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收集好人好事傳遞正能量

收集好人好事傳遞正能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2:06:24

人民日報

收集好人好事傳遞正能量(傳頌好人好事樹立新風正氣)1

圖①:在石家莊市藁城區崗上村,村民在村史館内參觀。

梁子棟攝

圖②:《功德錄》封面及内頁。

張建崗攝

圖③:一位媽媽給孩子講述功德碑的由來。

梁子棟攝

引子

在崗上村,“好事搶着做,好人特别吃香”。

坐落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的崗上村,共有2400多口人。村民做了好事,無論大小都會記入《功德錄》,不僅會在大喇叭裡通報表揚,還能獲得物質獎勵。從1982年至今,211冊《功德錄》總計約100萬字,記載好人好事14萬餘件。

這些身邊人、身邊事,潤物無聲,彙聚涓涓細流,使得崗上民風淳樸、人心向善。

崗上村民多在本村開有商鋪、門店,晚上無需收攤,放在外邊的貨物隻要搭上塑料布防雨防塵即可。用村民們的話說,“生活在這裡,心裡特别踏實。”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

37年堅持不懈抓德治,崗上村從往日的盜竊頻發、貧窮落後村,到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邁向鄉村振興。歲月流轉中,崗上村及其始終傳承的《功德錄》,被視為完善鄉村治理的積極探索。

逼出來的辦法

“發展經濟沒錯,但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壞了人心”

上世紀80年代初,崗上村發展滞後,社會治安落後。

村民事調解委員會主任、69歲的趙吉祥回憶,當時有句順口溜——“秋偷秋、麥偷麥,場光地淨偷白菜”,村民種的西紅柿總是沒成熟就不見蹤影。

盜竊數額較大、夠得上治安案件的,村裡曾一年發生18起,還被抓賭130多次。

罰款、通報……為了治盜,村裡啥招兒都試了,效果卻不佳。

一天,黨員範振國撿到一袋小麥後交到了村裡。

那時,一袋小麥200來斤,很值錢。村裡立即召開全體村民大會,以隆重的儀式表彰範振國。

當時,村裡經濟條件差,就用高粱稭編了一個獎匾,環以紅花,上書“拾金不昧,無上光榮”8個大字,敲鑼打鼓送到範振國家,并在大喇叭裡廣播了他的善舉。

趙吉祥回憶,這件事讓村民深受觸動,但也有少數村民在旁奚落:“嘿!還以為是耍猴的來了呢。”“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這工夫還不如多想法掙錢呢!”

為了統一認識,崗上村接連開了幾次會,反複讨論該不該表彰範振國。村黨支部認為,“發展經濟沒錯,但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壞了人心!錢是好東西,可人能光為錢活着嗎?”

幾輪辯論之後,崗上村形成共識:人無德不立,村無德必亂。不管是搞集體經濟還是家庭承包,要過上好日子,必須形成一種好的氛圍,讓人明辨是非、善惡、美醜。

不久,鄭夢辰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後來想了個點子:在村裡立《功德錄》。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孝親敬老、熱心集體……隻要有一念之善,有助人之舉,皆予記錄,并在當天和次日通過大喇叭進行廣播。

“人人都争着上《功德錄》,可有時候光表揚還不行。”鄭夢辰曾說,“對于那些不太自覺的人,必須得讓他思想上有個怕頭!”

1987年,村裡兩戶人家因建房發生糾紛,村幹部多次調解無濟于事。村黨支部決定讓群衆評理。

村民們輪番上陣,在大喇叭裡發表意見。一天,兩天,三天……兩家人終于坐不住了:遠親還不如近鄰呢,咱這是何苦哩?于是握手言和。

一位老太太找到村幹部,說兒子不孝敬。廣播裡又展開讨論,讓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挨個評說。村民們不講什麼大道理,隻說:烏鴉還知反哺呢,更何況對從小一把屎一把尿将自己拉扯大的老娘?到自己年老了,如果子女也不孝,你又該如何?

趙吉祥說:“誰見過那個陣勢?那人一下就在人前擡不起頭哩!乖乖地改正了做法。”

又有人因分家打了父親,大喇叭又是幾天廣播。此後,再沒人敢不孝敬老人。

趙吉祥說:“剛開始記《功德錄》那會,受表彰的少,是孤立的‘先進分子’,還有人說風涼話。後來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成了‘先進分子’,開始覺得理直氣順,風氣就變過來了。”

漸漸地,崗上村沒了偷盜行為。村民遇到外地毛賊入戶盜竊的、集市上掏包的,都會直接扭送公安機關。

《功德錄》漸成氣候,崗上村黨支部以此為載體,持之以恒地推進思想道德建設。

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崗上村,街道寬闊整潔、綠樹成蔭。最讓村民自豪的是,村裡擁有河北省最大的農村公園、藏書量最大的農村圖書館,還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号。

積小善成大德

“在農村搞道德建設,不能追求高大上,一定得符合農村實際”

“村民康傻銀到北京辦事,在火車站看到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事也不辦了,先把孩子送回了石家莊。”

“幾位村民主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農戶樊玲珍幹農活。”

“村會計常振霞,為敬老院老人陳螞蚱拆被子。常振霞不顧被子有多髒,把被子拆洗後又做好。”

“黨小組組長張小銀主動組織清潔工将村東壕坑垃圾清理幹淨”……

打開《功德錄》,滿眼都是這樣的凡人善舉。“在農村搞道德建設,不能追求高大上,一定得符合農村實際。我們不求轟轟烈烈、驚天動地。隻要做一點好事,都能記入《功德錄》。”現任崗上村黨支部書記鄭豐潤說。

村民裴小三曾因盜竊被判刑。刑滿釋放後,村民們不嫌棄他,村裡還幫他選門臉做起了小買賣。一天,他撿到一頭小豬,通過廣播找到了失主。這事被記入了《功德錄》,令他十分感動。此後,他辛勤勞動、誠信經營,緻富後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還支援貧困山區建設。村上修路,他一次捐款1000元。

“這比講多少大道理都管用。《功德錄》記錄的都是村裡的身邊人、身邊事。可親、可敬、可學,也更有感染力。”鄭豐潤說,“村裡每家每戶都上過《功德錄》。”

積小善成大德,點滴彙成江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風氣在崗上村已然紮下深根。“1995年崗上村的黨員、團員帶頭給希望工程捐款,共捐了4679元。”“六組村民範建中家裡失火後,共産黨員李志興捐了20元,村兩委在廣播中表揚李志興,許多黨員群衆也紛紛前來捐款,捐款人數有幾百人。”

2002年,村民李俊青出車禍,妻子死亡,本人重傷,村兩委号召村民捐款幫他渡過難關。不一會,村委會大院裡便擠滿了人,一天時間募捐1.28萬元,當時全村602戶一戶不落。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正是一件件小善,成就了關鍵時刻的非凡義舉。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發生兩天後,崗上村民除了為地震災區捐款20多萬元,還有将近200名村民自願報名赴災區救災,經篩選後兩批26人奔赴災區。

讓好人得好報

“就是要扶持正氣、壓倒邪氣,形成好人得好報、壞人擡不起頭的氛圍”

1995年4月11日,村民李文恒去趕集賣豆芽,路上看見有人落水。他二話不說,跳入河裡把人救上岸并送回家。

謝絕了被救者家人的感謝與挽留,李文恒穿着濕漉漉的衣服趕到集上賣菜。有位大嫂見狀問他咋回事,李文恒說了緣由。

“你救的那人就是俺村的。真是好人呀!”大嫂轉身向衆人招呼,“都來買吧!人家好心下河救了人,剛回來賣豆芽!”

“就沖這,給我稱5斤。”人們圍着李文恒,豆芽不一會兒就賣個精光。

李文恒備感溫暖,“雖說做好事不求回報,可看到那麼多素不相識的人來幫我,心裡還是熱乎乎的。”

這事讓崗上村黨支部一班人大受啟發:不僅要讓好人揚眉吐氣,還得讓好人得好報,道德建設才能更吸引人、更深入開展。

于是,村黨支部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誰做了好事,除了将其事迹記入《功德錄》外,村裡每年評選優秀黨員、好婆婆、好媳婦、五好家庭等榮譽時,《功德錄》作為重要依據;對于事迹突出者,列入“好人榜”,彩色照片貼到大街上的文化長廊;再突出者,列入“光榮榜”;再突出者,刻上“功德碑”;再突出者,刻上“功德坊”。

目前,崗上村立有4個牌坊,功德坊、尚德坊、立德坊、敬德坊。上面刻着諸多村民的姓名,有的是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廉潔奉公、助人為樂、好青年标兵,有的是好媳婦、模範丈夫标兵,有的是新農村建設先進者、勞動模範,有的是帶頭拆遷光榮戶、舍己救人典範,有的是把自己的财産捐獻給村集體的人。

崗上村還規定:對見義勇為的村民,最高獎勵10萬元;對《功德錄》記載的第一個拾金不昧者範振國,每月獎勵100元;對拾金不昧在萬元以上的,每月獎勵70元;對孝敬公婆的典型,每月獎勵100元;對奔赴汶川地震災區協助救災的26名村民,每月獎勵70元;對綠化美化先進戶,每月獎30元。

10多年前,記者曾采訪過鄭夢辰。鄭夢辰當時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一輛半舊電動車,本身也就值1000多元甚至幾百元。但抓到偷電動車的小偷的村民,我們每人獎勵3萬元,為什麼要獎勵這麼多?就是要扶持正氣、壓倒邪氣,形成好人得好報、壞人擡不起頭的氛圍。”

引路人身先正

“搞道德建設,首先幹部得真信、真做,不然就成了笑話。誰還信你?”

《功德錄》裡有這樣一段記錄:“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15年6月,開發商和有關人員送給鄭夢辰的款和物,總價值1262000元,他将這些錢物全部上交村委會。”

“搞道德建設,首先幹部得真信、真做,不然就成了笑話。誰還信你?”鄭夢辰曾這樣說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崗上村,村幹部尤其是老支書鄭夢辰十分注重嚴于律己、克己奉公,努力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八九十年代交征購糧,崗上村民年年争先恐後,在藁城名列前茅。1989年正值麥收時,一連下了4天大雨,來不及收割的麥子都長了芽。村幹部帶頭,崗上村80%的村民把自己的好麥子交了公糧,自己吃長了芽的麥子。

村兩委班子不僅嚴于律己,更想方設法幫助群衆過上好日子。

毗鄰石家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崗上村距離石家莊市區不過10餘公裡。多年來,村兩委一直積極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集體經濟。評上“全國文明村”,更成為崗上村吸引客商的金字招牌。

村工業小區規模不斷擴大,面積已達350畝,有投資70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華能電器、投資5000萬元的石家莊德建機械公司等8家企業入駐,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500萬元。2015年,村兩委結合美麗鄉村休閑旅遊建設規劃,發展了1000餘畝特色經濟林,種植核桃、牡丹等。

思想道德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曾經貧窮落後的崗上村,如今産業興旺、民風淳樸、鄰裡和諧,外來企業、商戶超過200家。

村集體資産從5萬元增至1億多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從80多元增至1.92萬元,家家住上了水、電、氣、暖齊全的新居。

“崗上村的《功德錄》出來之後,許多地方都來這兒參觀學習,但如果隻是簡單移植崗上《功德錄》的做法很難成功。”在趙吉祥看來,村兩委班子一心為公,才能一呼百應,不然《功德錄》早就搞不下去了。

村史館的“鎮館之寶”

“我們都習以為常了,在這種風氣中長大,做這些事也就理所當然”

2015年,老支書鄭夢辰去世。《功德錄》還繼續記錄下去嗎?

村兩委的回答是:當然繼續下去。新任村黨支部書記鄭豐潤,鄭重地接過了老支書手中的筆。

翻開《功德錄》,無論是鄭夢辰,還是鄭豐潤,他們寫的工筆小楷都字字清晰。

37年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未間斷。一點一滴,終成大觀。

如今,崗上村的《功德錄》已有211冊,總計約100萬字,成為村史館的“鎮館之寶”。

趙吉祥擔任了30多年廣播員,“以前每天廣播一次,現在一天廣播兩次。對于身邊的好人好事,村民小組長必須彙報,一報上來就廣播。”

37年來,除了每天播報最新出現的善舉,崗上村對《功德錄》上記載的以前的好人善事也反複播報,并加以點評,形成持續的示範引領效應。

在播報黨員李銀起1999年1月13日拾還金戒指時,有這樣的點評:“金戒指是貴重物品,但李銀起在金子面前不動心,說明李銀起的心比金子還貴重。”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多年來,崗上村群衆都把自己的名字和事迹能上《功德錄》視為榮耀。有些善舉也許本人都已淡忘,但村委會的大喇叭再一次廣播,讓村民對當事人再生敬意,其子孫也感覺臉上有光。

“過去一些不孝的兒媳婦在一起交流對付公婆的經驗,現在孝順兒媳被寫進《功德錄》,而且每半年評比孝順媳婦,一次都是上百人。”趙吉祥說。

1997年,崗上村開始搞新民居建設,4戶村民的房子被拆。這4戶村民不講難處、不提補償、主動拆遷,使第一棟居民樓建設和以後所有的拆遷工程都順利進行。

崗上村對第一批積極拆遷戶每月獎勵500元,同時還将他們的名字和事迹刻上了功德碑。随着63棟新民居的建成,崗上村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面貌。

現在,每逢集日,十裡八鄉的村民都到崗上趕集,擺攤賣貨的一眼望不到頭,人群熙熙攘攘。集散後不一會兒,便有人把垃圾清掃運走,路面幹淨整潔;冬天下雪,不用村幹部大喇叭招呼,村民就把自家門前的路面掃得一幹二淨;麥收時節,外出的人趕上風雨天根本不用急,準有熱心的鄰居幫助把麥子堆起苫好。村民家裡遇上失火、病危等險難,其他村民争相幫助。

從1982年至今,崗上村的《功德錄》記載拾金不昧者過千人次,村民拾得物品價值和現金累計達百萬元,助人為樂者超過10萬人次。

今年34歲的陳建,經常自己花錢買生活用品看望村裡的孤寡老人,“别人聽說崗上村的事都覺得驚奇,認為這些好人好事隻能在電視、書報上才能看到,但我們都習以為常了,在這種風氣中長大,做這些事也就理所當然。”

2018年9月15日,在崗上村居住的外地人朱振英,得知村裡三組村民楊增群因腸梗阻住院,馬上拿出100元到村委會請工作人員轉交給楊增群。

“每天聽大喇叭廣播《功德錄》,我也要獻出一點微薄之力!錢不多,捐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人!”朱振英說。

德厚流光,崗上村的道德實踐,逐漸開枝散葉。石家莊在全市農村、社區推廣“善行功德榜”“功德錄”和“好人檔案”,河北省将樹好“善行功德榜”作為全省文明村鎮創建的第一條測評内容。

凡人善舉風行燕趙大地。迄今,“善行功德榜”已覆蓋石家莊937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80%以上的農村。2018年,河北省評選出“河北好人”390名,其中52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8日 13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