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銀川賀蘭縣承包大棚項目

銀川賀蘭縣承包大棚項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3:56:19

銀川賀蘭縣承包大棚項目(甯夏賀蘭銀河村)1

銀河村豐收的西紅柿被裝車運往外地市場銷售。 賀蘭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銀川9月23日電 (李佩珊 李少波)九月秋收,賀蘭縣金貴鎮村落田野間的硬化路面上,一輛輛裝載車列隊成行,将當季豐收的物産送往更多市場。步入銀河村村部,嶄新的大紅色門頭、氣派的标語宣傳欄、潔淨的乒乓球案……這個“賀蘭首富村”,處處彰顯着美麗鄉村的新面貌。

“首富不敢說,但全縣前三名還是排得上的。”見到記者前來,銀河村老支書馬振鋒笑盈盈地迎了出來。

20年前,年輕氣盛的馬振鋒初任銀河村黨支部書記,望着眼前暗淡的景象,心裡發了慌。田間是清一色的小麥套種玉米、地旁是一碼黃的破舊土坯房,社員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下同),村集體經濟的出路在哪裡?

那年大年初三,一直犯着嘀咕的馬振鋒在銀川親戚家的餐桌上找到了答案。“那個年月,大地覆霜,冬天除了土豆辣椒西紅柿,本地産的其他菜幾乎沒有,可是親戚家桌上的幾樣稀罕菜居然都來自銀川本地。”經打聽得知,那些菜産自興慶區光華門附近的第一代溫棚。馬振峰二話不說,騎着自行車帶着兩委班子和幾名黨員就去看看究竟。

銀川賀蘭縣承包大棚項目(甯夏賀蘭銀河村)2

銀河村整齊的村落。 賀蘭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當時,大棚種植是個“高科技”活兒,也很耗費資金,馬振鋒的想法被很多人否決了。“老百姓其他的不吃可以,蔬菜少不了,你們要是不同意,我來掏錢帶頭幹。”回憶起當時的決定,馬振鋒黝黑的臉上依舊顯露着“說話算數”的堅定神情。

為建村裡第一批溫棚,馬振鋒摔斷過腿,遭受過種植的失敗,感受過被吐沫星子“圍攻”的心灰意冷。然而,僅在第一波西紅柿銷售旺季過後,村民們就坐不住了。在随後的不到十年時間,銀河村溫棚連片建起,西紅柿、辣椒、豆角、豇豆、葉菜……一晃二十年,“金貴溫棚蔬菜”的品牌成了甯夏響當當的蔬菜招牌,銀河村也成為賀蘭縣金貴鎮種植大棚蔬菜最多的一個村。

當時,馬振鋒負責建設的第一代溫棚裡面還點着爐子。如今,第二代棚已安裝了控溫和自動升降卷簾裝置。銀河村趕上了首批溫棚紅利的村民不僅買了車,在銀川買了房,後代們也都回了鄉,讓自家溫棚産業收入連年攀升。

近年來,賀蘭縣農業農村局經常組織專家為銀河村蔬菜種植産業問診把脈,開設培訓班為社員們教授土壤改良和種植知識,村裡的種植大戶個個兒都成了專家。

“我家的4個大棚年收入超過了8萬元,如今,測土配方、育苗栽培、防病蟲害等田間管理工作都可以自己完成。”銀河四隊馬澤紅和兒子的溫棚裡種植着西紅柿、櫻桃、草莓,每逢收獲時節,外地客商如約而至,靠着良好的品質,他們的果蔬遠銷西安、上海、浙江等地。

沃土改變了銀河村一代人的貧瘠。2009年,銀河蔬菜成功注冊“金貴”牌蔬菜,被評為甯夏回族自治區著名商标。2014年,銀河村建成蔬菜冷鍊基地,讓蔬菜錯峰銷售,避開滞銷期。截至目前,銀河村人均年收入21350元,集體經濟突破70萬元,銀河村先後被評為“國家級依法治理先進村”“國家級巾帼示範村”“國家級文明村”等國家級優秀鄉村稱号。

“村集體經濟靠的是溫棚,社員們的收入也靠的是溫棚,我們新的思路也該打開了。”馬振鋒隐隐感到新的發展機遇在向銀河村發出召喚,“我們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的保鮮預冷庫即将投運。下一步,我們将把産業鍊拉長,對蔬菜進行深加工,制作烘幹豆角、豇豆、貢菜等更多産品,讓我們的市場更寬廣。”(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