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帖與臨帖的區别?摹帖和臨帖,也合稱臨摹臨摹就是俗話說的照着寫它是初學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摹帖與臨帖的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摹帖和臨帖,也合稱臨摹。臨摹就是俗話說的照着寫。它是初學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
一般地說臨帖,也包括摹帖。細緻點說,二者是不同的。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按底樣描下來。有下面幾種方法:
一、雙鈎。即用細線将字的輪廊勾畫出來。通過勾畫了解原字的用筆和結體,然後再根據用筆特點添墨,所以又叫做雙鈎廊填。好的雙鈎廊填最接近原作。現今流傳的所謂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這種方法流傳下來的。
二、單鈎。即沿筆畫的中間畫一條單線,然後再沿單線運筆寫出字體。用這種方法可以比較準确地掌握字體的結構。
三、滿摹。即在覆蓋于帖上的透明紙上直接運筆一次描成,以鍛煉用筆和掌握字體的結構。有一種印作紅色的字帖,用筆蘸墨描成黑色,稱為描紅模,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還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樣的缺點。如買不到紅模,可以用複印的方法代替。
摹寫的一個好辦法是做一個透寫台,将一塊玻璃嵌在桌面上,下面裝一個電燈。摹寫時将複印的字帖放在玻璃上,帖上再覆蓋以寫字之紙,然後開燈照亮,字型便清楚映出,即可進行摹寫,不但方便,且無污損字帖之慮。
臨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紙上寫出來。所以臨帖已是較摹帖前進了一步。臨帖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一、對臨。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筆和結構寫。對臨的基本要求,如孫過庭《書譜》所說:拟之者貴似,越像越好。臨帖時不要看一筆寫一筆,那樣容易支離不貫氣。要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寫後加以對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寫一次,如果還不像,就再寫,直到寫像為止。這樣,比一個字隻寫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個字一個字寫正确之後,就可以看兩三個字、以至一行字之後再寫了。
二、背臨。也就是默寫。待一行一行臨寫的比較熟悉之後,便可以不看字帖,全憑記憶來背寫了。寫後對照,也如對臨一樣,反複修正。
三、意臨。對臨和背臨的目的,在于繼承,所以貴似,也就是常說的“先與古人合”。而意臨是将所臨之帖參入已意,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創造性,使古人書迹為我所用,也就是常說的“後與古人離”。我們若将蘇東坡臨王羲之的《講堂帖》、米芾臨王羲之的《元日帖》、王铎臨王羲之的《遠嘉興帖》合原作之間加以對照的話,可以清楚的看出他們是如何通過意臨而加以發揮的。同時它告訴我們,意臨決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筆揮寫,沒有一定的功力和成熟的構思是辦不到的。
所以不妨在背臨和意臨之間加一個運用的過程。即用所臨的字體寫一副字,其間必有沒有臨寫過的字,看看能不能配得諧調一緻。米芾初期的書法,人稱集古字,後來才形成獨具一格的米體。這正是一個從臨摹到創新的必經之路。
總的來說,正如宋代姜夔《續書譜》所指出的那樣: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每人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不同要求,對摹與臨作具體的安排,而以由形似到神似為追求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