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這些成語你能知道多少

這些成語你能知道多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12:12:36

這些成語你能知道多少(古今意思大不同)1

漢語中的一些詞語,在使用過程中被人們誤解誤用,久而久之,與原意不符的誤用漸漸被大家接受,最初要表達的意思反而被大家棄之不顧。下面選幾個成語舉例說明。

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原作“桃之夭夭”,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原形容桃花開得茂盛豔麗,因為“桃”“逃”同音,後人以“逃”易“桃”,形容某人逃得很遠很遠、無影無蹤。

予取予求

“予取予求”,本意指你從我這裡取索請求,而我總是有求必應,出自《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我死,女必速行。無适小國,将不女容焉。”楚文王寵愛申侯,對其各種要求從不推拒,臨終之時,文王叮囑申侯:“我最清楚你這個人的品行,你一向貪得無厭,永不知足,總是從我這兒拿,向我這兒要,我卻并不怪你……我死以後,你要立即離開楚國,不要到小國去,小國怕容不下你。”文王下葬以後,失去靠山的申侯很快離開楚國,移居鄭國。今天,“予取予求”常形容某人貪得無厭,任意取索。

每況愈下

“每況愈下”原作“每下愈況”,原意是越低下越是道之所在。《莊子·知北遊》:“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莊子認為,越從低微的事物推求,越能認清“道”的真實情況;這就像估量豬之肥瘦時,要觀察靠近腳胫之處,越靠近就越能看出它是否真肥。這個成語後來被改造成“每況愈下”,用來表示情況越來越壞,與莊子的本意已經大相徑庭。

明目張膽

“明目張膽”,明目,睜開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意指要有膽有識,敢于承擔,不懼危險。《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甯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後來一般用此詞形容某人不恤人言,無所顧忌地去闖禍作惡。

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原意是指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會怎樣對待你,類似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多指反複無常,說了不算。

彈冠相慶

“彈冠相慶”出自《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彈冠是彈去帽子上的灰塵。這個詞的本義是說賢者王陽做了官,與其志同道合的朋友貢禹也準備出仕。在古代,這叫“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如今“彈冠相慶”多用于貶義,常指壞人相互援引,可謂“用一小人,而小人競進”。

古人創造的詞語,被後人誤解誤用的很多,當人們廣泛接受了某些誤用之後,再想正本清源很難。誤解誤用多了,也就積非成是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