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靠它們,美白祛斑活性成分介紹(下)
3. 清除自由基類
自由基可以刺激黑素的産生,故減少或清除自由基也可以起到一定美白的效果。常用的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輔酶Q10等。
(1)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内的金屬酶,它能夠清除生物氧化過程中産生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是生物體有效清除活性氧的重要酶類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通過清除引發酶促反應的氧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量太大,外用基本不吸收,而且超氧化物歧化酶必須采用酶生物技術進行修飾,否則很容易失活,因此效果不是特别顯著。
(2)維生素E
維生素E是有8種形式的脂溶性維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包括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兩類共8種化合物。維生素E是是自由基的去除劑,阻止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又能保護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可溶性膠原蛋白向不可溶性膠原蛋白的轉化速度,從而保持皮膚的彈性,減少皮膚皺紋。維生素E還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減少黑色素的生成。經常與維生素A、C一起使用。
(3)維生素A
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醇類物質,又稱視黃醇,它不僅是正常皮膚發育所必須的,而且也是骨骼、腺、牙齒、指甲和頭發的生長和維護所必須的。體内和體外實驗均證實,維生素A具有有效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能。其抗氧化作用與其具備多羟烴疏水鍊有關,其能滅活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結合和穩定過氧化氫結構。烯烴鍊越長,其穩定自由基能力就越強。
另外,維生素A可通過皮膚吸收,有助于保持皮膚柔軟和豐滿,改進皮膚作為水的阻隔層的功能;維生素A的激勵作用與衰老過程相反;維生素A可增強新陳代謝和有絲分裂,因而可使皮膚保持更年輕的狀态;維生素A可防護和減少紫外輻射引起的過氧化作用和皮膚租糙,改善皮膚的水合作用。
(4)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在之前已經介紹過。
4. 還原劑類
黑色素由細胞分泌後,呈現氧化态,具有明顯的黑色。還原劑可以參與黑素細胞内酪氨酸的代謝,從而減少酪氨酸轉化成黑素,達到抑制黑素生成的目的。如維生素C可抑制多巴和多巴醌的自動氧化,而且這類還原劑對黑素中間體起還原作用,阻礙了從酪氨酸/多巴至黑素過程中各點上的氧化鍊反應,從而抑制黑素的生成。但這種對黑色素的還原作用的可逆的。通常使用的還原劑有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原花青素等。
(1)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的還原作用在之前已經介紹過。
(2)原花青素(PC)
原花青素是葡萄籽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原花青素的多羟基結構使它具有特殊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為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
低聚原花青素的純天然、水溶性的,且在280nm處有較強的紫外吸收性。它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但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原花青素具有金屬絡合特性有關;還可将黑色素的鄰苯二醌結構還原成酚型結構,使色素褪色;同時抑制因蛋白質氨基和核酸氨基發生的美拉德反應(即非酶棕色化反應),從而直至了脂褐素、老年斑的形成。原花青素可與維生素C或維生素E起協同效應。
5. 黑色素代謝抑制類
黑色素代謝抑制類物質可以抑制黑素顆粒通過軸突向角質形成細胞轉移, 從而減少表皮中的黑素含量,達到美白的目的。如煙酰胺、綠茶提取物等。
(1)煙酰胺
煙酰胺又稱尼克酰胺或3-吡啶甲酰胺,是煙酸的酰胺化合物。它對皮膚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炎症、抗氧化、防止光免疫抑制以及提高細胞間脂質合成。
煙酰胺作用于已經産生的黑色素,減少其向表層細胞轉移,從而減少過度色素沉積,阻斷黑色素向角質層的遷移和分散。有研究表明,煙酰胺可有效抑制高達68%的黑色素轉移,但其抑制黑色素轉移的分子機制尚未知曉。
煙酰胺對 pH 比較敏感,當PH值高于或低于6時,它容易水解形成煙酸, 煙酸可能導緻皮膚過敏過敏。
(2)綠茶提取物的代謝抑制作用之前已經介紹過。
6. 化學剝脫類
化學剝脫類物質可以促進表皮形成細胞的代謝,加速角質形成細胞中黑素向角質層轉移并加快角質層脫落,從而有美白作用。如果酸、水楊酸、維A酸、亞油酸、亞麻酸等。
(1)果酸
果酸(AHA)是一類從檸檬、甘蔗、蘋果、越橘、糖槭、甜橙等水果中提取的α-羟基酸。果酸具有很強的軟化角質層、促進死亡細胞脫落的作用,使皮膚細膩、有光澤。果酸的美白功效來源于其促進含有黑色素的角質細胞脫落的作用,新生膠質細胞可能含有較少的黑色素。
果酸按照分子結構的不同可區分為:甘醇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杏仁酸等37種,以羟基乙酸和L-乳酸最為重要和常見。在醫學美容界中,最常被運用到的成分為乙醇酸及L-乳酸,研究表明L-乳酸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優于維生素C膦酸酯鎂。可以将幾種不同的果酸混合使用,滲入不同深度的皮膚以去除皮膚外層的死細胞。
但無論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均有副作用,可能減弱皮膚的正常保護功能。因此,許多果酸護膚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天然營養活性物質如磷脂蛋白質、亞麻酸等,可充分營養活化皮膚,增加皮膚的彈性。果酸類護膚品也适用于油性皮膚,效果比一般産品顯著。可清潔皮膚毛孔,去除因毛孔堵塞而造成的面瘡,對粉刺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在化妝品中,果酸屬于限用原料,最大限用濃度為6%。
(2)水楊酸
水楊酸即鄰羟基苯甲酸,是一種脂溶性的有機酸,阿司匹林在體内水解後的活性成分。水楊酸能夠溶解細胞和細胞之間用于連接的物質,使老化角質細胞從肌膚表面快速脫落,從而使黑色素也跟随角質層脫落,實現淡斑美白作用。
另外,水楊酸能輔助其他酸類美白成分的滲透,所以經常以複合物的形态被添加到美白化妝品中,但不可以同含有A酸、A醇(醛)、果酸、甚至杜鵑花酸一起使用。
水楊酸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副作用,在化妝品中屬于限用物質,在普通化妝品中含量應不超過2%,在洗類産品中不應超過3%。
(3)維A酸的化學剝脫作用之前已經介紹過。
7. 吸收紫外線類
由于黑素形成的外源性因素主要是紫外線,因此要控制外源性因素,對紫外線的防護是重點。這類産品主要是一些防曬劑,通過吸收紫外線,減少由于光照産生的自由基,間接起到一定美白作用,防曬劑的具體原理和功效以後會專門寫文章詳細介紹,這裡就不深入了。
防曬雖然無法直接起到美白作用,但确實是最簡單也最高效的美白手段,防曬工作做好了,美白事業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平時不注意防曬,那使用再多的美白産品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美白祛斑活性成分那麼多,那究竟哪些比較有用哪些比較适合自己呢?總體來說,就效果而言,氫醌、熊果苷、曲酸、壬二酸是效果比較明顯的,然後維A酸、維生素C、煙酰胺的效果也不錯,再然後是維生素C的衍生物、果酸,以及其他成分。至于是不是适合自己呢,還需要根據個人皮膚的情況來看的,無法一概而論。
通過最近幾篇文章,我們了解了皮膚顔色的決定因素有哪些,知道了化妝品美白祛斑的原理及美白活性成分都有哪些。雖然很多活性成分對皮膚美白祛斑的作用都不是單一的,但由于美白的機理非常複雜,影響的因素太多,因此,很多産品使用了不止一種美白祛斑成分,一般都會選取兩種以上活性成分以達到“協同效應”。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盡管美白祛斑的活性成分确實有效果,但由于其發揮功效的皮膚層一般都位于較深的基底層或以下,而化妝品的透皮吸收是非常不容易的(這點我們之前有文章介紹過),所以,想通過塗抹化妝品來達到煥膚般的淨白效果是不現實的,這點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