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寫月亮的詩很多。
在古人看來,遙遠而明亮的月亮,是人世間一個美麗的謎。
所以人們願意去歌頌它。
歌頌它的神秘、它的圓缺、它的清輝,還有關于月亮、嫦娥與一隻兔子的故事。
我最喜歡李白筆下的月亮。
世間所有詩人裡,李白和明月的氣質最搭。
但是隻讀李白的明月,又會忽略掉明月在人們心中更加豐富的意蘊。
李白筆下的明月多情、浪漫、溫柔。
但在其他人心中,月亮代表了時間的流逝,代表了異地的戀人、遠方的親人,代表了永恒的時間與空間,代表了一個美麗的夢、精神的家園。
這篇文章,帶大家欣賞另一位唐朝詩人的《詠月》詩。
【詩篇】
詠月李建樞 〔唐代〕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婵娟。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
【誦析】
李建樞這個人,在詩人林立的唐朝沒有獲得立錐之地。
生卒年都不知道,生平如何就更加不知。唯有這一首《詠月》,是被同朝代的盧瑰記錄下來,選入自己的《抒情集》中,後來收錄到《全唐詩》裡,這才得以流傳。
其實,你讀他這首《詠月》,也應該能感覺到,與同時代的偉大詩人相比,水平确實差了一點。
内容簡單、語言平淡,沒有那種令人動容的意境與氛圍。
但是這首詩能夠流傳下來,自然也有其過人之處。我認為是它用簡單且平淡的語言,用月亮這一常見的意象,說明了一個永恒且普世的真理。
光陰無情,歲月短暫。
這是一個被寫爛了的主題,但又是所有人心中都會有的感歎。
上至九五之尊,下到佝偻乞丐,都想多活一會兒,都想時間慢一點。
從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到今天的“争分奪秒”,都是在表達同樣的主題。
詩的起筆兩句,先來彙報自己觀察月亮圓缺的進展:
昨天也圓,今天也圓,但畢竟能看出不一樣。
日晷走過一天,今天的圓潤已經不是昨天的圓潤。
“卻疑圓處減婵娟”這句,應該是想說,月亮今天的變化,減損了自己的“婵娟”。婵娟有月亮的意思,也有美人、美好的意思。就是說月亮在變化,但是在走下坡路。
做這種解釋,是為了能和下文更好地串聯起來。
月亮在變化,一直在減損自己。人生又何嘗不是?說起來,人生比之月亮,還要更慘一點才對。
“花有重開日,月有再圓時,可人無再少年。”
于是後面兩句,詩人說:月亮這一年,要經曆十二輪圓缺,年年如此,永恒不變。
可人的一生就是那麼短暫,少年時光就更是隻有短短幾年,如果不加珍惜很快就會随月華流逝。
從月亮之圓缺,轉到對光陰流逝的感悟,再轉到珍惜時光的勸慰。詩歌的主題深化了兩層,也更加具有引人共鳴的力量。
【空青語】
李建樞這人不光沒什麼事迹流傳,連詩歌也隻流傳下來這一首,可以說是唐代比較失敗的詩人了。
就這首《詠月》,如果不寫作者,我甚至會以為是當代詩人的詩歌作品。
語言功底不夠,用詞很随意。
但因為這首詩講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尾的情感抒發便擁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詩永遠都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和你一樣的普通人,你隻要能夠發聲,能夠寫出自己的心聲,就一定會有人感同身受的理解你、欣賞你。
共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會立即删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