北林業改革發展和生态建設不斷前進。

本報記者趙書華、李巍說,這些日子,無論是在塞罕壩采訪,還是在報告團準備報告,我們始終被那片林海、被塞罕壩的人們感動着,我們要像塞罕壩人種樹一樣,用工匠精神采訪寫稿,為的就是不辜負塞罕壩的綠,不辜負塞罕壩的人,為的就是讓這個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能夠感染、感召更多的人一起來珍愛綠色、守護家園。

“報告會震撼人心,催人奮進。”聽完省會的這場報告會,石家莊市林業局副局長賈彬說,塞罕壩人用堅持鑄就了夢想,用汗水澆灌了一片綠色。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更多的塞罕壩,需要千千萬萬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那樣的踐行者、推動者。他介紹,石家莊市今年的造林任務是70萬畝,目前任務量已經完成70%,他們将抓住秋冬季造林的大好時機,争取為燕趙大地增加更多綠色。

“同樣的場地,動情的講述,人民大會堂再次唱響河北好聲音。”8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的報告會剛剛結束,河北日報客戶端就發出了消息,河北農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武宇清馬上就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并寫下這樣一段話:去年李保國,今年塞罕壩,一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一個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其共同點是鎖定目标,不圖虛榮,不羨虛華,久久為功!為美麗河北點贊,為感人至深的河北人點贊! 記者 馬彥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