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垃圾分類的意義簡短總結

垃圾分類的意義簡短總結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09:24:48

【編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曆,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

垃圾分類的意義簡短總結(垃圾分類的意義)1

不知不覺,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已一月有餘。經曆适應、實踐、磨合,垃圾分類已經慢慢轉化為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習慣。社區的整潔、街道的幹淨,人們有目共睹。可部分網友仍然心存疑慮——那些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了哪裡?

今年2月18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冒雨驅車前往浦東老港生态環保基地調研,隻為一件事——垃圾分類。

此處為何值得關注?因為,花大力氣治理垃圾後的臨門一腳,就是要把提高末端處置能力和功能化利用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這個關鍵環節解決不好,之前的千辛萬苦就有可能化成泡影。

當時,基地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将進一步降低能源的損耗、污染的排放,促進資源化利用的進一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環。

一轉眼,半年的時光飛逝而過。近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就生态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展開專題調研。而每天垃圾處理量達1.6萬噸的老港固廢基地,正是他冒着炎炎夏日,實地考察的地點之一。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通過焚燒垃圾,一年産生的電量可達6億度以上,相當于供給60萬戶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大大提高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推動資源循環,這是上海市民能夠切身感受到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這一成就的達成,和市民們每日的垃圾分類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據老港固廢基地負責人介紹,實施垃圾分類後,由于水分減少,每噸垃圾的燃燒熱值從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發電量從480度提高到550度。換句話說,幹濕分離,使得垃圾焚燒的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可見,垃圾末端處置成效的提升,離不開市民為前端分類做出的積極貢獻。

不僅如此,幹垃圾可以用來發電,濕垃圾可以用來填埋堆肥,隻要持續打造精細化管理模式,垃圾分類領域還大有可為。正如上海市民挂在嘴邊的一句老話,不分類的垃圾才是垃圾,分了類的垃圾就成了資源。

短短半年内,宏偉的藍圖已漸漸轉化為美好的現實。做到這一點,上海依靠的不是什麼捷徑或竅門。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常抓不懈、上海市民的傾情參與、科學合理的規劃研究,社會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使得垃圾分類成為了這座城市真正意義上的“新風尚”。

事實也證明,把生活垃圾分類這項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換來的自然是更幹淨有序的城市、更舒适美好的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