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論語看孔子的學習之道

從論語看孔子的學習之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02 13:57:03

原文及翻譯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子說:“我很有知識嗎?我不算有知識。沒知識沒文化的鄉下人, 我那袋空空的,一無所知,我叩問這個問題的兩方面,竭盡全力去了解。 ”

拓展課程:

語文名人第33節:蘇格拉底

課程指導

1.孔子把擁有知識的人分成了三類,分别是哪三類呢?孔子認為自己是哪一類呢?小朋友,你覺得自己是哪一類呢?

2.孔子是文化王者,但他卻說自己沒有多少知識,這是為什麼呢?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老子,莊子也有過類似的言論。為什麼他們都這麼說呢?

3.孔子說自己被沒有知識的人問到無法回答,他承認自己沒有知識,别人會因此看不起他嗎?還是更受尊敬呢?

4.面對回答不出問題,孔子是怎麼态度呢?他是直接回答說沒學過不知道,還是從問題的不同方面去思考,盡力自己尋找答案呢?

5.當你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急于想知道标準答案,還是先思考和探究呢?關于領袖群的搶答,你是覺得答案更重要,還是思考的過程更重要呢?

6.我們可以從哪三方面向孔子學習?一是客觀評價自己,他并不是天生就有學識,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二是孔子不會瞧不起沒有文化的人,他認識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三是勇于求知學習态度,人不怕沒知識,就怕不學習。

課程搶答

1.孔子把擁有知識的人分為三類,天生就有知識的人、學習以後有知識的人、有困惑而去努力的人,小朋友你屬于哪一類呢?為什麼?你想要成為哪一類人?你會怎麼做呢?

2.孔子是文化王者,但他卻說自己沒有知識,這是為什麼呢?你認為自己有學問嗎?請評價一下自己吧。

3.對于"無知"這個詞,蘇格拉底、老子、莊子他們都是怎麼認為的?你又是怎麼認為的?為什麼?

4.為什麼孔子從來不會小瞧一個沒有知識的人?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在班上你經常考一百分,還需要認真聽課嗎?你會向考試成績不如你的同學學習嗎?為什麼?

5.“叩”是什麼意思?兩端又是什麼意思? 小朋友你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問題怎麼辦呢?請從AB兩方面進行辯論。

A是直接放棄或者查看标準答案。

B自己反複研究探索,直到找到解題的思路。

6.學習了論語第35課,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會有所改變?

論語中的成語

從論語看孔子的學習之道(孔子對待學習持什麼态度)1

劇本

第35課 孔子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孔子是天生就有很多知識嗎?他和學生是如何讨論這個問題的呢?

角色扮演:同學1、子夏、孔子、同學2、子長、子華、顔回

子夏:老師 好!

同學1:哎……别動、别動、别動,子夏,天氣這麼好,你拿把雨傘做什麼啊?

子夏:我跟你說,上次也是天晴,老師讓我帶上這把傘,後來果然下雨了,真神啊!

同學2:不知道吧,老師天生就有這種本事,可以預測天氣。

孔子:我哪裡有天生的本事啊!我是根據學到的天象知識觀察天象來判斷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夏:老師認為自己并不是生來就什麼知識都知道,而是因為重視學習古代和過去的經驗知識,然後通過認真勤奮地學習追求來。

子長:老師的知識和主張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靠後天勤奮來的。

子夏:嗯,對。這才是老師治學的精髓啊!

孔子:世上就有那種一竅不通卻愛憑空造作的人。這叫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我沒有那個壞毛病。

子夏:老師,可是弟子們有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毛病,您說該怎麼辦?

孔子: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你們理解我說的意思嗎?

子長:多聞, 擇其善者而從之。就是多聽,選擇其中好的去遵行。

顔回:多見而知之,知之次也。多看而記住,這既是次一等的知識,這又是知的次序和過程。

子華:我怎麼聽不出來,兩種解釋有什麼差别呢?

子長:怎麼沒有差别,對知之次也的次字,一個可以認為是等次,一個可以認為是順序,能一樣嗎?

子華:我看等次、順序,兩種解釋都可以,隻要不把他理解成次品,不合格的知識就算都對。

子夏:子華,你這可是瞎攪和啊!

子華:哪有啊?我這,我沒有攪和啊?我這不是跟大家一起一起讨論嗎?

子夏:你這是辯論!

孔子:不管是辯論,還是讨論,說明大家都在用心思考問題了,很好啊!現在大家就繼續再讨論中辯論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