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6:02:37

想起了一首曲調明快的老歌:“春天裡來百花香,朗裡格朗裡格朗裡格朗......”

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百花盛開,争奇鬥豔,美不勝收。除了踏青賞花賞景,在我的老家,鄉人還有吃花吃春兒的習俗,采摘各色鮮花,烙黃花餅、蒸桃花糕、煮梨花粥、做百花團,把春天吃進肚裡,讓美麗記在心上,憧憬光燦燦、紅火火的好年景。

在古代,國人很早就有“春吃花”的習俗。早在先秦時期,鮮花因其氣味芳香而受到先民們的鐘愛,文人墨客踏青遊春,采摘鮮花或直接品食,或烹饪入馔。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九章》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梼木蘭以矯蕙兮,糳申椒以為糧。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的詩句。

不僅是因花卉的鮮靈、清雅,美頰齒、怡心境,還因為古人認為春花有美容養顔、祛病療疾的功效,“食花如花,花容體香”“花中自有不老方”等諺語,反映了古人品食鮮花的養生之道。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1

梅花是迎春之花,也是為國人津津樂道的君子之花,它位列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首,具有傲雪淩霜品格、百折不撓精神、悄然迎春風度,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典範。梅花,除了入詩,産生了諸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等千古名句,古人還愛食梅品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句,傳下了妙趣橫生的佳話。

說到食梅花,不得不提南宋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裡。楊萬裡與梅花有不解之緣,别人愛梅為飽眼福、養精神,他不僅如此,還要一飽口福。楊萬裡愛梅花是浸潤到血液裡,他寫了一首《夜飲以白糖嚼梅花》,詩雲:

剪雪作梅隻堪嗅,點蜜如霜新可口。

一花自可咽一杯,嚼盡寒花幾杯酒。

他不僅是貪婪地嗅着梅花的清香清逸,還要用梅花蘸着白糖下酒,一朵梅花能飲一杯酒,到底是醉酒還是醉梅,分不清了。他折了幾枝梅花插在瓶中,作了一首長詩《瓶中梅花長句》,訴說對梅的一往情深:

平生為梅判斷腸,何曾知渠有許香?

想起往昔好友為他設宴餞行,楊萬裡放着滿桌佳肴不顧,借着幾分酒意,自己跑到樹上摘梅花吃:

醉登絕頂撼疏影,掇葉餐花照冰井。

到而今隻有瓶中數枝寒梅相伴,不由感慨道:

一尊孤斟懶論文,猶有梅花是故人!

有一次友人招飲,一杯酒沒喝完,就下起雪來,雪片和梅花瞬間就激起楊萬裡的創作欲望,一揮而就寫了十首,其中大半寫到了梅花,最後詩人顯然是有些醉了,寫下了“隻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這樣詩句。由此看出,楊萬裡愛梅食梅,愛得天真、愛得不羁,愛到了骨頭。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2

梅花怎樣食用?楊萬裡的方法有點兒簡單粗放了,最有品位的應該是南宋資深吃貨林洪,他著有南宋版“舌尖上的中國”食譜《山家清供》,裡面記載了好多有關梅花的食譜,其做法堪稱清奇獨到。比如梅花粥,他寫道:“梅落英,淨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他還引用楊萬裡的《落梅有歎》詩:

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

脫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想象着都很美。再如梅花湯餅,先用白梅花、檀香末泡水,再用這水來和面做成面皮,用模子壓成梅花形狀,煮熟後放到雞湯中,色香味俱全,鮮美又雅緻。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3

玉蘭花是春天開得較早的樹花,有“早春第一枝”的美譽。特别是白玉蘭,花瓣潔白如玉,花香馥郁清雅,楚國大夫屈原早就在《楚辭》篇章裡,對玉蘭花入馔大加贊美。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記述了玉蘭的吃法:“玉蘭花馔。花瓣洗淨,拖面,麻油煎食最美。”

玉蘭花的花瓣大而肥厚,可以油煎入食。以白玉蘭花瓣、面粉、白糖調味拌和,入油鍋煎後,則成一道香嫩的美食點心。食之甜香适口,美人肌膚,輕身明目。相傳炸玉蘭片為清代慈禧太後禦膳房每年春季必備食譜,入口即化,酥脆香濃。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4

牡丹花是仲春時節最為富麗耀眼的花卉,因其雍容華貴,亦因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而一度被當作中國的國花。牡丹嬌豔欲滴,芳香撲鼻,善吃的古人怎麼會輕易放過它呢。北宋文學家也是大美食家蘇轼對品食牡丹花情有獨鐘,他寫有一組《雨中看牡丹》,其中一首寫道:

千花與百草,共盡無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牡丹花與平常花草一起,把春天渲染得如此美麗,它并不因自己的國色天香而傲嬌。詩人不忍讓美麗的牡丹花零落成泥,撿拾起來,用牛乳煎食,一品清芬。“酥煎牡丹”這佳肴必是無比美味,讓東坡先生念念不忘,他還在《雨中明慶賞牡丹》中又提及這款美肴,詩雲:

霏霏雨露作清妍,爍爍明燈照欲然。

明日春陰花未老,故應未忍着酥煎。

前兩句寫出了雨中牡丹的美豔照人,清麗脫俗,後兩句提到趁着春未老、花正鮮,還是趕緊以牛酥煎牡丹花片,過一把吃花瘾吧。明代戲曲作家、養生學家高濂著有《遵生八箋》,其中也記載了牡丹的吃法:“其瓣擇洗精潔,拖面麻油煎食。牡丹新落瓣亦可煎食、蜜浸。”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5

松花,又叫松黃、松筆頭,是春天的松樹雄枝抽發的花骨朵,味甘性溫,無毒,有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之效,也可以釀酒。松花具有強體健身、延年益壽的功用,是一種珍貴的高級營養食品原料。古人很早就懂得松花的妙用,常把它同其他花卉摻雜做藥膳、藥酒服用。北宋蘇轼深谙其道,愛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飯共蒸,密封幾日後得酒,并歌詠道:

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

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

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顔直到老。

——《松花歌》

明代官員嶽正也通曉松花養生之道,他在《莆陽郡齋觀物有感》中說到:

野鹿将羔晚飲溪,溪邊草樹路途迷。

童奴采與松花食,隻在吾家草舍西。

嶽正記叙了訪仙問道的經過,小童在附近的松林間采得松花,烹食待客,頗有仙家風骨。

鮮花盛開是成語嗎(鮮花盛開入馔來)6

百合,由“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象征“百事和合”“聖潔高雅”的美好寓意,自古以來被作為吉祥之物為人們所鐘愛。百合春末夏初開花,其花和鱗莖皆可食用,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和利尿等功效。南宋詩人陸遊愛種花,百合花也是他的所愛,賦詩曰:

方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

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他種了蓺蘭、玉簪,而最喜愛的是百合花,不僅可觀可賞,還可食可品,更有保健養生之妙,所以詩人發出“老翁七十尚童心”的切身之感。

春天是姹紫嫣紅的百花盛會,踏青郊遊時不妨采撷幾樣鮮花回來,憑着你對春天的情懷,對生活的熱愛,精心制作幾款鮮花菜肴,品一品春天美好的滋味,花樣年華裡就擁有了花樣生活,豈不妙哉!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