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跻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雖然在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不少諸侯國。但是,在激烈的兼并戰争之下,這些諸侯國基本上都被戰國七雄消滅了。
比如秦國消滅了巴國、蜀國,趙國消滅了中山國,韓國消滅鄭國。至于本文所要說的魯國,則被楚國所消滅。值得注意的是,魯國和齊國比較鄰近,都位于今山東省一帶,所以今山東省一帶,也被人們稱之為“齊魯大地”。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為何消滅魯國的是楚國,而不是旁邊的齊國呢?對于齊國來說,為何沒能吞并魯國這一姬姓諸侯國呢?
一
首先,公元前261年,楚國大軍進攻魯國,奪取了徐州之地。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大軍消滅魯國,遷魯頃公于下邑,封魯君于莒地。因此,對于魯頃公來說,自然成為魯國最後一位君主了。公元前249年,魯頃公死于柯(今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一帶),魯國絕祀。在消滅魯國後,楚國将勢力擴張到今山東省一帶。而這,一定程度上恢複了楚國的國力,促使其可以繼續抵抗秦國。
在戰國後期,之所以消滅魯國的是楚國,而不是旁邊的齊國,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為魯國是一個中等體量的諸侯國。在戰國初期,不管是齊國還是楚國,實際上都無法輕松消滅魯國。魯國(前1032年—前249年),先秦諸侯國,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魯國和周天子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
二
基于此,在春秋時期,齊桓公等人既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自然不好全力消滅魯國。當然,在春秋時期,魯國也不是一個軟柿子,比如在長勺之戰中,魯國就在兵力不占據優勢的背景下擊敗了齊國。至于春秋末期,魯國更是在孔子的治理下走向強盛,這甚至引起了齊國的警惕。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魯國在春秋時期,完全擁有和齊國一較高下的實力,再加上和周王室之間的關系,這更讓齊國感到忌憚。
魯國國力最強時,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多位于今山東濟甯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甯陽,菏澤東部單縣、郓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直至戰國初期,仍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也即到了戰國初期,魯國和宋國、越國、中山國等諸侯國一樣,都是戰國七雄之外的大國。想要消滅這些大國,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三
舉例來說,趙滅中山之戰是戰國時期的戰争。從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國開始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國結束,共計12年的時間。在攻打中山國期間,趙武靈王還派出使者到秦國等大國,以此避免其他諸侯國的幹涉。至于齊國消滅宋國時,實際上也聯合楚國、魏國這兩個大國的力量。因此,在戰國初期,正在經曆田氏代齊的齊國,需要鞏固自己在齊國的位置,并獲得周王室的認可和冊封(田氏代齊時,田氏被周烈王冊封為諸侯),自然不好攻打魯國。即便強行攻打,也很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内結束戰鬥,從而給其他大國以可乘之機。
另一方面,到了戰國中期,齊國經曆齊威王、齊宣王等君主的努力,已經成為不輸秦國的大國。因此,此時的齊國,已經具備了輕松消滅魯國的實力。不過,在筆者看來,相對于魯國,齊國更看重富庶的宋國,也即擁有定陶、商丘等城池的宋國,對齊國更具吸引力。公元前286年,齊國聯合楚國、魏國消滅了宋國。按照這一節奏,齊國完全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吞并魯國。
四
最後,但是,讓齊國沒有想到的是,在消滅宋國之後,齊國在公元前284年就遭到了五國伐齊。此戰,樂毅率領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這五國的大軍,連下齊國70餘座城池。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後來有田單複國,不過,元氣大傷的齊國,已經沒有實力和勇氣再向魯國動手了。在齊國因為五國伐齊走向衰落後,楚國在秦國的打擊之下,不斷将自己的重心東移。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都城郢都。楚頃襄王退往東北固守陳都(今河南淮陽),并将都城遷到陳都。
自楚頃襄王開始,因為秦國在楚國西邊的不斷施壓,楚國希望向東邊擴張,以此彌補疆域被秦國蠶食的損失。于是,靠近齊國的魯國,自然是首當其沖了。楚考烈王即位後,以黃歇擔任令尹,将淮北十二縣封給他,号春申君。不久之後,春申君黃歇率領楚軍逐步消滅了魯國,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楚國的實力,促使楚國可以在戰國末期繼續抵抗強大的秦國。在楚國消滅魯國時,齊國已經衰落不堪,更沒有和楚國較量的勇氣,至于韓國、趙國、魏國等諸侯國,在秦國的進攻之下已經是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來幹涉楚國消滅魯國的戰役,所以楚國消滅魯國沒有遭到什麼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