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叛逆期,第一反應是青春期的叛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一般來說,孩子會面臨三個叛逆期。
而在叛逆期内,怎麼管教是大問題。
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英語中有個專門的詞——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
不管是喂飯、穿衣還是洗臉刷牙,孩子都鬼哭狼嚎,稍有不滿意就摔東西,撒潑打滾。幾乎所有的媽媽都能在孩子2、3歲時,感受到這樣的煩惱。
朋友小A最近就深有體會,按她的原話說就是:“兒子最近越來越難帶了!”
做電梯,自己踮起腳按樓層,要是誰幫他按了,就鬧别扭;進家門,也非得要自己開門,而且誰都不能幫;吃飯的時候也不讓大人,非要自己拿着勺子……
總而言之,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字當頭,一哭二鬧,一意孤行,每天都在說着各種不要,而且有着莫名其妙的規則感和固執。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因為孩子具有初步自主意識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的思維大多是單向的,不會變通,想一出是一出。
給父母的建議:
1.理解和耐心
對于這麼小的寶寶,首先父母要調整心态,理解孩子并非是故意跟大人做對,這隻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階段。
可以把這些行為理解成孩子想要自主,探索學習,代表着孩子在成長,所以收起脾氣,耐心一點。
2.讓孩子做選擇
多問孩子“你要這樣,還是那樣”。比如孩子不肯吃飯,你可以問他:你要現在吃還是一會吃?你要吃包子,還是要吃餃子?
别小瞧選擇的力量,每一個選擇,都意味着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會有自己做主的感覺。
3.守住底線
2-4歲孩子已經會看父母的眼色了,有時候哭鬧常常帶着特殊的目的,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這個時候,父母很容易走進兩個極端,要麼是順着孩子鬧,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要麼就是沖着孩子情緒失控。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對于原則性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如果一直向孩子妥協,下次他還用這招治你。
比如孩子想多吃冰淇淋,不給就哭,像這種事情,父母更多是要冷靜,别心軟,等孩子哭完,抱抱他,再看着他的眼睛說:“冰淇淋不能多吃,哭也不能。”
七歲左右——兒童叛逆期
當孩子到了6歲之後,又開始迎來獨立意識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他們離開了幼兒園,開始了小學生活,新的環境,新的學習内容,孩子慢慢覺得自己長大了。
最重要的是,他的世界中心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自己。
具體表現為唱反調、頂嘴,而且自尊心很強,很多事情想由着自己性子來,跟父母的沖突也開始多了起來。
比如吃不吃蔬菜、能不能出去玩、什麼時候做作業......一句話不對頭,壞脾氣馬上就來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的源頭在于對父母設立的規則的不滿。
給父母的建議:
1.謹慎評價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問題很多,但也很愛面子,開始注意别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别是父母的評價。
如果出現一些小毛病,闖一些小禍,父母就開始指責抱怨,甚至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标簽,如:淘氣包、調皮鬼、闖禍精......孩子的表現也會随着這些負面标簽變得越來越差。
所以這個時期,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即使做錯了事情,批評也應該對事不對人。
2.信任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格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所以爸爸媽媽要懂得适度放權給孩子。
讓孩子參與家中他能理解的事情的決策,比如出去玩,征求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買文具,讓孩子自己挑選等等,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信任。
3.客觀看待孩子頂嘴
6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會和大人頂嘴,很多大人覺得這是很不應該的,其實頂嘴的孩子并不完全是壞事,反而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标志。
這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們要懂得從孩子的反駁中看到他的需求和感受。
12歲之後——青春叛逆期
如果三個叛逆期,一定要排個名,那麼青春期的叛逆,無疑是最令家長頭疼的。
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留言抱怨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多難管教。
“兒子越大越不着家,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唠叨!”
“女兒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
“今天和讀高中孩子吵起來,太生氣打了他,我現在該怎麼辦?”
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孩子不學無術,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喝酒抽煙。
可以說,十幾歲的孩子叛逆起來,最讓父母困惑和無助。
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産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更加向往獨立和自由。
給父母的建議:
1.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父母關系變得僵化,他們常常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電視劇《小别離》中朵朵一直聽話乖巧,卻在某天也開始對父母大喊大叫:“你們尊重過我嗎?在你們眼裡,除了成績還有什麼!出去!出去!”
其實,不是父母的愛錯了,而是我們表達上出了錯。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業,很少聽孩子内心的聲音,于是他們漸漸關上心門,自然會拒絕管教。
所以孩子在青春期,更要與他保持良好親子關系。
其中,聽比說重要得多,放棄居高臨下的互動模式,多問問孩子怎麼想的,一定讓孩子明白,不管多大,爸爸媽媽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2.尊重孩子,減少控制
在他們小的時候,你可以打,可以罵,用盡父母的權威,但當孩子大了,你會發現你打不哭他,吓不到他,怎麼罵,他都低着頭不說話,然後用他最叛逆的方式去反抗你。
這個時期,越高壓,反而反彈的越厲害。
有個老友,兒子16歲那年說要和同學去旅行,這是兒子第一次遠行,妻子很擔心,怎麼都不同意,甚至和孩子吵起來。
但是老友聽完卻意外地答應了,甚至主動和孩子一起做攻略。
我問他:“你不擔心啊?”
朋友說:“擔心啊,不過我都打聽過了,路線和酒店都安全得很。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也沒什麼錯,孩子大了,父母能做的是支持,總是擋在他前面,他得不到成長,也會怨恨我們管得太多。”
是啊,叛逆期的孩子,你越管,孩子越反感。不妨在大原則下,多聽孩子怎麼說,發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正如網上有段話所說:
我愛你
如果前方有一條我曾經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卻執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愛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訴你不能去
而是給你準備好最耐穿的鞋
備好雨傘
告訴你第二個路口地很滑
第五條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來家裡有飯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曆。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咨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