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儒家思想與中國茶文化有何聯系

儒家思想與中國茶文化有何聯系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8 21:21:42

  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故鄉,中國人民喜歡飲茶是從神農時代便開始,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有着豐厚的思想基礎,茶文化融合了儒家、佛、道家思想的精華。那麼,在儒家文化中儒家思想與茶文化有何關聯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茶樹生長在山野之中,察山川之靈氣,得天地之精華,具有獨特的察性,被人們視為“草木之靈者”而備受鐘愛。身為灌木,默默生長在山野丘陵,寒冬不凋,四季常青,無論是豔陽高照,還是雲遮霧罩,綠色的葉片總閃耀着光亮。客觀的自然條件,決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使人提神醒腦而不過度興奮以至迷惘、狂躁。“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早在唐代,裴汶就已經在《茶述》中如此評價茶葉;而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詩中也說:“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心靈味,本自出山原。”可見,出自山原的茶葉,天然具備精清、浩潔、雅靜的品性,微寒、味醉的特性,與一般烈性飲料大不相同,飲後會使人更為甯靜、冷靜、閑靜。因為茶葉對人類文明進程所發揮的作用,曾被譽為“智慧的靜穆”。

  飲茶的這種效應,也體現在茶藝操作的過程中,使得茶藝也具有同樣的功能。這一現象自然會引起儒家的注意和重視,因為與其學說思想有共通之處。

  一、中國茶道與儒、釋、道三教精神的聯系

  反觀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基本上是由儒、釋、道三教精神及其影響組成的,而這一切又直接影響和制約着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與走向。比如儒學的“以虛靜推于天地,通于萬物”,道家的“甯靜緻遠,道法自然”,佛教的“茶禅一味,梵我一如”,其要義均在于人與大自然的精神聯系與心靈感悟。儒、釋、道的思想精髓滲透到茶文化,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其中佛教強調“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禮禅,從茶中體昧苦寂的同時,在茶文化中注入佛理禅機;道家強調人在品茶時要樂于與自然親近,在思想情感上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拟并通過茶事實踐去體悟自然的規律;而儒家則是以茶作為溝通自然與心靈的契機,重視自然與人文的高度契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與和諧心境。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系,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都有着各自的獨特色彩。這種表面的區别确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提攜。

  二、儒家思想對中國茶道的影響

  中國茶道思想融合了儒、佛諸家的精華而成,而儒家思想是其中的主體,處于主導的地位。儒家思想産生于古代,但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應變、發展中表現出極大的生命力。它的特點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可以增進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為前提。清醒、達觀、熱情、親和與包容,構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歡快格調,這既是中國茶文化的主調,也是與佛教禅宗的重要區别。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飲,寓教于樂。在民間茶禮、茶俗中儒家的歡快精神表現特别明顯。中國茶道,也多方體現了儒家中庸之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并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哲理于品茗飲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