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聯知識内容

對聯知識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0:50:28

對聯知識内容?對聯又稱“對子”、“楹聯”、“楹帖”,是對偶的語句對聯的曆史悠久,是傳統的實用文體從古至今,無論是個人家庭或機關單位,每逢喜慶日子或重大節日,都有寫對聯的習慣詞堂廟宇,名山大川,旅遊勝地也雕刻懸挂,張貼不少對聯,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聯知識内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對聯知識内容(楹聯知識學習筆記)1

對聯知識内容

對聯又稱“對子”、“楹聯”、“楹帖”,是對偶的語句。對聯的曆史悠久,是傳統的實用文體。從古至今,無論是個人家庭或機關單位,每逢喜慶日子或重大節日,都有寫對聯的習慣。詞堂廟宇,名山大川,旅遊勝地也雕刻懸挂,張貼不少對聯。

對聯是指用字數相等,對仗工整的文字組成的、意義關聯而又書寫在其它實用物上的兩個句子,一個上聯,一個下聯。一般構思巧妙,形式多樣,既可抒情寫意,繪景叙事,也可賀喜、慶功或題于亭榭樓台、廟宇碑祠、客廳書齋。對聯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體形式,是集書法、文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對聯又叫對子、聯語、楹貼、楹聯。

對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内容往往是有很強的針對性,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的對聯基本是一定的。同時由于對聯本身含有美的屬性,所以人們也可将其作為藝術品來欣賞和回味。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挂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曆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号(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内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挂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骈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骈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門闆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将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着重大價值。

按用途

1.通用聯——如春聯,

2.專用聯——如茶聯、壽聯,婚聯,喜聯,挽聯,行業聯,座右銘聯、贈聯,題答聯

3.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 。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争春五月紅。

4.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

5.挽聯: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6.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7.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8.行業聯:不同行業貼于大門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書店)雖是毫發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理發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聯:道出志向之用。如:甯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按字數

1.短聯(十字以内)

2.中聯(百字以内)

3.長聯(百字以上)等。

按修辭技巧

1.對偶聯: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

2.修辭聯:比喻、誇張、反诘、雙關、設問、諧音。

3.技巧聯:嵌字、隐字、複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

按聯語來源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按内容

1.節令聯:是指有特定的應時性或紀念性、内容多為一般的詠物、抒情、議論、祝願的對聯。嚴格來看,可将其區分為節日聯和時令聯,但鑒于二者往往合一,這種區分已無實際意義。一般可直接将節令聯劃分為春聯、元旦聯、國慶聯等若幹子類即可。節令聯中,最主要的是春聯。所謂春聯,就是用于春節的節令聯。大多數春聯可以通用。

2.喜慶聯:又稱賀聯,是指除節日慶祝以外的、内容上帶有某種特定祝賀性質的對聯。按其内容和對象,可劃分為婚聯、壽聯、新居聯(喬遷聯)等若幹子類。喜慶聯突出的特征是帶有特定的喜慶、祝賀性質,其内容必須是表示良好祝願、喜慶吉祥的。喜慶聯有通用的,也有專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聯而異,不可簡單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現張冠李戴的笑話。

3.哀挽聯:又簡稱挽聯,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對聯。其内容限于對亡人的吊唁、緬懷、評價、祝願,其風格一般是哀痛、肅穆、深沉、莊嚴的。也有為未亡人作挽聯或未亡人作自挽聯的,則另當别論。挽聯可從多種角度來劃分,如挽老年人聯、挽中年人聯、挽青少年人聯等,或者挽長輩聯、挽同輩聯、挽晚輩聯等。另外,還可分出挽名人聯、自挽聯等,還可将祭祀聯作為挽聯的一個子類。挽聯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較具體的對象,雖然同樣有通用的和專用的,但在實用中更要注意區分。

4.名勝聯:是指張貼、懸挂、雕刻于風景名勝處的對聯。其内容大多為題寫該名勝景觀(如山水樓台、文物古迹等),或者與它密切相關(有關的人、事等)。這類對聯往往成為名勝景觀甚至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勝聯可分為山水園林、寺庵廟觀、殿閣亭台、院舍堂館、碑塔墓窟等若幹子類,不一而足。

5.行業聯:是指其内容為針對某一行業、部門或領域的對聯。由于時代的變遷,對聯在行業上的運用雖已不如以前,但仍舊可觀。從其适用範圍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為對聯的一大種類。行業聯可按行業、部門來劃分子類。

6.題贈聯:是指題贈給他人的對聯。雖然許多對聯都帶有某種題贈性質,但這裡所說的題贈聯,僅限于人際關系交往(或向往)的題贈之作,不包括挽聯與賀聯之類。其内容一般帶有某種贊頌、祝願、勸勉性質。從對聯的運用情況來看,題贈聯不失為一大種類。根據題贈對象的不同,題贈聯一般可分為題長輩聯、題同輩聯、題晚輩聯等若幹子類。

7.雜感聯:是指沒有特定對象,而内容包羅比較廣泛的對聯。這種對聯往往帶有比較單純的文學創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聯、詠物抒情聯、勸喻諷刺聯等。

8.學術聯:是指帶有某種學術性質的對聯。這種學術性質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屬于上述幾大類的某種專業性質。其内容往往比較專門,帶有某種學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聯、佛教聯、道教聯等。從對聯的運用範圍及發展空間而言,有必要将學術聯作為單獨的一大種類。如作者所撰寫的《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一書,就以對聯的方式将許多佛教人物與佛教義理比較系統地寫成了一部學術專著。推而廣之,也可将許多科學知識或其他學問道理用對聯的方式加以撰寫,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學術或專業性質。

9.趣巧聯:是指比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對不注重内容的對聯。如各種諧趣聯、技巧聯等。這類對聯的内容,要麼是突顯某種風格的獨特性(諧趣聯),要麼是相對不太重要(技巧聯),從而顯得别具一格。從這個意義上,可将其作為單獨的一大種類。

一、獨特性和普遍性

人們普遍認為楹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獨特性究竟表現在哪裡呢?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楹聯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一副标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後一部分稱為“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兩部分成雙成對。隻有上聯或隻有下聯,隻能算是半副對聯。當然,許多對聯,特别是書寫懸挂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龍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決于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布局、謀篇上迥異于其它文學形式。同樣的客觀對象和内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範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二、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謂寄生性,指楹聯本從古文辭賦的骈詞俪語派生發展而來,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對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種文體之中。詩、詞、曲、賦、骈文,乃至散文、戲劇、小說,哪一樣中又沒有工整的對偶句呢?但反過來,楹聯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備其他文體的特征,吸收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尤其是長聯和超長聯,簡直能集中國文體技法之大成。諸如詩之精煉蘊藉,賦的鋪陳誇張,詞之中調長調,曲的意促爽勁,散文的自由潇灑,經文的節短韻長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鑄創新。

三、實用性和藝術性

如前所述,楹聯是中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理所當然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曲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中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于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宋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二十引《複齋漫錄》記載;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談起他一個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恨無下句。王琪應聲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于是把這個絕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楊慎稱這個對句“二語工麗,天然奇偶”。這就是對聯的藝術魅力。

楹聯的藝術性,可以當代學者白啟寰先生一副對聯來概括: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四、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們常說對聯雅俗共賞,這絲毫不假。試想,還有那一種文學形式,象楹聯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裡巴人呢?這種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聯是一種既簡單又複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誠如前所述,楹聯的規則并不複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内容都沒有什麼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不象其它文學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隻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但其他文學則未必然。詩尚典雅蘊藉,如“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之類,隻能稱之為“打油詩”。一般人是不敢問津詩詞的,怕寫成打油詩。而楹聯,至若逢年過節,家家寫之,戶戶貼之,實為文學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聯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聯固規則簡單,形式純粹,但其對道、聯藝,卻博大精深,沒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語天然,非俗手能為;長篇巨制者則更是鋪錦列繡,千彙萬狀,如同史詩,非大手筆不能作。那些優秀的風景名勝聯,輝映山川古迹,永放異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聯,傳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聯,慷慨磊落,光耀千秋,豈非大雅乎?

五、嚴肅性

一般來說,文學和藝術是嚴肅的,人們反對文學、語言的那種不嚴肅的創作态度。但對于楹聯來說,情況就不同了。楹聯有嚴肅性創作,也有性的。比如,開辦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陽“益智高等女學校”門聯“德張民智開明範;學領女權炳耀風”,其風格是高雅而嚴肅的。清末有個叫趙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題了一聯。此聯就屬于嚴肅性的。聯雲: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副楹聯既概括了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點,又總覽了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關于正反、寬嚴、和戰、文武諸方面的政見,極富哲理,蘊含深刻的辯證法,發人深思。和曆史任何優秀的哲理詩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聯問世以來,好評如潮。人們“看中”的,正是此聯深刻性和嚴肅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