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參與“金婚系列”活動策劃,近距離與一些金婚夫婦交流。其中一對金婚夫婦臨行前,偷偷贈我一本“寶書”。他們坦言,如果能早點遇到這本書,不會在婚姻初期留下那麼多遺憾。
我深知這份饋贈的珍貴,在此将這份愛接力傳遞,讓《但願婚前我知道》為更多的人所知悉。
這本書闡述了婚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坑,以及婚前所需要做的一些準備,是蓋瑞•查普曼博士以近40年的成功婚姻輔導經驗,并結合自身在婚姻中摸爬滾打的深刻領悟,分享的誠意之作。
查普曼博士作為享譽全球的婚戀輔導專家,他在各地舉辦的婚姻研習會,曾改變無數人的生活。
我相信任何一位已婚人士,看完此書後都會産生相逢恨晚的感覺;而每一位準備步入婚姻的朋友,倘若能有幸讀到此書,将少走許多彎路。
婚前最好知道的一些“坑”查普曼博士在為上百對戀人作婚姻輔導中發現,大多數人對彼此相愛的認知都很狹隘:“命中注定我愛你”的婚姻,能有什麼問題呢?别人離婚了,顯然是因為他們不夠相愛啊。
但當他們從“觸電般”的癡迷中醒來,摘掉層層“濾鏡”,很快會發現,曾經認為完美的戀人,變得“面目可憎”。“我應該是找錯了人”、“當初是什麼蒙蔽了我的雙眼”諸如此類的念頭開始紛紛湧現。
而讓他們錯亂的源頭,不過是沒能在婚前預知一些“坑”,就毫無防備地踏入婚姻罷了。
人無完人,夫妻在共同生活中,不可避免會在言語或行為上冒犯到對方,給對方帶來不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果丈夫剛好是“真男人從不道歉”的忠實擁趸,妻子則堅信“道歉就等于認輸”,他們的婚姻很難不亮“紅燈”。
曾有人作過這麼一個經典的論述: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柔軟方能長久。
道歉正是這樣一種柔軟的力量,它為情感障礙的打通、關系的成長重建提供了一種可能。
國際知名道歉學專家、精神病學教授、心理治療師艾倫·拉紮爾将其捧上神壇,奉之為“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的最深層的互動”。
當我們願意為自己的冒犯彎下腰道歉,我們的婚姻會因此而挺直腰杆,有了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愛情是“無價”的,婚姻是神聖的,錢卻是俗氣的,将它拿到婚姻裡專門說道,簡直是一種侮辱。
而事實的真相是,好的婚姻必須談錢,不談錢,就沒得談。說談錢俗氣的人,大概是喝花露水長大的,沒吃過生活的苦。
婚禮上的鑽戒不是大風刮來的,過日子柴米油鹽都是開銷,孩子教育成才繞不開錢。
許多夫妻由于在婚前沒有做好合一的準備,婚後為了“你的錢”還是“我的錢”屢起紛争,如丈夫私藏小金庫、妻子霸氣宣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事實上,“我們的錢”是夫妻形成财務計劃的首要基石,隻有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方能具體談談誰來管賬、如何分配收入等事宜。
不要覺得這種“商量”很無聊,畢竟生活的自由與底氣都是錢給的。
不少夫妻正是由于未能制定财務計劃,婚後舉債度日,“一敗天地”、“二敗高堂”、“夫妻對敗”,讓财務問題演變成婚姻的又一個戰場。
很多情侶在戀愛時并不會談及自己的信仰,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并不是一件值得特意拿來說道的事兒。
可要知道,任何信仰往往都伴随着真摯的情感與堅定的原則。即使是一個無神論者,都會對“沒有上帝存在”這一觀點無比的堅持。
人類學家發現,這些信仰極深地影響着信徒們的日常生活。有人堅信不同的教派是不相容的,也有人将宗教視為比生命更重要的信條……
美國“第一女兒”伊萬卡為了能和丈夫庫什納在一起,改變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成為了一名猶太教信徒。
與之相對的是,凱蒂·霍爾姆斯甯願放棄“阿湯嫂”的名頭,也鐵了心要與信奉科學教的湯姆·克魯斯離婚。
因而,僅僅因為“相愛”就結婚,卻忽視信仰差異帶來的影響,是十分不明智的。在談婚論嫁時,信仰應當與其他事務一樣被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上。
說了這麼多婚姻中的“坑”,并不是為了讓你恐懼婚姻。事實上,這些“坑”不過是親密關系“西天取經、修成正果”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罷了。
資深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認為,一段完整的感情必然會走過三個階段:1 1=1,1 1=0,1 1=2。
具體來說,即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甜蜜期,轉折到“遇見你是個錯誤”的悔恨期,最終過渡到“我願與你長相厮守”的穩定期。
當你有幸抵達第三個階段,一定能看透,途中那些“坑”背後所蘊藏的禮物——既檢驗耐性,也考驗擔當,讓你們的愛在淬火中得到磨煉,也讓這段親密關系更加踏實、穩固、綿長。
如何順利跨過這些“險坑”?
- 01 傾聽對方的“聲音”
心理學家、意象關系治療師卡洛琳•戴奇指出,我們常常過分關注自己,因而無法真正傾聽對方。
先不要急着辯解“我在聽啊!”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在聽”,并沒有真的“聽到”。
更準切地說,我們付諸“聽”的行動,卻并未精通“聽”的要義,更有甚者,将其作為搜取話柄譴責對方的良機。也許愛我們的人不會因此而離開我們,卻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所謂傾聽,其底層邏輯就是通過感同身受的方式,化解敵對、争辯的狀态,尋求一種問題解決的友好方式。
傾聽的核心是讓對方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再直白一些,就是讓對方知道:你說的,我在乎。
這種傾聽必須是“走心”的傾聽,不光要聽對方的想法,更要理解這個決定對他意味着什麼,以及他對這個決定有多堅持。
在此過程中,要時不時地将自己的理解加以陳述,以确認理解是否正确。并且,這一步至關重要。
跨界溝通專家馬克·郭士頓發現,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在親密關系的對話中,會渴望被“映照”。
學會試着用“我”字開啟“映照”之旅,比如:“我真的非常難過,常聽你和我說,你是外婆一手帶大的,和外婆的感情很深,這次外婆住院,你一定很煎熬。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你等她醒來。”
一旦說話的人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成功“鏡像映照”,将更容易打開心扉。
- 02 學會協商,尋求共識
胡因夢曾言:有很多伴侶,一輩子生活在權力争奪中,永遠都在強調我的重要性,我的正确度,然後否定對方、打壓對方、排斥對方。
可是夫妻之間的較勁,赢了一時的話語權又如何呢?你可能将輸掉最親密的愛人!
查普曼博士一陣見血地指出,幸福的婚姻永遠不是“按我的心意生活”,而是“按我們的心意生活”。
在一段婚姻中,當夫妻雙方因家庭傳統、行為模式等方面發生分歧時,學會通過以請求而非要求的方式協商,以尋求“最大公約數”,很有必要。
協商的結果有三種可能:
達成共識:雙方都願意為對方的意望作一些讓步,從而讓兩人的願望都能部分實現。
拿夫妻雙方都想回自己家過年一事來說,即夫妻雙方放棄和自己的父母度過整個假期的打算,分别去對方家裡度過一小段假期。
滿足對方意願:一方完全犧牲自己最初的想法,主動選擇按照對方的意願去做。
比如妻子想要孩子,丈夫覺得按目前的收入狀況最好晚點要,但他看到這件事對妻子的重要性後,還是說服自己放開顧慮,迎接新生命。
将來達成共識:目前看不到彼此讓步達成共識的可能,暫時保留各自的意見,過些日子再看看能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時候,“将來達成共識”可能是解決分歧的唯一方式,尤其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比如晚上電視看哪個頻道、用洗碗機洗碗還是手洗等等。
永遠在對話、協商中求答案,從不在對抗、指責中找出路,可能才是一段婚姻關系持久保鮮的終極秘方。
- 03 了解對方愛的語言
很多時候夫妻雙方都為付出了很多,結果婚姻依然走入了“怪圈”:接受的一方責怪不體貼,付出的一方滿心委屈。
其實,這可能不過是你們的接頭暗号沒對上罷了。
查普曼博士根據不同的訴求,區分了愛的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詞;服務的行動;接受禮物;精心的時刻;身體的接觸。
你所使用的愛語,與你所盼望接受的愛語是一緻的,這一規則對對方也同樣适用。那麼如何知道對方的愛語呢?
- 你可以觀察一下,對方是如何對他(她)所親近的人表達愛意的。如果對方喜歡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那麼對方的愛語很可能就是精心的時刻。
- 你可以留意一下對方經常在抱怨什麼。一般來說,一個人不滿意的,往往是他(她)最在意的。“你是木頭嗎?每天都沒有早安吻?”那你就知道了,身體的接觸是對方的愛語。
- 你可以注意一下對方經常會索要些什麼,将它們列出來,基本上可以确定對方的愛語了。
當然,一個人并不是隻能有一種愛語,很可能會有好幾種。這幾種的地位可能同樣重要,也可能因使用的頻率不同,有所側重。
去使用與自己愛語不同的愛語,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但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五種愛語都是可以學習的,隻要你有意識地去學習對方愛的語言,并嘗試着去使用它,雖然剛開始會有些别扭,但用的多了,自然就風生水起了。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愛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長。這生長緩慢而紮實,就如兩棵樹,有獨立的樹幹,又将根與枝重重疊疊交織在一起。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背後,承載着恒久忍耐與恩慈。
願每一段婚姻,都能始于愛情,陷于付出,終于幸福。
參考書目:
《但願婚前我知道》
《道歉的力量》
《連接感》
《隻需傾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