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28 11:10:36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月4日晚間,文旅部發布了“五一”假期全國文旅市場的數據。

經文化部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五一”假期期間,國内旅遊出遊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恢複至疫情前的66.8%;國内旅遊收入646.8億元,同比減少42.9%,恢複至疫情前的44.0%。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2

圖片來源@環球旅訊

據钛媒體App了解,按照現行規則,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是按照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遊客口徑進行統計的。即遊客是指“任何一個人到他(她)慣常環境外的地方去旅遊,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12個月,其旅遊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從訪問地獲取報酬的人。”在中國,除去正常的上下班等慣常活動,出行距離超過十公裡,停留時間超過六個小時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的行為一般被界定為旅遊。

這意味着,除了通常意義上的旅遊之外,超過一定距離和時間的出差、購物、看病、探親訪友、婚喪嫁娶等活動,均可計入遊客的統計範圍。

這一旅遊統計口徑,雖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數據和普遍認知的偏差,但對比 “五一”期間各地區已公布的旅遊市場情況,實際情況顯然更加糟糕。

01、“五一”多地旅遊收入同比降幅超八成

往年,各省均會在黃金周過後公布自己的旅遊數據,但今年隻有少數幾個地區作出披露,可謂是經營慘淡。

據钛媒體App統計,截至5月6日12點,全國10個省級行政區的文旅部門發布了文旅市場數據統計,分别為北京、江蘇、福建、河南、海南、湖南、重慶、四川、甯夏、澳門。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3

制圖:钛媒體App

其中,北京、江蘇、河南三地旅遊收入同比下降超過8成。

作為全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受奧密克戎疫情影響,北京出台了多重出行限制,并關閉了大量景區及文旅場所,推出了禁止堂食的舉措,出遊人數顯著下降。今年“五一”期間,北京錄得306.1萬人次的旅遊人數及15.8億元的旅遊收入,同比分别下降了63.67%以及83.01%。

在上述圖表中所列省級行政區内,湖南旅遊市場收入受到的影響最小,“五一”期間,湖南錄得539.58萬人次的旅遊人數及6.38億元的旅遊收入,同比分别下降了30.88%以及38.65%。

據钛媒體App了解,這兩年湖南轉向低密度、深體驗、高品質、健康遊的預約旅遊常态化機制。今年“五一”期間,多個景區出台了面向本地遊客的優惠政策,各地也推出了玩法多樣的文旅活動來吸引遊客,取得不錯的旅遊成績。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4

湖南熱門旅遊地之一:張家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钛媒體App注意到,一些熱門城市單獨發布了“五一”文旅市場數據,整體均為下滑趨勢。

廣州地區,“五一”期間共接待遊客688.36萬人次,同比下降超三成,實現54.31億元的旅遊收入;

杭州地區,“五一”期間共接待遊客343.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六成;

海口地區,“五一”期間共接待遊客30.71萬人次,同比下降58.16%,旅遊收入3.09億元,同比下降58.24%;

張家界“五一”期間接待遊客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64.35%,包括武陵源、天門山、張家界大峽谷、九天峰戀在内的八大景區,遊客下降幅度在35.12%~82.65%之間。

02、出行市場依舊低迷

全國疫情情勢下,旅客出行意願較低,“五一”期間交通出行數據依舊保持低迷狀态。

國家鐵路集團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4天(4月30日至5月3日),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306.38萬人次,同比減少約80%。5月4日,小長假最後一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370萬人次,這一預估值較上年五一小長假日均客流量低約75%。

民航方面,據飛常準大數據統計,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内航線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1.67萬班,同比2021年下降75.30%。千萬級機場中,深圳寶安機場成五一期間最繁忙機場,實際起降航班2786架次。廣州白雲機場受疫情影響,實際起降航班僅102架次,同比下降九成以上。上海兩機場則排在末位。

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單日客運航班執飛量出現在5月2日,當天全國客運航班執飛量僅有2654架次,同比減少近80%。

出行情況相對較好的出發地及目的地集中在成渝地區、珠三角及中西部,這些區域疫情形勢相對穩定,人們出遊意願明顯高漲,據同程旅行數據,假期熱門目的地前十分别為深圳、成都、重慶、昆明、貴陽、杭州、西安、長沙、廣州和海口,熱門機票航線也集中在深圳和成渝地區之間。

綜合而言,持續低迷的出行市場,對旅遊業造成較大沖擊,情況不盡如人意。

03、2022年以來,旅遊業持續疲軟

據钛媒體App觀察,不止“五一”期間全國旅遊市場疲軟,今年以來,全國旅遊市場都難稱樂觀。

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巨大,各省防疫政策有所收緊,加上受跨省遊熔斷政策影響,對人們出遊造成一定影響。

據文旅部數據統計,2022年春節假期7天,全國國内旅遊出遊2.51億人次,同比減少2.0%,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的73.9%。實現國内旅遊收入2891.98億元,同比減少3.9%,恢複至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的56.3%。

飛豬數據顯示,春節出遊訂單中,本地及周邊遊占比近六成;攜程數據亦顯示,虎年春節本省訂單占比65%,即使與2021年同期相比,跨省出遊變得更難了。

受此影響,近程自駕遊、親子遊、主題公園遊、冰雪旅遊等短途休閑活動日益增多。另外,春節期間正逢北京冬奧會舉辦,以冰雪項目為主的冰雪遊,成為春節假期的時尚新潮玩法。

2月下旬開始,多地散發和局部地區規模爆發的疫情,導緻旅遊出遊人次和旅遊消費等主要指标明顯弱于去年同期,這在清明假期旅遊數據上有所體現。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内旅遊出遊7541.9萬人次,同比減少26.2%,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68.0%;實現國内旅遊收入187.8億元,同比減少30.9%,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39.2%。

數據還顯示,各地接待遊客中,省内旅遊占比94.9%,創常态化疫情防控以來新高。

疊加春節檔、清明檔疲軟狀态,全國一季度旅遊市場表現不佳。4月中旬,文旅部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的國内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國内旅遊收入(旅遊總消費)0.7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3萬億元,增長4.0%。

雖然旅遊收入見漲,但旅遊人次卻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内旅遊總人次8.30億,比上年同期減少1.94億,下降19.0%。其中城鎮居民旅遊人次6.21億,下降11.4%;農村居民旅遊人次2.09億,下降35.3%。

可以看出,春節、清明、五一三大節假日出遊人數的同比下滑,預示着2022年全年旅遊經濟已然遭受重創,旅遊收入下降趨勢或越發明顯。

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魏翔從宏觀經濟角度,對旅遊收入呈下降趨勢的原因作了分析。他指出,從具體的消費層面來看,自2021年起,中國的商品價格水平增速實際上呈回落趨勢,增幅不到1%,但旅遊出行類服務的價格水平增幅,是商品價格增幅的将近10倍。

他表示,旅遊正變得越來越貴,所以人們旅遊消費和消費量相對有所下降,這與收入壓力增加和旅遊服務價格上漲是高度相關的。

04、文旅企業處境艱難,纾困迫在眉睫

各地區文旅企業的處境,也相當糟糕。

疫情進入到第三年,長期實施跨省遊熔斷措施,太多旅企遭受重創。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全國共有11000家旅行社歇業,與之相伴的,則是大量旅遊人才流失、轉行。

全聯旅遊業商會《疫情期間旅遊業失業專項調研報告》中顯示,《旅遊從業者目前穩定就業的僅占13.8%,失業比重高達68.1%,近六成以上的從業人員失業時間已超過1年。

即便行業内企業尋求不同方式自救,譬如拓展“旅遊 N”發展邊界、做景區直播、數字化轉型等,依然“遠水救不了近火”,面臨非常大的經營壓力。

Fastdata極數的一份調研裡,更能直觀顯露中小微旅遊企業的頹勢。該調研顯示,2021年華東、華南、西南三個地區的80%虧損企業認為虧損将擴大,酒店及民宿、旅行社、景區則是三大虧損業态。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5

數據來源@《Fastdata極數:2022年1-4月中國旅遊行業洞察報告》

與此同時,企業主不确定旅遊業何時能擺脫疫情影響,對未來經營呈現悲觀情緒,如果疫情持續帶來負面影響,近三成調研旅遊企業主認為可能在未來一年内退出經營。

今年五一長假出遊火爆原因(多地旅遊數據暴降80)6

數據來源@《Fastdata極數:2022年1-4月中國旅遊行業洞察報告》

除此之外,該報告其他數據也令人心驚:超七成企業現金流可維持運營時間不超過半年;超九成負債企業半年内有到期債務需償還,疫情以來已經融資成功的旅遊企業占比不足三成;将近五成的旅遊企業員工流失率超過20%......

钛媒體App注意到,目前山東、江蘇、浙江、山西、黑龍江等十餘個省份内多個高速直接封閉,乘坐交通工具出行必須持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這讓“省内遊”也成為泡影,無疑将對本地旅企經營造成更大影響。

這一情勢之下,全國旅遊業複蘇迹象放緩成為大趨勢,如何激發旅遊業态活力,出台相應旅遊纾困政策,就成為業界及各部門所要着手解決的難題。(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 | 柳牧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