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與張儀作為政治對手的人是蘇秦。還有人說,蘇秦和張儀是同學,都曾一起就讀于鬼谷子的門下。不過,據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三号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也就是說,張儀已經在戰國政壇叱咤風雲了,蘇秦還是個一文不名的年輕人。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可能做對手了。
而真正作為張儀政治對手,又同樣是出色縱橫家的人,是公孫衍。
(公孫衍劇照)
作為縱橫家的張儀,一生努力奮鬥的事業,是連橫。也就是讓秦國與東方六國中的某一國或者某幾國聯合起來,攻打别的國家。同樣作為縱橫家的公孫衍,一生做的事情,則是合縱,也就是讓東方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朝。
奇怪的是,公孫衍雖然一生都在緻力于做合縱的事情,但是,他曾經是在秦國發迹的,曾被秦王任命為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中的第十六級,算得上是高級軍官,白起就曾擔任過這樣的軍官。而曾率軍攻打趙國的王陵是九級五大夫、王龁是十級左庶長。可見,公孫衍這樣一個爵位實在是不小的。
而且,公孫衍是作為商鞅變法事業的接班人,存在于秦國的。
那麼,公孫衍已經當上了秦國的高級軍官,又是商鞅變法事業的接班人,為什麼後來卻背叛秦國,一生緻力于反秦抗秦呢?
我們先來看看公孫衍做過哪些反秦抗秦的事情。
公孫衍做的第一件著名的抗秦的事情,就是“五國相王”。當時魏國早已稱王,韓國也已經稱王,公孫衍便讓魏國拉攏韓國,以及趙國、燕國、中山國四個國家一起稱王。這樣也就擡高了趙國、燕國、中山國的地位。這件事,最終由于秦國、楚國、齊國都反對,雖然最後失敗了。不過,公孫衍卻打出了自己的國際名聲,為他後來提倡東方六國合縱,打下了基礎。
(張儀劇照)
當時張儀為了實現連橫,在擔任秦國宰相的同時,又回魏國擔任宰相。當他擔任魏國宰相後,秦國便想借道魏國與韓國,攻打齊國。不過秦軍最終被齊威王的軍隊打敗。于是,公孫衍便奔走呼籲,促成東方國家驅逐張儀。最終魏國把張儀驅逐,公孫衍擔任了魏國宰相。
公孫衍擔任了魏國宰相以後,就讓魏國聯合趙國、韓國、燕國、楚國合縱,組成五國抗秦。不過,由于當時的國家對合縱的概念不深,因此,實際參加抗秦的隻有韓、趙、魏三個國家,而且最終也被打敗了。
由于在魏國失敗,公孫衍隻好逃到韓國,擔任韓國宰相。他在韓國依然積極地聯合魏國、楚國合縱抗秦。
這時候,秦國已經發現了公孫衍主張的危險性,因此出面攻打韓國。雖然楚王出面救援,但是在秦國的強力攻擊下,韓國打敗。公孫衍的那些政敵,于是主張割地求和,最後韓王同意此做法。公孫衍在韓國呆不下去,隻好逃走。
公孫衍雖然連韓國宰相都不能當了,不過,他依然不放棄抗秦的做法。又撺掇秦國西邊小國義渠趁秦國與東方國家作戰的時候,從背後偷襲秦國。由于秦國國内空虛,義渠竟然打敗了秦國。
公孫衍在韓國失敗逃走後,又回到魏國。最終被魏國宰相田需嫁禍而被殺掉。
(秦王劇照)
那麼,公孫衍為何至死都要和秦國對抗呢?
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公孫衍在秦國的時候,曾幫助秦國打敗魏國。後來,由于魏王割讓土地給秦王,同時又由于魏國重金賄賂公孫衍,于是公孫衍說,可以趁秦魏和好的時機,先進攻别的國家。
但這時候,張儀也來到秦國。他為了取代公孫衍的地位,于是對秦王說,公孫衍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傷秦國的利益,同時把魏國保起來。秦王相信了張儀的話,拜張儀為客卿,驅逐了公孫衍。公孫衍才不得不回到魏國。
當然了,除了這種直接的原因以外,公孫衍之所以後來一直堅持合縱,還有為了實現自己主張,與張儀一争高下的想法。
畢竟他們兩人都是縱橫家的代表,誰能成為縱橫家中執牛耳的人,公孫衍無論如何都要和張儀比一比。所以,此後一生,他都主張合縱,和張儀的連橫對抗。
隻可惜當時東方六國人心不齊,公孫衍沒能實現理想。如果當時六國齊心,可能戰國後期的形勢,将是另外一番光景。
(參考資料:《史記》《韓非子》《戰國縱橫家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