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何為司馬昭之心

何為司馬昭之心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4 03:59:44
高平陵事變
  • 曹操之子曹丕稱帝代漢,建立魏國,史稱魏文帝。司馬懿,河内(今河南武陟)人,出身名門士族,青少年時就頗有名氣。曹操請他出仕,但未加以重用。到曹丕即位,他成了朝廷重臣。丕死,他與大将軍曹真兩人受命輔佐魏明帝曹睿。這時,他曾統帥勁旅,北定遼東,西拒巴蜀。在戰争中,他逐漸掌握了軍事大權。明帝死,他又同已故大将軍曹真的兒子曹爽共同受诏,輔佐八歲的小皇帝曹芳。這樣,就形成了曹氏與司馬氏兩派政治勢力。

何為司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1

  • 曹爽設計欲獨掌兵權,結果失敗,曹爽被迫交出兵權。不久,曹爽及其家族、黨羽都被誅滅。史稱“高平陵事變”

何為司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2

  • 高平陵事變後,曹魏政權實際已逐漸控制在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相繼執政。朝廷内外的重臣、将領曾接二連三進行反抗,但先後都被鎮壓下去。公元254年,二十二歲的皇帝曹芳被廢掉,另立了十四歲的曹髦當傀儡。

何為司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3

司馬昭做丞相執政時,專橫跋扈
  • 司馬昭身為丞相,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時時流露出篡權的野心。這時,小皇帝也已年近二十,不甘任人擺布,他見司馬昭氣焰日甚一日,憂憤難平。他請來尚書王經,還有兩位大臣王沈和王業。曹髦憤憤地說:“列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與其坐以待斃,何如早下手與他拼一場!” 尚書王經苦勸皇帝三思而行。王沈、王業一聲不吭。曹髦從懷中取出已用黃綢寫好的诏書,說:“朕意已定,死亦不足畏!” 王沈、王業出來後徑直向司馬昭告密去了。
  • 曹髦親自率領宮中的幾百名衛兵以及官奴、童仆,吵吵嚷嚷要去進攻司馬昭。曹髦還未見到司馬昭,正碰上皇家禁軍的首領中護軍賈充帶兵而來。賈充是司馬昭的得力心腹,戰不多時,曹髦就被賈充指使的兇手成濟殺死了。司馬昭做賊心虛,為了收買人心,事後出來假惺惺地責備自己盡職不力。他不忍拿心腹賈充開刀,就把成濟作為替罪羊,滅了三族。成濟臨刑前心懷不平,大罵不休。司馬昭原本想借此平息輿論,結果欲蓋彌彰。

何為司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4

  • 這位年輕的皇帝死了,他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卻流傳下來,成為一句成語。人們往往用這成語去比喻某些人心懷歹意而又已暴露無遺的情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ytg話組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