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愈發炎熱,不打釣傘而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幾乎就坐不住,所以每次出釣,選擇的目标魚必須非常靠譜,空軍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軍不說,還被大太陽暴曬一天;
在夏日裡,不受高溫影響,依然還有魚口的魚種,除了鲢鳙、黑魚等中上層魚層,剩下的就是草魚了,而關于夏季釣草魚,其實争議還是比較多的;
草魚這種魚,不扯有的沒有的,有三點,是和其他淡水魚有明顯不同的:
1、草魚是全水層覓食魚種,隻要有食物,不會固定在某一個水層覓食;
2、草魚的脂肪儲備量很大,所以不管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中鈎後掙紮力度大、持續時間久;
3、草魚對水溫的敏感度,要低于對食物的需求度;
首先來說第一點,草魚因為體型大,對食物的需求非常旺盛,不像鯉魚、鲫魚、青魚那麼挑剔,所以在覓食的時候,是全水層覓食,沒有固定水層;
其次,草魚作為變溫動物的一員,自然對水溫也是比較敏感的,但是,食物當前,就算水溫略高些、略低些,都是影響不了草魚旺盛的食物,換而言之,這也是夏季高溫天,還能守釣草魚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就是草魚的脂肪儲備量非常大,這就給草魚持續運動提供了保障,同時,這樣也導緻了草魚的覓食範圍很大,運動量大、脂肪儲備量高,草魚一旦中鈎,掙紮力度、持續時間很長,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說完草魚和其他魚種迥異的特點,那麼剩下來,就要琢磨一下怎麼釣草魚,主流釣草魚的釣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守底釣,第二種,是懸底浮釣;
這兩種釣法,就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沉底釣,鈎餌落底,懸底浮釣,鈎餌離底,但是要真要分析一二,卻會發現,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垂釣思路,而且上魚效果,也不盡相同;
底釣草魚,主攻中大體型草魚
選擇底釣,其實是因為打窩的窩料都是沉底的,常用的材料,有玉米粒、紅薯、南瓜等,隻要窩料打下去,将釣餌一樣打到窩子邊上就可以了;
釣餌,以蚯蚓、玉米、紅薯、南瓜為主,因為窩料在水底,所以釣餌也要落在水底;這種垂釣思路,其實是因為窩料的緣故,因為一旦發窩,魚群全部聚集在底部覓食;
鈎餌自然是和窩料在一起,才有極大的概率被進窩魚吞食,而這種釣法、打窩思路,往往發窩之後,中鈎的多是中大體型的草魚,個頭小點的草魚,中鈎率不算太高;
懸底釣浮,中魚率高,大小不限
懸底釣浮,就發窩的時效性而言,其實并不怎麼突出,但是,因為采用的是窩料懸浮誘魚,比較常見的是草捆做窩,可以是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等;
也可以是青草捆,隻要是應季的青草,如稻禾、蘆葦、水燭等,也可以用樹葉綁成草團,如楊樹、桉樹、杏樹葉,直接綁寄成團,用繩子固定在近岸;
因為草團、草捆的密度比水要輕很多,隻能浮在半水或者水皮,所以一旦發窩聚魚,草魚群多是遊曳在半水,為了保證中鈎率,自然鈎餌離底浮釣,效果更好;
釣底還是釣浮,主要根據水情和水溫這兩個因素
到底選擇釣底還是釣浮,其實這是有規律的,并不是随便設置都可以,而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第一個是水溫,第二個是水情,如果不顧及水溫、水情,認為隻要打窩就能守釣草魚,就算有漁獲,也是寥寥;
水溫低時适合釣浮,水溫高時,适合釣底
草魚在夏季,整體水溫較低時,主要是為了覓食,會習慣性在淺水、草叢覓食,到了早晚,則會在水皮捕食昆蟲為食,而這幾個時間段都是水溫較低的;
所以我們在這些時間段出釣、打窩,建議以釣浮為主;而白天溫度高,草魚雖然也會覓食,倒是基本上不會在中上水層,而是會習慣性遊曳到深水;
不一定貼底,但是基本上都會遊曳到較深的水域,所以我們如果是白天垂釣為主,基本上打窩以底窩優先,自然也是以釣底優先;
水面大釣浮,水面小釣底
水面越大,沉底的窩料,不管是誘魚的效果,還是發窩的速度,都是明顯差一截子的,而草魚有不太喜歡吃過于腥香的餌料,所以在大水面做釣,最好使用草捆打窩;
這樣散味、發窩效果都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大小草魚都會進窩;而我們在小水面做釣,尤其是洄灣處做釣,那用窩料沉底打窩的方式好,效果就明顯好很多;
最後
釣草魚的思路不同,完全是因為打窩方式的區别,而打窩方式的不同,則是根據水情、水溫不同,所以簡單點來理解,不管哪一種思路,哪一種方式,并沒有優劣之分;
而我們想要釣到、釣好、釣的多,隻需要對應的水溫、水情,選擇合适的打窩方式,再根據打窩方式,确定鈎餌落點的合适位置就可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