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日前運用野外監測數據、70萬個亞米-米級目視解譯樣點、30米分辨率衛星遙感數據等研發了大尺度遙感自動提取高山樹線方法,全景展現了綿延2400公裡的喜馬拉雅山脈高山樹線分布,為我國高海拔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汪濤等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相關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态與演化》在線發表。
喜馬拉雅高山樹線全景圖。(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高山樹線作為樹木分布的最高海拔界限,被認為是高海拔地區氣候變暖的指示器。喜馬拉雅山脈擁有全球最高海拔樹線,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研究發現,喜馬拉雅樹線平均海拔高度為3633米,東部地區樹線高度比西部高800米左右;喜馬拉雅東部地區大部分樹線位置與生長季年均溫為6.4攝氏度的全球樹線等溫線大體重合,而中西部地區近93%的樹線分布在此等溫線以下。
“研究提出,幹旱和人類活動是導緻喜馬拉雅樹線分布呈現東高西低的驅動機制。”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後王曉昳介紹,這一研究結果為準确理解全球變暖背景下喜馬拉雅樹線的異步性變化提供了新的理論假說,為高山樹線研究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與範式。
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喜馬拉雅東部地區樹線預計爬升140米,而中部和西部地區樹線變化相對較小,預計分别爬升45米和6米;東部樹線爬升将導緻高寒特有物種自然生境壓縮20%至70%,會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種喪失風險。
汪濤表示,建議優化高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将高山特有物種納入優先保護範圍,建立生态廊道以預防高海拔生物多樣性喪失等。
來源: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