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
帶領團隊拿到了全國第一名的他
是個乒乓迷
與衆不同的是
他通過研究“馬龍張繼科”學數學
他就是同濟大學2021年
“追求卓越學生獎(本科生)”獲得者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
劉佳琦
他五個學期平均績點4.91
全年級專業第一
他曾獲國家獎學金
全國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本科組唯一最高獎——“高教社杯”
全國綠色供應鍊與逆向物流設計大賽
特等獎等獎項14項
近日
在同濟大學2021年
第十屆優秀大學生報告會上
劉佳琦講述了自己
如何靠研究“馬龍張繼科”學數學
然後徹底“上頭”的故事
如何能對學習上瘾
另辟蹊徑,研究“馬龍張繼科”
在剛學《數學建模》這門課程時
還沒聽幾節課,劉佳琦便傻了眼
滿屏的公式推導猶如天書
那些習題
上課一聽全會、下課一做就廢
“直到有一次,
我看到了一道乒乓球戰術分析問題。
馬龍和張繼科的接球習慣有什麼區别?
近台快攻是不是
中國球員傲立世界乒壇的秘密?
想要用科學解釋這些問題,
就要用統計學中的T檢驗,
想要更系統的分析,
還要建立一棵決策樹,
但這些我當時都不會,
怎麼辦?那就立刻學!”
于是
作為一個乒乓迷的他
動力被調動了起來
他說:
“研究完馬龍,
研究張繼科,
我是徹底‘上頭’了,
我又将自己作為研究的“小白鼠”,
讓自己比賽中使用更多側身搶攻和台内側拉,
果然成功提升了自己的勝率。”
一道題目
讓他學了概率論
提升了球技
更讓他發現了書上的公式
原來是那麼有趣、有用
後來每學一個模型公式
他就琢磨生活中哪裡能用到它
上課、跑步、吃飯時都在想
建模成了他的條件反射
如何能對學習上瘾
他總結了秘訣:
動動腦筋
從另一個角度邂逅知識
找到點燃自己的興趣點
“工作量變成了浩瀚的海”
他也一路堅持
劉佳琦還“沉迷”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研究
獲得全國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
面對現有自動駕駛感知算法
在複雜道路中仍然存在感知失效的情況
劉佳琦作為學生負責人帶領團隊開展了
“基于代理模型的複雜道路環境
自動駕駛感知能力與運行安全評估”
項目研究
11萬幀視頻數據的手工标定
900多個小時
複雜枯燥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和失敗
技術路線的數次調整
“工作量變成了浩瀚的海”
他帶着他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團隊
從标定新手進化成熟練工
無數個晝夜、一路堅持
終有成果
學霸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簽
他最引以為傲的身份是班長
“一個人的優秀并不是真的優秀,
一群人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強大”
他線下一對一幫扶
線上利用新媒體平台
幫助同學答疑解惑
他們班級同學共計獲得
66人次獎學金
49次學術競賽獎項
還拿下了同濟大學優良學風标兵班
他說:
個人的成長
集體的成長
“讓我愈發感到同舟共濟的力量”
向榜樣學習
一起加油!
(原标題:“馬龍和張繼科誰更厲害”,竟是一道數學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流程編輯:TF06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