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14:16:03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1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2

文丨劉旭剛

南宋儒家學者撰輯的蒙學教材《名賢集》,收錄這樣一句話:“寸心不昧,萬法皆明”,意思是說隻有自己不昧着良心做事,才能做到萬事萬物都明朗,各項法律都能明白遵守。由此可見,一個人不昧良心多麼重要。

人們常說做人要有良心。那麼,什麼叫良心?人應該有怎樣的良心?有的人良心很好,但對這一問題卻不太明白,說不太清楚。若要做得好,又能說得清,正确認識“良心”十分必要。

所謂良心,就是被現實社會普遍認可并被自己所認同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标準。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體現。

《孟子·告子上》: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良心多指内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确認識。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3

人,一旦沒了良心,便給自己的心靈上了一道枷鎖,違背内心,讓人反感。沒良心的人,道德缺失,心術不正,狡猾奸詐,貪得無厭,一輩子遭人唾棄。人沒有良心,失去了尊嚴,就沒有好人緣,缺少朋友相伴必定會孤獨一生。人們最憎惡沒有良心的人,沒有良心的人最容易犯罪而遭到法律的制裁。人們對以下沒有良心的人和事都非常憎惡。

忘恩負義,沒有良心。沒有了良心的人,不會顧念親情道義,也不會顧忌朋友一場,往往忘記别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别人的事。有的人求别人幫忙,對方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盡最大努力給予支持。自己的難事解決了,隻高興一陣子,沒多久就把這份情誼給忘了。當對方遇困難相求的時候,本來可以幫上忙,可他卻打起了哈哈,耍起了滑頭,一推了之。有的人在最急迫的時候找朋友借錢,出于信任和友情,朋友把幾十萬甚至更多的錢借給了他。錢借到手後解了燃眉之急,渡過了難關,有錢可以還朋友了,可他卻不講信譽,賴着不還,還玩起了“失聯”。有的人自己在路上不小心摔傷,被别人扶起送到醫院救治,還幫着墊付了住院押金,可他卻反咬一口,嫁禍于人,把幫忙救治自己的恩人給訛上了,告到法院要求賠償。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忘恩負義、恩将仇報,遭人唾棄,不得人心。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4

不法商家,喪盡天良。一些不法商人,良心發黑,觸犯法律,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的産品,或在産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坑害廣大消費者,謀取不義之财,有的受到重罰,有的被關進監獄。

一些保健品銷售公司誇大其詞,虛假宣傳,專門忽悠年長者,使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幾萬幾十萬的買,屋子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保健品沒有起到保健的作用,卻給家裡人帶來了"心病”,引發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沖突。一些掌握公民信息的"内鬼",見錢眼開,見利忘義,冒着遭法律懲處的風險,将大量的公民信息轉賣給不法分子用于從事詐騙活動,使公民個人的隐私被洩露,有的因此讓騙子得手,被騙走了大量錢财。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從反面說明"寸心不昧,萬法皆明”是很有哲理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人一旦喪失了良心,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而人有了良心,就不會做出傷天害理、違法亂紀的事情。因此,擁有良心,是人們應該學好的"必修課"。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5

良心,需要有正确的認知。良心是一定的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的反映,是人們的各種道德情感、情緒在自我意識中的統一,是人們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良心是一定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因而也沒有所謂抽象的良心。良心涉及個人内心的是非感,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行為、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個人的這種認知是否正确,認知能力高與低,直接影響一個人良心的好與壞。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對社會普遍認可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标準存在錯誤的認識,好的認為是錯的,錯的認為是好的,是非颠倒,良心也會發生錯位。那麼,一個人正确的認知從哪裡來?隻能從學習和實踐中來。

我們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上,端正"三觀",認知才能正确。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用科學的思想正确認識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防止被迷信思想所迷惑,使自己的認知不科學。要向先進模範人物學習。心中有榜樣,行動有方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向好的榜樣學習,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淨化,鬥志得到激勵。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曆程中,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出無數感天動地的英雄模範,他們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各個曆史時期的英雄模範,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良心,需要有道德修養。道德意義上的良心是一種道德心理現象,是指主體對自身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的一種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對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動進行評價與調控的心理機制。一個人的良心,其實就是道德情感的流露,是個人自律的實際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的良心怎麼樣,實際上就是體現在道德品行上。缺德的人肯定沒有良心,沒有良心的人肯定缺德。所以說,擁有良心,就必須加強道德修養,努力做到講道德、重品行,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注重職業道德,傳承家庭美德,修養個人品德,讓"寸心不昧",永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良心,需要有法紀觀念。“寸心不昧,萬法皆明”這句話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着好心幫倒忙、好心辦壞事的現象。有的人心地善良,同情心很強,是個“熱心腸”,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識,不懂得法律的一些規定,幫了一些不該幫的忙,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好心沒有得到好報,反而遭到違法案件的牽連。

所以說,每個公民都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強法律觀念,自覺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把自己的善行建立在法律允許的基礎上,依法做事,依法助人,依法行善,真正做到"寸心不昧,萬法皆明"。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6

馬克思認為,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有良心的人,品行端正、為人正直,坦坦蕩蕩,不欺不騙任何人,受人尊敬;憑良心做人做事,一生對人對事無愧于心。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值勤站崗,監視着我們不要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人們應謹記“寸心不昧,萬法皆明”的古訓,一生為人,良心為首。

編輯丨邱曼

心不動則萬念不生(寸心不昧萬法皆明)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