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5:29:50

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光明論壇·溫故】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1

行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光明論壇·溫故】

2020年8月24日,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代表就“十四五”規劃編制等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将進入新發展階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着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典出《禮記·中庸》。魯哀公請教孔子為政之道,孔子提出為政的根本在于選賢任能,修身以仁。他為魯哀公廣說修身治天下之道,闡發“五達道”與“三達德”。在講明行“九經”之法後,孔子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同“預”,二者均有預先計劃、準備之義,此言旨在強調完善的規劃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孔子看來,做任何事情,預先有規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穩紮穩打,最終取得成功,反之則會一事無成。比如,講話前有所準備就能言之有據,不然就會理屈詞窮站不住腳;做事前有所準備就能水到渠成,不然就會陷入困境;行動前有所準備就能及時化解風險,不然就會追悔莫及。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隻有對自身的長期發展有所規劃,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進,無往而不勝。

《周易·系辭傳》有言:“生生之謂易”,世間萬物總是處于發展變化之中,這種變動不居、大化流行的“生生之道”正是凡事應有謀劃的邏輯起點。面對天道運行不止所帶來的未知性,處在天地間的人就要效法天道,循理而動,謀于未然之前。《周易·象傳》言“既濟”卦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正是此義。孔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應該計深慮遠,防患于未然。荀子也講:“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在禍患發生之前就要有應對之策,做到有備無患。雖然時空環境不同,但先哲們所講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啟發意義。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全面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未雨綢缪。對于“十四五”期間的發展來講,更是如此。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唯有以深謀遠慮的洞察,形成完善的設計與規劃,才能準确把握未來的發展态勢,從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站穩腳跟、求得先機。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講:“豫,素定也”“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誠”;在《朱子語類》中又說:“‘素定’,是指先立乎誠可知”。在他看來,“豫”有預先确定的意思,而這一動機産生的根源則在于内心之“誠”。朱熹以“真實無妄”釋“誠”,也就是說,“誠”是一種真實可靠,毫不荒謬,表裡如一的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出于這種執政為民的誠心,從1953年開始,我國先後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迹。《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前賢之論實非虛言!

事業不僅在于謀劃,更要實幹。“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可以說,“行”是“預”與“立”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中華民族曆來強調知行合一、經世緻用。孔子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在他看來,成就仁德,離不開勉力而行。孔子弟子子路同樣重視踐行,《論語》記載:“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他總是将自己所學盡快付諸實踐,可謂雷厲風行,幹淨利落。我們所需要的不隻是可預見性,更重要的是在規劃的指導下真抓實幹,讓規劃變成現實。曆史經驗一再表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我們即将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改革發展的任務越艱巨、前景越廣闊,就越要“撸起袖子加油幹”,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房偉,系中國孔子研究院青年學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