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一些自然美景,很多朋友都會脫口而出“三山五嶽”,用這個詞語來形容華夏大地的各個山脈。
關于三山,有三種說法
第一:指的是華夏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三條龍脈: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天山山脈。
第二:指的是道教當中的仙山,分别是蓬萊、方丈山和瀛洲;
第三:指的是大家喜歡遊玩的三座山,分别是黃山、廬山、雁蕩山。
那五嶽指的就是泰山、華山、衡山、嵩山和恒山。但其實啊,我國不光有“三山五嶽” 的說法,還有“五嶽四渎”的說法,那大家知道“四渎”指的是哪些嗎?
渎,原本的意思指的是小溝、小渠,古人把所有獨立的源頭,并且能夠入海的河流都稱為“渎”。在古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是“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渎已修,萬民乃有居。”這裡就能表明,“四渎”指的是長江、濟水、黃河、淮河四條大河。這四條大河和五嶽是并列的,都是要享受帝王的祭祀。
雖說是這麼規定的,但是這和很多人眼中認為的不一樣。首先呢長江黃河我們不用多說了,黃河還是我們的母親河。那濟水和淮河,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古代啊,淮河、濟水也都有獨立的水系,有專門的入海口,所以二者才得以與長江、黃河并列。但是,由于曆史原因,尤其是因為黃河多次決堤,多次改道,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河完全被黃河占有。
在詞典裡搜索“濟水”,得到的詞條是:濟水,古水名,發源于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所以,現在河南濟源,山東省的濟南、濟陽和濟甯,這些都是因為濟水而得名的地方。其中,濟源因是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濟南是因位于濟水之南而得名。
但是在古代啊,濟水的消失,并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尤其是在唐代的時候已經完全幹涸。這個時候唐太宗還問大臣,濟水都幹涸了,為什麼還能稱為四渎?大臣回答說“狀雖微細,獨而尊也”,就是說濟水雖然細微,但是能夠獨流入海,這種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學習,也值得它在“四渎”之一。
以上啊,就是對“五嶽四渎”的解釋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四渎都是哪些河流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